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5768 篇 当前为第 1449 页 共 1577

所属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 14481.油藏开发生产鲁棒优化方法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15]

    将油藏模型系统的不确定性考虑到优化设计中,建立了油藏生产鲁棒优化控制模型.针对伴随法求解模型梯度过于复杂的局限性,提出了两种基于随机扰动近似法(SPSA)的梯度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对数变换和投影梯度法将所得梯度投影到可行方向上进行迭代求解,最终获得满足生产约束条件的最优控制方案.计算实例表明,其取得了与伴随法相一致的优化结果,且最终控制方案能够有效地改善油田开发效果,降低生产的风险性.该方法实现过程简单,能够和各种油藏模拟器相结合,为解决实际油藏的生产优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生产优化;鲁棒优化;最优控制;随机扰动近似;投影梯度;production optimization;robust optimization;optimal control;simultaneous perturbation stochastic approximation (SPSA);projection gradient
  • 14482.一种新型水溶性丙烯酰胺三元聚合物磺酸盐的合成及评价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15]

    在过硫酸铵((NH4)2S2O8)-亚硫酸氢钠(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下合成了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基磺酸(AMPS)/N-烯丙基油酰胺(CON)三元共聚物.最佳反应条件为:单体配比m(AM)∶m(AMPS)=9∶1,CON加量0.33%,引发剂0.4%,pH值为7,温度40℃,反应8h.对AM/AMPS/CON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和特性黏数(621 mL/g)表征;当NaCl质量浓度为12 g/L时,AM/AMPS/CON三元共聚物的黏度保留率能达到36.67%,当MgCl2,CaCl2质量浓度为1.2 mg/L时,共聚物的黏度保留率分别为48.24%,41.75%;温度为120℃时,AM/AMPS/CON三元共聚物粘度保留率达43%.
    关键词:三元聚合物;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基磺酸;N-烯丙基油酰胺;抗盐;抗温
  • 14483.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转化及其油气意义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15]

    构造应力是地壳中较为活跃的能量之一,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转变形式的研究对油气藏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直立褶皱、共轭节理、断裂面擦痕等各种构造形迹,重建宣汉—达县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分析其构造活动规律.燕山晚期,川东构造带自SE方向的扩展影响到宣汉—达县地区,形成一系列NE向断裂和褶皱;喜马拉雅期,川东构造带逐渐趋于平静,大巴山构造自NE方向挤压,造就NW向断裂和褶皱的形成.不同方向、时期、强度的构造应力场叠加控制了研究区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阶段性的构造活动对研究区的叠加作用改善了储集层物性,较好地控制了圈闭的发育,将岩性油气藏调整为构造—岩性复合控制的油气藏,同时产生的构造应力和岩石中形成的裂缝分别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和通道.
    关键词:构造形迹;构造应力场;油气藏;晚中生代—新生代;宣汉—达县地区
  • 14484.油气输送站场内外阴极保护系统间干扰数值模拟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15]

    为了研究油气输送站场内、外阴极保护系统间的干扰问题,通过分析系统间干扰与单一阴极保护系统在数学模型和数值处理方法上的差异,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站场内、外阴极保护系统间的干扰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室内模拟实验对干扰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同时根据实际案例计算分析了系统干扰程度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站内阴、阳极电场的叠加电场强度决定了站外管线所受的干扰程度及规律;由于站内阴极保护系统阳极地床类型及设置位置不同,叠加电场的强弱也不同,干扰程度的差异较大;随着站内阴极保护系统输出电流和土壤电阻率增大,叠加电场强度增加,干扰程度增大;站外管道干线的电位控制点应设置在距干扰侧一定距离之外,以避免站外阴极保护系统输出电流产生较大波动.
    关键词:油气站场;阴极保护;干扰;数值模拟;影响因素
  • 14485.伊拉克鲁迈拉油田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因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15]

    Mishrif组碳酸盐岩岩石类型主要有泥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泥晶生屑灰岩、生屑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储集空间为粒间(溶)孔、铸模孔、晶间孔、微孔、溶蚀缝和压溶缝.沉积环境属于碳酸盐缓坡,发育潟湖、滩后、生屑滩、生物礁、滩前和浅水陆棚6种沉积亚相.储层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严重.成岩作用主要有泥晶化作用、准同生期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埋藏期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下的相带迁移是造成层间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五级和六级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下的差异溶蚀和差异胶结作用是控制层内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微裂缝的存在改善了局部储层的物性.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相;成岩作用;非均质性;Mishrif组;鲁迈拉油田;carbonate reservoir;sedimentary facies;diagenesis;heterogeneity;Mishrif Formation;Rumaila oil field
  • 14486.钻井液连续压力波信号的延迟差动检测及信号重构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15]

