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30464 篇 当前为第 2919 页 共 3047

所属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918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化妆品中7种禁用着色剂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建立了化妆品中7种禁用着色剂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试样经乙腈提取后,采用Luna C18(150 mm×2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和4%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于530 nm波长下紫外检测.7种着色剂的检测低限范围为0.1~0.6 μg/mL,回收率为86.67%~98.67%,相对标准偏差为4.11%~7.25%.该方法灵敏度高,可用于化妆品中禁用着色剂检测.
    关键词:禁用着色剂;化妆品;高效液相色谱
  • 29182.导电聚苯胺的制备及其表征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活性剂和掺杂剂,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通过乳液聚合的化学合成方法制备聚苯胺(PANI)乳液;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等对聚苯胺复合膜进行袁征.研究发现:聚苯胺颗粒均匀地分散在聚乙烯醇基体上,DBSA用量对聚苯胺膜的导电性及电致变色行为产生影响.常温条件下,当n(DBSA)/n(AN)=1.03时,聚苯胺的电导率可达1.28 S/cm,此时电致变色效果最佳.
    关键词:聚苯胺;乳液聚合;导电性;电致变色行为;polyaniline;emulsion synthesis;conductivity;electrochromic behavior
  • 29183.NaTaO3∶Cu/W的结构和可见光催化制氢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可见光响应的Cu和W共掺杂NaTaO3光催化剂NaTaO3∶Cu/W,研究了Cu与W的摩尔比和共掺杂量(摩尔分数)对NaTaO3∶Cu/W晶体结构、形貌、光吸收性质和可见光催化分解甲醇水溶液制氢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u,W分别以Cu(Ⅱ)和W(Ⅵ)存在于NaTaO3∶Cu/W中;Cu,W共掺杂不改变NaTaO3的晶体结构,但能引起晶格畸变,减小表面台阶间距;当固定Cu与W的摩尔比,增大共掺杂量时,进入NaTaO3晶格的掺杂离子逐渐增多,使(020)晶面的衍射峰逐渐向高角度方向移动,光吸收边红移;进一步增大共掺杂量,(020)晶面衍射峰则向低角度方向移动.说明过量的掺杂离子不能有效进入晶格,Cu,W对NaTaO3的掺杂存在最大值;当Cu与W的摩尔比为1∶2,1∶3和1∶4时,最大共掺杂量分别为8%,6%和4%;NaTaO3∶Cu/W在最大共掺杂量时光催化制氢活性明显提高.其中,NaTaO3∶Cu/W 的光催化制氢活性在Cu与W的摩尔比为1∶4,共掺杂量为4%时达到最佳值.结果表明,Cu,W共掺杂NaTaO3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荷平衡,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高温固相法;钽酸钠;共掺杂;光催化产氢
  • 29184.H3PW12O40/SiO2催化氧化甘油制备二羟基丙酮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W/SiO2催化剂(PW为H3PW12O40),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甘油选择性氧化制备二羟基丙酮(DHA)的反应进行了研究;采用BET,XRD,FTIR,NH3-TPD,TG等方法对PW/Si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W的负载量及焙烧温度对PW/SiO2催化剂的酸性及其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当PW的负载量(基于SiO2载体的质量)为10%(w)、焙烧温度为350~400℃时制备的PW/SiO2催化剂的酸量和酸强度适宜,对甘油氧化制备DHA的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在反应温度60℃、常压、空气流量20 mL/min、液态空速0.06 h-11、甘油水溶液的含量10%(w)、PW负载量10%(w)的PW/SiO2催化剂1g的条件下,DHA的收率达到39.1%.
