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3-10]
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如何通过推动产业融合促进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2~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对我国各产业的产业融合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数据分析表明:总体而言,我国各产业融合处于较低水平,地区产业融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各产业融合水平提高存在障碍,而产业政策的推行可以有效提高各产业的融合水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企业能力成长不足、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以及现有体制机制障碍是我国现阶段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随后,本文结合中国各省份投入产出和制造业出口数据,实证分析制造业服务化对于我国出口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正向影响,并探讨了市场化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最后,本文从加强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发挥产业政策的重要作用以及推进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后工业化时期我国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2-03-09]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改革开放以来,为顺应全球经济发展大融合趋势,中国制造业迅速发展,并不断融入全球产业链中,于2010年超越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然而,我国制造业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对外依赖度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以及2035年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都要求中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虽然中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但仍难以改变我国技术创新处于低端层面这一事实。今后,中国制造业必须明确自身的技术能力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走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新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基本事实,系统归纳整理了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制造业创新存在的问题的一些普遍共识,总结了新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核心问题。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综合,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2-03-09]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但各地资源禀赋的差异及产业基础不同导致工业化进程存在明显的区域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进程显著快于其他地区,工业化进程指数5个指标中的城镇化收敛最明显,其他4个指标收敛不显著,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差距导致区域人口数量与质量、创新能力与生态绩效的差距不断拉大。我国城镇化的主要推力是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以工业化为基础,提升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以稳定人口数量与提升质量为手段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综合] [2022-03-09]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细胞,没有强大的企业作为基础和支撑,宏观政策和工业经济便难以发展壮大。后工业化时期各国企业变革往往表现出大型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精做专、企业全球布局的典型特征。反观新中国成功的工业化进程,这一奇迹与我国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转型变革相辅相成。然而,工业化进程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后工业化时期,我国企业面临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双碳目标实现、科技创新驱动、重构核心竞争力、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外部挑战,要求企业基于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方式、管理重点、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内在逻辑主动变革。本文认为,在新发展阶段,企业将朝着数字化、绿色化、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管理变革以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和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要趋势。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汽车制造业] [2022-03-09]
2020年以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政策法规环境持续完善,技术加速迭代,产业应用快速普及。面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全球机遇,各国纷纷加快战略部署,通过发布政策顶层规划、制定/修订相关法规、鼓励技术研发、支持道路测试示范及运营项目等,推动产业落地。中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在各界共同努力下与汽车强国基本保持“并跑”阶段,在政策法规完善、技术研发突破、规模示范应用、产业推广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当前,中国已经搭建完善的政策体系,全面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以及与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的融合发展与生态构建。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仍然面临跨产业协同不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城市级示范探索不足、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仍待完善等问题。下一步,应贯彻国家顶层设计,以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路径为指引,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生态构建,推动跨产业融合应用与安全保障,抢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03-09]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备受关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将其放在核心战略地位并已取得大量技术进展与突破。本文首先概述国外智能网联汽车总体技术进展,介绍美国、日本和欧洲相关技术发展情况,并梳理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预期进程。其次,围绕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整车集成技术四个层面,介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主要技术进展及趋势。最后,总结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面所面临的共性难题和我国的特有障碍,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未来,我国需要充分研判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优势,深化各领域融合,坚持践行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发展路径。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汽车制造业] [2022-03-09]
车联网的应用能够提升车辆行驶安全、降低实现自动驾驶所需的单车成本、提升交通通行效率,是实现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必要手段。本报告系统分析了我国在车联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优势以及面临的困难,阐述了车联网产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路径。本报告认为,加快车联网产业化推进,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形成跨主管部门的统筹协同机制,并以应用场景为节点,协同推动通信、基础设施以及车载终端发展。同时,测试示范区应当充分发挥先导建设和应用的作用,探索成熟的车联网商业模式,加快相关技术的融合研究及应用。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2-03-09]
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应用测试示范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本报告通过对欧洲AUTOPILOT、ICT4CART、TransAID等科技支撑项目,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测试示范方面开展的探索实践进行详细的总结介绍,为技术研发应用、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借鉴。通过对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车联网先导区等测试示范区域的发展进行梳理,并围绕整车企业在智能化网联化融合方面的探索和产业化实践,以及智慧矿山等典型场景下的应用进行阐述,全面介绍我国在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应用领域的实际进展。
[汽车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2-03-09]
本文从通信、平台、安全、定位和测试五个方面梳理了车联网关键技术和标准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介绍了国内行业关注度较高的车联网互联互通应用实践活动与典型应用案例,并尝试分析了国内现有的商业模式、拓展瓶颈与推进建议。基于对国内车联网技术标准、应用实践和商业模式的多维度整理,分析了目前国内车联网产业发展在关键器件方面、交通配套管理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及商业模式和普及推广方面的商业化拓展瓶颈,并针对车联网商业化运营提出建议。本文最后提出了车联网通信、平台、安全、定位和测试技术的演进路径,并对车联网助力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2-03-09]
本文根据2020~2021年具体产业数据和定向专家问卷调查,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从技术研发与测试验证阶段逐步进入示范应用与大规模推广的新阶段,产业重心也由研发生产端逐步转移到示范需求端。在此背景下,示范区及落地场景推广、新型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程度已经成为影响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竞争力排名上,美国凭借其技术和企业上的双重优势处于领先地位;欧盟紧随其后,但是全方位落后于美国。日本和我国分别列第三、四位,总体上不分伯仲。我国在消费使用端及网络通信技术上保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在生产制造、智能零部件、技术研发上仍然大幅度落后于传统汽车发达国家。随着产业新阶段的到来,我国在产业示范推广、新型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建设、“碳中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会进一步放大,产业的前景广阔,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