    根据钻井泵产生的泵干扰与钻井液压力信号的传输路径分析,建立了信号延迟差动检测数学模型;根据检测管路的传输函数分析,建立了短距离直管路传输有限频带信号的理想低通滤波器数学模型;以数学分析为基础,分别在时域和频域研究了钻井液连续压力波信号的数学重构方法.基于无限冲击响应(ⅡR)理论,通过时域差分方程建立了信号重构数学模型;基于延迟差动检测信号的傅里叶正、逆变换建立了从频域实现信号重构的数学模型.通过频域重构数学模型的极点频率与信号传输延迟之间的理论关系,建立了压力传感器间距的约束条件,为传感器的合理布置提供了理论依据.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表明,信号延迟差动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泵干扰的影响,通过时域和频域的数学模型均可实现钻井液压力相移键控信号的重构与恢复,信号的信噪比(SNR)大幅提高,在测量直管路长度符合压力传感器间距的约束条件下,两种重构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信号质量.
    关键词:泵干扰;钻井液连续压力波;延迟差动检测;信号重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
  • 14487.有机蒙脱土协同卤锑阻燃剂阻燃HDPE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15]

    针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易燃性,以高密度聚乙烯与有机蒙脱土(OMMT)、卤锑阻燃剂(DBDPE/Sb2 O3)熔融共混制成HDPE/有机蒙脱土阻燃复合材料,研究了有机蒙脱土(OMMT)与卤锑阻燃剂在复合材料中的阻燃协效性,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等级(UL-94)、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有机蒙脱土与卤锑阻燃剂对HDPE具有良好的阻燃协效作用.HDPE/OMMT阻燃复合材料的LOI由纯HDPE的19.6%提高至27.8%,垂直燃烧等级则由“完全燃烧”逐渐提高至V-0级,且燃烧时不产生熔滴,具有良好的成炭效应;其拉伸强度由13.24 MPa提高至24.53 MPa,力学性能表现良好;其失重率由纯HDPE的96.17%降至90.37%,热稳定性得到提高.HDPE/OMM4阻燃复合材料也有类似情况,且其各项性能指标表现更好.
    关键词:有机蒙脱土;卤锑阻燃剂;高密度聚乙烯;阻燃协效
  • 14488.微通道反应器内叔丁醇溴化反应工艺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15]

    研究了微通道反应器中叔丁醇的溴化反应制备溴代叔丁烷的工艺过程,考察了原料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停留时间等单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50℃,叔丁醇、氢溴酸和浓硫酸的摩尔比为1∶1.5∶1,停留时间60 s,叔丁醇的转化率为92.3%,溴代叔丁烷的选择性为99.1%,传统间歇搅拌反应器中叔丁醇转化率为88.3%,溴代叔丁烷选择性为86.5%.相较于传统工艺方法,利用微通道技术提高了反应效果,降低了反应条件的要求,减少了废酸的产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微通道反应器;叔丁醇;溴化;溴代叔丁烷
  • 14489.利用CT技术研究重力稳定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15]

    重力稳定注气(GAGD)已被证明是一种低成本且能大幅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技术.笔者以80~200目石英砂混填制作的填砂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CT扫描测量三相流体饱和度技术,开展了高含水后期重力稳定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采用顶部垂直注气方式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7.45%以上.通过CT扫描测量流体饱和度方法可以观察到,由于气液之间的重力差异,注入气驱扫区域内的液体持续向下运移,致使之前水驱形成的残余油“聚并”而形成“富集带”,随着注入气逐渐向底部推进.
    关键词:重力稳定注气;CT扫描;三相流体饱和度;提高采收率;油墙
  • 14490.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15]

    根据对大量薄片和岩心的观察,金湖凹陷西斜坡碳酸盐岩的颗粒类型主要有生物碎屑、鲕粒、球粒、藻叠层石和陆源砂.生物碎屑含量丰富,以蠕虫动物中的环节动物门龙介虫科(Serpulidae)含量最高,占生物碎屑颗粒的70%以上,其他也见藻类、介形虫腕足、腹足、硅藻、有孔虫、苔藓等化石.生物数量虽然比较多,但种属单调,耐盐度比较窄,为半咸水海洋生物组合.微量元素硼的质量分数平均为77.6×10-6,硼与镓的比值(B/Ga)平均为3.6,也显示为半咸水环境.结合沉积物特征、生物组合和特殊矿物分析,认为金湖凹陷在古新统阜宁组二段第Ⅱ油组(E1f22)沉积时期,发生了海侵或与海洋有通道沟通、具有半咸水溺湖环境特征.水体清澈,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湖盆沉降和沉积速率缓慢且补偿适中,因此在西斜坡沉积了一套厚度为10~20 m、分布广阔的碳酸盐岩.根据颗粒类型和沉积特征,划分出4种沉积相带,包括陆源碎屑-碳酸盐混合相、鲕粒滩相、生物碎屑滩相、泥晶灰岩相,各相带在纵向和横向出现有规律的交替分布.生物碎屑灰岩溶孔发育,含油气丰富,已作为产能接替区投入了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碳酸盐岩;鲕粒;生物碎屑灰岩;演化模式;金湖凹陷;carbonate;oolite;bioclastic limestone;evolutionary pattern;Jinhu depression
首页  上一页  ...  1444  1445  1446  1447  1448  1449  1450  1451  1452  1453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