-
4851.低温胁迫过程中北海道黄杨叶肉细胞Ca2+的动态变化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露天生长的北海道黄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肉细胞Ca2+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夏季的叶肉细胞相比,从11月份到翌年1月期间,Ca2+沉淀颗粒起初主要分布在细胞间隙和液泡,细胞质中有少量的Ca2+沉淀颗粒,大多数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消失,嗜锇颗粒增加;随后逐渐变化为胞间隙和液泡中Ca2+沉淀颗粒减少,而细胞质基质的Ca2+沉淀颗粒显著增加.在此期间叶肉细胞的一些叶绿体膜泡化,出现解体现象;线粒体的数量增加;中央大液泡变成数个小液泡.低温胁迫过程中叶肉细胞Ca2+的浓度和分布的变化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北海道黄杨;低温胁迫;Ca2+;叶肉细胞
-
4852.海南岛热带低地雨林木本植物幼苗层组成与功能群恢复动态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以海南岛霸王岭林区内不同恢复阶段低地雨林幼苗(DBH<1 cm)层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恢复群落中幼苗的物种组成和功能群变化,分析了幼苗层的自然恢复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恢复阶段幼苗层的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恢复阶段幼苗层的物种个体多度都随高度级的增加而减少,其中,第Ⅰ高度级幼苗的物种数和个体多度在各个恢复时期均显著高于其它3个高度级,这说明幼苗层的存活曲线接近凹型;恢复60年的次生林群落中幼苗的个体多度最高,符合中度干扰假说;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不同功能群重要值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先锋种的重要值随恢复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少,而耐荫种的重要值则随恢复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说明在恢复过程中耐荫种逐渐取代先锋种,从而实现了群落的更新和演替.
关键词:幼苗;物种组成;高度结构;功能群;恢复动态
-
4853.开放小室测定刨花板VOCs的散发特性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为研究室内建材有机挥发物(VOCs)的散发情况,本文给出开放小室测定刨花板VOCs散发特性参数(刨花板内初始VOCs平均浓度、分离系数)和对流传质系数的模型及计算方法,并以黑龙江省某两厂生产的刨花板P1和P2为例,给出其释放参数的估计,讨论温度对该种板材释放参数的影响.本文可为建材筛选、VOCs散发性能评价、室内空气质量评定与预测提供一种方法.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散发模型;对流传质系数;分离系数
-
4854.广西银杉林主要树种种群生态位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以广西银杉林不同生境的样地作为不同资源的综合体(资源位),以各物种的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状态指标,定量分析银杉林各主要树种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银杉、变色杜鹃、华南五针松、五列木、绣球茜草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较宽的生态位宽度值,占据群落中的重要资源,在所调查的生境中具有更强适应能力,在银杉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含笑、大头茶、小花桤叶树等种群数量相对较少,分布范围较窄,生态位宽度较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比较弱.2)银杉林中各种物种之间的相似性比例值多数较大,多数物种间的生态学特性较相似或他们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较大.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和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大,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与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较小.3)银杉林中各主要树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低,各主要树种之间的相互竞争不高.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具有较大生态位重叠值,与其他物种利用或占有同一资源的概率大;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具有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与其他物种的占有或利用同一资源的概率小.4)银杉在各个样方中都占据较大重要值,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是银杉林的优势种和群落的建群种.
关键词:银杉;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生态位重叠;群落
-
4855.英德火炬松种子园子代在粤北的生长规律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关键词:火炬松;种子园;生长规律;粤北
-
4856.镉胁迫对107杨幼苗光合作用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以1年生107杨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镉浓度处理对107杨苗叶片光合作用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07杨1年生苗在镉处理10 d内,50、100、150、200 mg·kg-1浓度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表现为先大幅下降后逐步回升的变化规律,与对照相比,下降的最大幅度分别达17.1%、17.8%、23.9%、24.7%,镉胁迫浓度越大苗木所受胁迫程度越重,在镉胁迫1d时,净光合速率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发生了由气孔因素为主导的光合限制;胁迫第10~40天内,50~200 mg· kg-1浓度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胁迫处理40 d后,仅200 mg· kg-1镉浓度处理对苗木净光合速率具显著抑制作用,150 mg· kg-1镉浓度对107杨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阀值.镉胁迫条件下,107杨苗茎部干物质分配比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根部则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下降,高浓度200 mg·kg-1处理能导致苗木根冠比大幅度下降,使苗木根系生长受到严重阻碍.
关键词:107杨;镉(Cd)胁迫;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干物质分配;根冠比
-
4857.日本落叶松容器苗不同控释肥生长效应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以落叶松网袋容器播种苗为对象,施用不同配方控释肥,进行落叶松苗期生长量、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值计算方法选出适合日本落叶松育苗的专用配方控释肥.结果表明:按播种后天数,日本落叶松苗期生长阶段为:出苗期(7~39 d),生长初期(40~54 d),速生期(55~114 d)及生长后期(115~135d);不同配方控释肥对落叶松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而不同配方控释肥间根冠比差异不显著.控释肥配方2综合效果优于其他配方控释肥及从美国进口控释肥爱贝施,可以作为日本落叶松育苗专用肥.
关键词:落叶松;控释肥;生长量;生物量;根冠比
-
4858.樟子松人工林空间结构优化及可视化模拟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为实现人工林的近自然化改造,以帽儿山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可视化模拟为手段,以林分空间结构优化为目标,以常用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为切入点,按照森林演替的一般规律构建樟子松人工林的空间结构优化方案,并将其与林分三维可视化模拟模型进行耦合,建立樟子松人工林三维可视化经营模拟系统.模拟实例表明: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从0.461提高到0.487,林木分布格局由均匀分布变为随机分布;林分混交度由0.284上升到0.308,混交程度得到提高;林分大小比由0.515变为0.481,林木个体生长的优势程度得到提高;基于林分空间结构的择伐,使林分空间结构得到了显著优化.该系统可以在虚拟森林环境中实现对森林经营过程的模拟、经营方案的评价和优化、林分未来生长状况的预测以及森林经营活动对林分结构的影响,为我国人工林的科学经营和管理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空间结构优化;森林经营;可视化
-
4859.近海迎风面毛竹林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关键词:毛竹;竹材;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近海
-
4860.树叶组成的热解反应及热稳定性的理论解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采用多组分平行反应模型并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技术,对树叶在惰性氛围中的热重(TG)试验结果进行动力学过程的解析,理论上跟踪各组分的热解特性和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提升,树叶经历脱水、挥发油类物质析出、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依次降解并形成焦炭(即固定碳)等过程.温度150℃后树叶的热失重速率(DTG)曲线的变化特征主要由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热解叠加而成,与木材中主要成分的热解现象相似.半纤维素热解几乎完全生成气体,对碳形成的贡献很小;纤维素则稍有不同.木质素对固定碳的含量贡献最大.相应地,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份额对应工业分析中的挥发分含量,而固定碳含量则取决于木质素所占的比例.工业分析中挥发分的含量高意味着对应材料的热稳定性差,即可燃性强;对于固定碳的含量来说则正好相反.研究结果为评估植物的热稳定性以及防火树种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树叶;热解机制;反应动力学;热稳定性;材料工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