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3-03-09]
2023年1月,受春节假期及部分消费需求提前透支影响,叠加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呈现两位数下滑。其中,乘用车产销同比、环比均明显下降,商用车市场仍处于低位运行态势。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微降。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与小排量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低于上月但高于上年同期水平。1月汽车出口延续良好态势,出口量同比增长。经济效益方面,2022年1-12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要行业经济效益指标持续改善。
[汽车制造业,其他制造业] [2023-03-07]
[汽车制造业] [2023-03-07]
[汽车制造业] [2023-03-05]
车企竞争加速,自主崛起有望。1 月特斯拉率先下调售价至20 万-25 万价格区间,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刺激需求。我们认为,头部新势力企业如蔚来、理想等因产品价格带与之差异较大,受影响有限。小鹏及二线新势力品牌或受到一定冲击;作为应对小鹏、问界、零跑等跟随特斯拉下调产品售价,强化竞争力。此价格带的传统合资品牌燃油车因其在性能和智能化方面的全面劣势,或将受到最大冲击。特斯拉此举将加速车企竞争,鉴于自主品牌产品力和品牌力的持续提升,我们看好自主品牌2023 崛起。
[汽车制造业] [2023-03-05]
2022年中国新能源重卡零售销量达到2.5万辆,渗透率升至5%,并有继续加速的趋势。但当前行业技术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国内主流的纯电重卡产品基本都是“油改电”思路,类似新能源乘用车2016年的位置。“油改电”产品的特点是:(1)电池位于驾驶室的后方,方便吊装换电,但是重心过高影响到驾驶安全;(2)驾驶室、传动轴和柴油重卡基本相同;(3)采用中央电机+传统桥,电机集成化有限。“油改电”当前仅适用于封闭园区、城市等低速场景,很难胜任长距离高速运输。
[汽车制造业] [2023-03-04]
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及应用场景的不断创新,有望为行业开辟新的成长空间,带来新机遇。快充:2022年起,多款800V车型相继问世,有望加速市场认可,未来800V平台有望成为高端车标配。快充应用中,材料端硅碳负极、负极包覆材料及SiC有望受益;快充对于热管理要求提高,液冷板、防火隔热材料需求提升;储能:风光产业迅速崛起,储能成为必然选择。电化学储能潜力最大,磷酸铁锂短期性价比更佳。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累计投入规模突破20GW,中国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我们预计2021-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CAGR 63%。储能电池格局向头部动力电池厂商集中;人形机器人: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终极目标是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特斯拉有望凭借技术、生产能力以及丰富经验,加速向人工智能企业转型。看好在特斯拉的带动下,机器人供应链企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 [2023-03-04]
国内新能源车快速增长驱动配套设施提速发展。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预计2023年将达2100万辆,到2025年将增加至4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不断增大,加快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充电桩产业政策不断推出,要求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2022年全国新增充电桩259.3万台,保有量为521万台,同比增长99.07%,车桩比为2.5。假设到2025年车桩比下行至2,则距离当前有约1500万台的缺口。
[汽车制造业] [2023-03-04]
重卡股市场表现与行业景气度紧密相关。从中国重汽、潍柴动力的股价复盘来看,重卡股超额收益往往与行业销量增速表现显著相关。我们认为,好的估值体系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估值区间稳定;2)估值变动方向稳定、可跟踪,如与净利润(ROE)变动方向完全一致或相反。基于以上标准,考虑工程机械类公司的盈利波动大的特点,我们认为PB-ROE 是比PE TTM 更好的估值体系。
[汽车制造业] [2023-03-04]
新能源续航需求加速轻量化,打开铝合金市场空间。新能源三电增加车重、降低续航,带来轻量化需求。铝合金的性能、密度、成本和可加工性等综合优势突出,是现阶段最佳的轻量化材料之一。车用铝合金以压铸工艺为主,目前底盘、车身、刹车系统等用铝转化比率较低,2030年单车铝合金用量相较于2021年有望翻倍增长,假设用铝单价不变,结合我们的汽车销量测算,得到2025年国内汽车用铝量有望达653万吨,汽车铝合金市场规模有望达2610亿元,较2021年增长67%,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拉动铝合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汽车制造业] [2023-03-04]
节后销量回暖如期而至,预计3 月乘用车销量将步入正轨。乘联会预测2 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销量为135.0 万辆,同比增7.2%,环比增4.3%;新能源汽车零售约为40.0 万辆,同比增46.6%,环比增20.3%,渗透率约为29.6%。2 月乘用车销量与我们此前预测一致,节后乘用车市场回暖趋势显现。随着新一轮地方政府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密集出台刺激终端需求,叠加多城在2 月下旬至3 月开展春季车展,客流量将明显回升。我们预计在低基数、消费回暖、车企促销和政策预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3 月乘用车销量有望正式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