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转化及其油气意义
作者单位:唐永,陈友智,TANG Yong,CHEN Youzhi(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浙江杭州310027;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梅廉夫,MEI Lianfu(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肖安成,XIAO Ancheng(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浙江杭州310027)罗开平,LUO Kaiping(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江苏无锡214151)
加工时间:2014-02-15
信息来源:石油学报
关键词:构造形迹;构造应力场;油气藏;晚中生代—新生代;宣汉—达县地区
摘 要:构造应力是地壳中较为活跃的能量之一,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转变形式的研究对油气藏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直立褶皱、共轭节理、断裂面擦痕等各种构造形迹,重建宣汉—达县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分析其构造活动规律.燕山晚期,川东构造带自SE方向的扩展影响到宣汉—达县地区,形成一系列NE向断裂和褶皱;喜马拉雅期,川东构造带逐渐趋于平静,大巴山构造自NE方向挤压,造就NW向断裂和褶皱的形成.不同方向、时期、强度的构造应力场叠加控制了研究区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阶段性的构造活动对研究区的叠加作用改善了储集层物性,较好地控制了圈闭的发育,将岩性油气藏调整为构造—岩性复合控制的油气藏,同时产生的构造应力和岩石中形成的裂缝分别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