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671.全球军事单兵和车载收音机市场报告(2016-2020年)
[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6-02-22]
Military manpack and vehicular radio systems are advanc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olutions used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voice and data signals, a process essential in military operations. Man-portable and vehicle-mounted radio systems are enhancing the safety and capability of defense units.
关键词:军事背负;车载无线电系统;移动通信;传输和语音;数据信号
-
50672.多孔引燃柴油喷射器瞬态柴油初始喷雾过程模拟计算
[汽车制造业] [2016-02-20]
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对多孔引燃柴油喷射器瞬态柴油初始喷雾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纹影试验结果对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KHRT模型对多孔引燃柴油喷射器柴油初始喷雾的贯穿距和喷雾形状的预测与试验结果均较为吻合;柴油初始喷雾贯穿距随背压升高而减小,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索特平均直径随背压的升高而降低,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喷雾锥角随背压的升高而增大,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背压较小,环境温度较低时柴油的引燃可靠性较高。
关键词:柴油;燃油雾化;贯穿距;索特平均直径
-
50673.汽车底盘硬点测量技术的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6-02-20]
采用关节臂式三坐标测量机(CMM)对某一汽车的底盘进行硬点测量。通过综合分析整车载荷、车轮定位、车身姿态和数据对齐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和基准特征的选择原则。针对采用常规测量平台测量底盘硬点精度低的问题,改用K&C试验机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采用K&C试验机有效提高了底盘硬点的测量精度。
关键词:汽车底盘;硬点;测量技术;三坐标测量机
-
50674.位移放大型阻尼墙减震结构的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
[汽车制造业] [2016-02-20]
提出了一种由放大杠杆并联附加在黏滞阻尼墙中的位移放大装置,并对设置位移放大型阻尼墙的新型减震结构进行理论和振动台试验研究。对附加位移放大装置的黏滞阻尼墙系统(AVDW)进行理论分析,给出了基于杠杆倍数的AVDW阻尼力的放大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对传统阻尼墙减震结构及2种放大倍数AVDW减震结构的3层模型进行不同加速度峰值输入的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新型AVDW减震结构减震效果显著。最后通过对一12层框架结构进行传统阻尼墙减震结构及附加AVDW的新型减震结构的数值分析对比,结果表明AVDW相对于一般阻尼墙结构,能更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层加速度等结构动力响应。
关键词:黏滞阻尼墙;位移放大装置;模型试验;数值分析
-
50675.重型载货汽车多轴转向系统多任务集成设计平台
[汽车制造业] [2016-02-20]
为实现重型载货汽车多轴转向系统的集成化设计,开发了重型载货汽车多轴转向系统多任务集成设计平台。利用该平台对某8×4车型转向系统进行分析表明,其转向杆系多目标优化后车轮转角误差、悬架与转向杆系统的干涉、转向传动比不均匀性都得到改善,由此使得转向盘左右转动圈数及左右操舵力极限差值也分别减小,且整车双纽线仿真试验的横摆角速度幅值也趋于对称,整车操纵稳定性得到改善。
关键词:重型载货汽车;多轴转向系统;集成设计;软件平台
-
50676.非平稳随机响应灵敏度分析的时域显式法
[汽车制造业] [2016-02-20]
针对非平稳激励下的结构振动问题,研究动力响应方差灵敏度的高效时域求解算法。首先推导确定性动力响应灵敏度的时域显式表达,继而结合方差灵敏度的一般计算公式,得到非平稳随机响应方差灵敏度的时域显式计算列式。该列式同样适用于平稳激励下结构瞬态响应方差灵敏度的求解。以框架结构和桁架结构分别受不同类型的非平稳激励为例,时域显示解法和其他方法的对比计算结果验证了时域显示解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随机振动;非平稳;灵敏度;时域;显式法
-
50677.静电激励微板动力学特性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6-02-20]
基于多物理场动态耦合分析方法建立了考虑微流体压膜阻尼效应的静电激励微板机电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KBM法对微板多物理场耦合动力学响应问题进行了求解。通过静电激励微板动力学实验,采集到了简谐激励下系统响应共振频率、波形图及幅值谱图,图像显示出微板机电耦合系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这种基于多物理场动态耦合分析方法所求得的动力学响应解具有足够的精度。该方法有助于研究静电激励微板的动力学特性并可应用于MEMS动力学设计。
关键词:机械振动;静电激励;机电耦合;微板;MEMS
-
50678.载货汽车质量与路面坡度联合估计方法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6-02-20]
同时利用纵向动力学模型和加速度偏差坡度估计模型,基于多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RLS),对载货汽车的质量与路面坡度进行了联合估计。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估计模型,在动力学软件Truck Sim中建立了载货汽车的非线性车辆模型,通过固定坡度路面与正弦扫频路面的动力学仿真对估计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路面坡度变化不明显时,使用联合坡度估计模型与只采用纵向动力学模型对路面坡度进行估计辨识时两者差异较小;而在正弦扫频路面条件下,联合坡度估计模型能够更好地跟踪路面坡度变化,估计值更精确。
关键词:载货汽车;质量;路面坡度;联合估计方法
-
50679.基于高温磨损试验的活塞环区温度限值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6-02-20]
合理控制活塞环区温度可避免润滑油结焦引起的活塞环卡滞、扭断,防止因活塞环槽、活塞环过度磨损失去对高压燃气的密封而导致的窜气、烧机油甚至活塞报废故障。通过开展不同温度下的活塞环槽-活塞环材料级高温磨损试验,以CD 10W/40润滑油结焦、高镍奥氏体铸铁活塞环槽-球墨铸铁活塞环的过度磨损为评价依据,确定活塞环区的合理温度范围,为活塞结构、材料及加工工艺优化设计,冷却系统的有效布置,以及活塞和活塞环的热损伤抑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温磨损;活塞环;温度;结焦;热损伤
-
50680.中间位置转向力特性主客观评价相关性的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6-02-20]
本文中对中间位置转向力特性主客观评价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线控转向系统,针对中间位置转向建立了一个参数可调的转向力特性模型,运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12种不同的中间位置转向力特性。评价人员在驾驶模拟器上对这12种不同转向力特性进行了主观评价。同时,通过离线仿真,按照ISO中间位置操纵特性试验方法对这12组力特性进行了客观评价试验。然后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主观评价项目与客观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应用建立的相关性对主观评分进行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4%。最后,基于所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求取了关键客观评价指标的理想值。该方法可有效地指导转向系统的开发。
关键词:中间位置转向;主观评价;客观评价;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