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2-01-11]
成都是中国首个政府出台社会企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地区,因此其社会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以及相关政策受到全国关注。本文在对成都的社会企业数量、特征、社会与经济价值贡献等进行描述的基础上,研究了成都社会企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并对成都社会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剖析,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社会企业发展提供参考,为学界提供基础信息和研究思路。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2-01-10]
河南省作为粮食主产区肩负着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双重目标,面临较大压力。尽管河南省化肥减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化肥使用总量和施用强度依然偏高。化肥施用强度过高将影响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当前河南省存在化肥施用强度较高、主要粮食作物大市肥耗较高、化肥减量技术推广不甚理想等问题。本报告在借鉴先进地区测土配方、种养结合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基层推广技术体系,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加强种养结合,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绿色发展新技术的使用,保护耕地质量等相关对策建议。
[采矿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2-01-07]
本报告在对煤炭企业并购重组一般过程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过程的特点,着重探讨了如何实现煤炭企业并购重组过程科学化问题。
[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1-07]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积极组织、科学引导、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并购重组。首先,提出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的观念。其次,分析了山西省科学推进的举措,效果显著。接下来,介绍山西省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最后,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2-01-07]
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介绍了神华集团的发展情况。第一,介绍了神华集团的基本情况。第二,解释了并购重组的动因及目的。第三,概述了并购重组的基本情况。第四,分析了并购重组后的效果。第五,做出了经验小结。第六,总结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采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2-01-06]
本文主要从八个方面介绍了煤炭企业并购重组政策法规。第一,介绍了并购重组的指导思想。第二,介绍了并购重组的基本原则。第三,介绍了企业并购重组的目标。第四,介绍了企业并购重组的主要任务。第五,介绍了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第六,概述了上市公司收购。第七,介绍了并购重组的资源整合程序和矿业权管理。第八,介绍了政策法规的其他有关规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1-06]
本文主要概述了2005年西部能源资源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回顾2005年度,西部各省区市在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的大好形势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源资源优势,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使各省区市的能源资源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西部拥有丰富的资源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现实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浪费严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缺乏有效生态补偿机制;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不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程度低;交通不便制约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最后阐明发展西部能源资源工业的对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坚持既要兼顾西部地区的眼前利益,还要兼顾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长远利益的原则,加大西部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2-01-06]
本文主要概述了2005年西部工矿业中科学技术应用情况分析。西部地区的工矿业要得到大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5年西部工矿业科学技术应用取得了长足进展。首先介绍了2005年科学技术在西部工业中应用的基本情况。其次分析西部工矿业中科学技术应用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2-01-06]
2008年上半年,国际煤炭价格一路飙升,我国煤炭行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甚至出现了“一煤难求”的局面。然而,进入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煤炭业的辉煌也不再得以延续。以2008年7月为拐点,煤炭价格开始下行,加之下游行业需求锐减的传导作用,更使煤炭业在供求等多方面面临压力。但是,挑战也可能是机遇。新经济形势下,煤炭行业没有必要只做无谓的哀叹。对企业而言,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化阻力为动力才是上上之选。本报告以煤炭行业的定位为出发点,分析了煤炭行业当前的运行态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短期内将持续下行”的预判。在此基础上,本报告也一并分析了经济危机可能带来的机遇及挑战,从而对煤炭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2-01-06]
进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后,产能过剩已成为中国煤炭产业的一种新常态。产能过剩虽有利于改变煤炭供给紧张的局面,降低火电等下游产业的生产成本,但对煤炭产业经济的负面影响极大。化解产能过剩已成为中国煤炭产业革命关键一役,是中国煤炭产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目前,正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期,深入研究煤炭产能过剩这一新常态与落后产能退出新机制问题,无论对规划的科学编制、科学产能的形成和有序释放,对久处“隆冬季”的煤炭产业走出困境,重焕生机活力,再现辉煌,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报告分“上篇”和“下篇”。“上篇”在简要介绍有关产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煤炭产业新常态;在深刻总结煤炭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的思路。“下篇”从煤炭落后产能的范畴入手,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总结了政策实践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建立健全常态化的退出机制,实现煤炭落后产能平稳有序退出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