    关键词:甘油;二羟基丙酮;磷钨酸/硅胶催化剂;选择性氧化
  • 29185.新一代FHC加氢裂化技术的工业应用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采用以FF系列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和FC-32灵活型加氢裂化催化剂为核心的新一代灵活牛产化工原料和中间馏分油的加氢裂化技术(简称FHC技术),在相近工艺条件下,重石脑油的芳潜可提高1.0~3.0进分点,加氢裂化尾油的芳烃关联指数(BMCI)值可降低1.0 ~2.0,链烷烃质量分数可提高3.0百分点以上.该技术已在国内多套加氧裂化装置上进行了应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加氢性能好、开环能力强、裂化活性适宜、目的产品选择性高、液体产品收率高、气体收率低和产品质量优等特点,能有效转化原料油中的大分子烃类,在各种不同工艺条件下,处理不同类型原料油,均可生产高芳潜重石脑油、优质超低硫清洁柴油以及BMCI值低和链烷烃含量高的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尾油原料,加氢裂化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很好地满足了不同企业实际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中间馏分油;化工原料;加氢裂化技术;加氢裂化催化剂;乙烯;重整
  • 29186.静电纺丝法制备PBS纳米纤维膜及缓释血小板内生长因子的PBS纳米纤维膜的生物活性评价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纳米纤维膜及PBS和富血小板血浆(PRP)的混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3-(4,5-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支架表面细胞荧光染色法、材料溶血行为及Elisa法检测体外释放综合评价了支架材料的性能及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纳米纤维膜对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生长因子在最初的突释后,随材料降解而缓释;支架材料溶血率为0.1475%(<5%),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
    关键词:纳米纤维膜;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生长因子;富血小板血浆;缓释
  • 29187.银系无机抗菌材料研究进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系统论述了国内外银系无机抗菌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纳米银颗粒和载银型两类无机抗菌材料,包括它们的种类、制备方法、抗菌机理及其在各种制品中的应用等.纳米银无机抗菌材料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载银型无机抗菌材料根据载体不同分为沸石、蒙脱石、可溶性玻璃、羟基磷灰石和磷酸盐等类型.银系无机抗菌材料在医疗用品、陶瓷、塑料、涂料等制品上已得到大量应用,但其潜在毒性和生物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关注.最后提出了银系无机抗菌材料还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无机抗菌材料;纳米银;银离子;抗菌;inorganic antibacterial material;nano-silver;silver ion;antibacterialism
  • 29188.光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采用光化学还原法,以银氨溶液为前驱体,PVP为保护剂制备分散性良好和粒径分布窄的纳米银溶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纳米银溶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紫外光照时间和PVP浓度都对该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在[Ag(NH3)2]+浓度为1mmol/L,n(PVP)/n([Ag(NH3)2]+)=50时,反应30min就可以生成理想的纳米银溶胶.此外,该方法没有使用有毒添加剂,制备的纳米银溶胶更为安全,从而可以应用在更为广阔的领域.
    关键词:纳米银;胶体;紫外光照;聚乙烯吡咯烷酮
  • 29189.抗氧剂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硫醚的合成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2,6-二叔丁基苯酚、多聚甲醛、硫化氢为原料,碱为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进行硫代缩合反应,合成了抗氧剂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硫醚(简称甲叉-4426-S).适宜工艺条件为:n(2,6-酚):n(多聚甲醛)=1:2.0,n(2,6-酚):n(硫化氢):n(碱催化剂)=1:0.9:0.95,反应温度50~55℃,反应时间45~50 min;产物收率达93%~96%.反应母液循环使用10次,产物收率在92%~96%,熔点142.4~144.1℃,液相色谱纯度大于98.5%,经IR、1 H RMR、13C NMR、LC-MS对产物进行了确证.该合成工艺解决了传统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污染问题.
    关键词:2,6-二叔丁基苯酚;硫化氢;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硫醚
  • 29190.互溶性活性有机硅低聚物的制备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采用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与环氧树脂互溶较好的活性有机硅低聚体.结果表明: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与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物质的量比为3∶5,水的添加量为理论值的60%,催化剂浓盐酸的加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1%,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5h条件下,合成的活性有机硅低聚物转化率为55%,适合与环氧树脂进行接枝共聚改性.
    关键词:有机硅低聚物;活性有机硅;共聚物;silicone oligomer;active silicone;copolymer
首页  上一页  ...  2914  2915  2916  2917  2918  2919  2920  2921  2922  2923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