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51.β-丙氨酸催化合成2-硝基乙烯噻吩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2-15]
以2噻吩甲醛和硝基甲烷为原料,βΝ丙氨酸为催化剂,DMF为溶剂合成了2-硝基乙烯噻吩.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和纯度的影响.较佳反应条件为:n(2-噻吩甲醛)∶n(硝基甲烷)∶n(β丙氨酸)=1:1.2∶0.1,DMF为溶剂,在超声辐射下,90℃反应1h,产物2-硝基乙烯噻吩的收率为94%,纯度为99.1%.
关键词:2-噻吩甲醛;硝基甲烷;2-硝基乙烯噻吩;β-丙氨酸
-
14652.(S)-(+)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的合成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2-15]
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经缩合得N-甲酰-L-天冬氨酸酐,然后经酰化、酯化、还原、成环得(S)-1-苄基3-氨基吡咯烷,最后脱苄合成(S)-(+)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总收率62.8%.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S)-1-苄基-3-氨基吡咯烷适宜工艺条件为:n(KBH4)∶n(H2SO4)∶n(混合物4)=3∶1.5∶1,反应温度50~60℃,反应时间6h,收率71.6%.产物结构经MS和1 H NMR进行确证.
关键词:L-天冬氨酸;(S)-(+)-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合成
-
14653.碳五石油树脂加氢脱氯的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2-15]
采用固定床式微反评价装置进行C5石油树脂加氢脱氯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脱氯效果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230~245℃、反应压力8.0~9.0 MPa、液体空速2~4 h-1,氢油体积比200~400,进料浓度10%(树脂/环己烷),在此条件下氯元素脱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关键词:裂解碳五;碳五石油树脂;催化加氢;氯含量;加氢脱氯;cracking C5;C5 petroleum resin;catalytic hydrogenation;chlorinity;hydrodechlorination
-
14654.N,N’-乙撑双[乙基十二烷基对苯磺酸(钠)溴化铵]的合成与性能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2-15]
以无水对氨基苯磺酸、1,2-二溴乙烷、溴代十二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N'-乙撑双[乙基十二烷基对苯磺酸(钠)溴化铵] (HYZ).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测试技术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该目标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5.0×10-4 mol/L,γcmc为23.5 mN/m.HYZ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B复配均可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N,N'-乙撑双[乙基烷基对苯磺酸(钠)溴化铵];表面活性;复配性能
-
14655.季铵盐添加剂对草酸还原反应的影响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2-15]
采用电化学的方法,以纯铅板电极为工作电极研究了季铵盐添加剂在电极表面的吸附作用规律,并在斯特恩-詹姆金电极表面双电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φ1效应和体积效应解释了添加剂对草酸电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季铵盐添加剂对草酸溶液的电还原反应的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以及在烷基链较短时随着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弱与电极表面添加剂吸附量有关,当吸附量较小时,φ1效应较强,反应速率随吸附量增大而增加;当吸附量较大时,阻化效应强,反应速率随吸附量增大而减缓.
关键词:草酸;φ1效应;电流效率;季铵盐;oxalic acid;φ1 effect;current efficiency;tetraalkylammonium
-
14656.有机钛交联剂的合成及其在魔芋胶压裂体系中的应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2-15]
采用钛酸丁酯为基本原料,甘油和三乙醇胺为配位体,合成了一种耐高温的有机钛交联剂,并通过测定魔芋胶压裂液的悬砂性能,确定了钛酸丁酯和甘油、三乙醇胺的加入量,通过流变仪测定了魔芋胶压裂液的耐温和耐剪切性能.结果表明,当钛酸丁酯的质量分数为38%,配位体m(甘油)∶m(三乙醇胺)=1∶1时,有机钛交联剂对压裂液的悬砂效果达到最佳.在剪切速率为170 s-1的条件下,魔芋胶压裂液可以耐温至90℃,黏度维持在50 mPa·s以上;在80℃、剪切速率170 s-1、剪切时间30 min的条件下,体系的黏度一直维持在50 mPa·s以上,符合压裂施工现场对流变性能的要求.在90℃时,压裂液的沉砂速度达到0.16 mm/s,符合压裂施工现场对悬砂性能的要求.
