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2023-09-28]
The equipment described in this report are primarily defined by its title since the title is generally long and includes most of the criteria used to differentiate the equipment from other similar equipment. The equipment descriptions are sourced from the U.S. Census. Additionally descriptions can be collected from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scriptions that each equipment is categorized. The U.S. Censu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scriptions for equipment are listed below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23-09-2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23-09-25]
近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在2023 浦江创新论坛 全体大会上透露,截至目前, 中国商飞已经交付了2 架C919,订单量已 经达到1061 架,后续该飞机的发展包括缩短型到加长型,覆盖的座级会 从130 座到240 座。此外,C929 计划提供250 到350 座席,航程将达 到12000 公里,目前处于初步设计阶段。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3-09-25]
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空业2050 净零目标的背景下,中国将在2027 年列入CORSIA 碳抵消机制监管范围,结合国内“绿色民航”的长期战略方向, ESG 对航空公司重要性不断提高。我们从合规监管与业务开展的双重视角出 发,基于国情,提炼了4 项航空业实质性议题,分别为气候变化、服务质量与 安全、信息安全与商业道德。最后,结合国内外优秀ESG 披露案例,介绍航 空业ESG 治理实践。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3-09-19]
[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2023-09-07]
需求边际修复推动供求关系改善,叠加价格水平降幅收窄,7 月工业企业营收企稳、利润延续回升。2023 年 1-7 月工业企业营收累计同比为-0.5%,当月同比为-1.4%、较前值改善了 1.9 个百分点;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为-15.5%,年初以来持续回升,当月同比则改善了 1.6 个百分点至-6.7%。
[综合,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23-09-07]
军工行业的工序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模式决定其拥有景气度逐级传导的客观规律,元器件作为产业链最上游环节可作为产业链整体景 气先行的指标。航空制造的工艺流程为上游原材料、元器件率先进行生产,并交付至中间环节加工成合格零部件和结构件,再交付中 下游进行关键分系统的组装生产,最后交付下游主机厂进行总装。由于军工行业的产业链生产模式是“以销定产”的生产组织架构,且为“小批量、定制化”的产品需求特点,本轮“十四五”期间的装备建设终端需求首先反映的是上游原材料、元器件备产的高景气,而我们依据军工行业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模式判断,行业整体景气度或将自上而下进行传导。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金融业] [2023-09-05]
1)东方海外 2023 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超 11 亿美元,单箱运费 达 1154 美元,燃油成本下降 16.4%,EBIT 利润率达到 25.3%。 并且宣布 2023 年度中期分派归属于股东利润约 50%。 2)以星与 MSC 签署船舶共享协议,2023 年 10 月起以星将加入 MSC 的 Panda 航线。 3)达飞集团旗下 CEVA 物流收购印度合同物流公司 Stellar VCS。 CEVA 将在印度 21 个城市增加 70 多个仓储设施,约 770 万平方 英尺的空间。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23-09-05]
新造船指数连续 2 年上行,造船业大景气周期已经启动。从上一轮周期见顶,经历 十余年休整后,造船业景气度已见底回升。新造船价格指数较 20 年 11 月的历史低点已增长 35%,四大船型手持订单占比相继触底,全球头部船企普遍排单至 26、27 年,扬子江、三星等船厂已率先出现盈利拐点。我们认为驱动这一轮造船大周期的 主要因素有两个:1)现役船舶平均服役年限约为 28 年,上一轮大周期启动于 1989 年,目前已过去 34 年,退役老船数量将逐年增加;2)24 年 1 月起大型船舶将正式 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航运减碳进入实质落地阶段,按照 IMO 制定的 2030/2050 年较 2008 年减碳 40%/70%的目标,老船面临强制降速或提前被新能源 船型替代的可能,航运业的环保将进一步推动船舶更新迭代。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