关键词:魔芋胶;悬砂性能;耐温性;耐剪切性;konjak gum;suspension performance;temperature resistance;shear resistance
-
14657.Knoevenagel反应合成聚苯撑乙烯类低聚体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2-15]
以二元芳醛和5-氯/7-氯喹哪啶为原料,醋酐作为溶剂,在回流温度下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聚苯撑乙烯类电致发光材料.通过改变投料比、溶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最佳条件是投料比:n(间苯二甲醛):n(7-氯喹哪啶):n(醋酐)=1∶2.2∶15.9,反应时间为40h,收率达到79.3%.产物的结构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氯代喹哪啶;Knoevenagel反应;聚苯撑乙烯;电致发光材料
-
14658.陆相盆地重质油成因类型及其稠变序列——以二连盆地为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2-15]
应用二连盆地重质油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结合其他盆地重质油典型实例,系统阐述了重质油形成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重质油成因类型可分为原生重质油和次生重质油,前者来自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未熟 低熟油,后者则是石油(常规油或普通重质油)进入储层聚集成藏后,由于保存条件差异,受各种稠变作用形成的高密度、高黏度重质油.重质油形成所经历的稠变作用主要包括生物降解、水洗、氧化、裂解致稠和运移聚集分异等作用.在石油运移、聚集和保存阶段,上述多种稠变因素总是交织、叠加在一起,只有在某些特定地质环境下,单个稠变因素才表现得相对突出.多数盆地或地区重质油的形成以生物降解占主导作用,其次为氧化、水洗、裂解致稠以及运移聚集分异等作用.基于二连盆地及其他盆地重质油黏度数据分析,归纳出重质油的稠变序列为,低成熟重质油(黏度100~500 mPa·s)、未成熟重质油(黏度500~1 000 mPa·s)、轻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800~2 000 mPa·s)、中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2000~20 000 mPa·s)、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20 000~100 000 mPa·s)、超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大于100 000 mPa·s).其中,轻度生物降解重质油为普通重质油;中度生物降解重质油达到普通重质油 特重质油;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为特重质油;超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为超重质油.
关键词:重质油;地球化学;成因类型;稠变序列;陆相盆地
-
14659.钻井全过程井筒-地层瞬态传热模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2-15]
井筒-地层温度是影响井筒压力控制、井壁稳定性预测、井下动力钻具与测量设备优选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钻井液循环和停止循环期间井筒-地层各单元控制组件能量交换机理,建立了实际钻具组合与井身结构条件下循环和停止循环期间井筒-地层传热耦合数值模型.结合1口深井基础数据,分析了循环与停止循环期间井下温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套管下深长度对井筒温度影响较大,在套管段随着循环和停止循环时间增加,环空温度几乎不变,而在裸眼段随着循环时间增加环空温度降低,随着停止循环时间增加环空温度逐渐升高;循环期间钻井液对地层温度的扰动距离为2.8m,而停止循环期间扰动距离为4.6m.
关键词:井筒温度;地层温度;瞬态热传导模型;循环时间;停止循环时间
-
14660.介孔碳负载型蒽醌加氢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性能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2-15]
以经过酸处理的介孔碳(MC)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d/MC催化剂.实验室模式评价表明,Pd/MC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以粉末状0.3%Pd/MC为催化剂,在工作液质量浓度130 g/L、反应温度60℃、反应压力0.4 MPa条件下,氢化效率达7 g/L以上.
关键词:双氧水;钯;介孔碳;蒽醌加氢;hydrogen peroxide;palladium;mesoporous carbon;anthraquinone hydroge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