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篇
7614 篇
377810 篇
8607 篇
7618 篇
64 篇
1521 篇
27 篇
33481 篇
24173 篇
7103 篇
80 篇
207 篇
244 篇
75 篇
96 篇
97 篇
154 篇
339 篇
793 篇
[教育] [2021-09-29]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发展亦进入变革的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校长必须改变传统的领导模式,形成与其相适应的领导能力,“双螺旋式”结构为此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框架,帮助阐释校长领导力在新时代的核心要义。中小学校长需要建构起战略领导和战术领导、管理领导和教学领导、个别领导和集体领导等多元视角耦合统一的管理模式。为此,新时代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发展要向历史靠近、向理论靠近、向融合方向靠近、与高校学者牵手合作。
[教育] [2021-09-28]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整个社会陷入危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在困境中有序推进,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为抗击疫情而采取的“停课不停学”政策及其实践,助推大规模在线学习,为疫情中的世界教育凝练了中国经验;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加快普及高中攻坚计划,全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加快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优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教师教育发展模式,加强乡村教师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规范校外培训、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建设,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
[教育] [2021-09-28]
高考是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承担着实现教育公平、人才培养和为国选才的使命。为推动高中学校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国家于2014年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帷幕。由于新高考改革信息质量不对称、高校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有限性以及改革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驱动,新高考改革遭遇了利益相关者的认知偏差、选考科学性不足、利己行为等困境。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视角研究发现,多级委托—代理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损耗”、信息不完整条件下学生与高校的“逆向选择”、契约精神与约束制度弱化下的“道德困境”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拓宽改革信息的传递渠道与交流平台、释放有效招考信息与筛选信号、建构完善的监督预警机制与弘扬契约精神,是改革突破上述困境的有效之策。
[金融业] [2021-09-28]
“蓝色金融”泛指服务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金融通活动,旨在同时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即在充分考量经济活动对海洋环境潜在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品种多样的金融服务或金融产品创新确保海洋经济蓬勃发展。近年来,“蓝色金融”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有关国际机构和组织在此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研究、制定“蓝色金融”相关国际规则,有助于激发“蓝色金融”市场活力,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1-09-28]
9月1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新的芯片法案,旨在创建包含芯片制造在内的最先进的芯片生态系统,以确保欧盟的半导体供应安全,并为突破性的欧洲技术开拓新市场。这是欧盟剑指2nm制程,高调宣布发展先进和可持续半导体后,再次出台相关法案支持先进半导体的发展。向来以“小而美”的国家和产业著称的欧盟,正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向先进制程进击。
[金融业] [2021-09-28]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八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称“30•60”目标)。在“30•60”目标下,中国银行业可借鉴国际大型银行的先进经验,稳步实现绿色转型。
[金融业] [2021-09-28]
国家产业投资基金结合了政府补贴和金融资本的优势,成为扶持行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投资方式。文章借助2014年中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建立这一政策实践,利用2009—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评估了产业基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基金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同时对创新产出也有明显的影响。这种效应集中体现在大型企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人力资本高的城市。而国家产业投资基金作用于企业创新的路径依赖于委托代理关系,可以通过机构持股方式对企业代理人实施创新投资激励,既引导了资金流向又提高了国有资本效率,从而实现了企业技术升级。文章的研究既为持续推进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高技术行业破解国际困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选择。
[金融业] [2021-09-28]
流动性风险是国际国内监管机构的重要监管对象。经历了国际监管理念的变迁和国内监管规则的修订,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正式出台。该规定贯彻差异化监管理念,初步引入宏观审慎监管原则,形成了最新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随着办法的进一步实行,我国流动性监管框架出现新问题,如管理体系需细化、监管理念贯彻不彻底、监管范围较局限、宏观审慎监管原则没有得到重视等。
[金融业] [2021-09-28]
本文通过拓展Kee和Tang(2016)模型揭示了金融业开放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机理,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贸易匹配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业开放显著提高了中国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这一结果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分企业类型来看,金融业开放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正向效应随着加工贸易类型企业出口比重的提高而减弱,对民营和外资企业以及高技术企业的促进作用明显;从地区差异来看,金融业开放对东中部地区企业的影响显著,并且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进一步强化了金融业开放的促进作用;中间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金融业开放带来的融资约束纾解通过成本加成和研发创新两个渠道影响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扩大金融业开放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政府部门持续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以及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金融业] [2021-09-28]
全球次贷危机给英国金融业带来冲击和革新,退出欧盟的决策使英国金融业脱离欧洲共同市场面临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影响英格兰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方式。2013年,英格兰银行金融政策委员会设立金融体系的“压力测试”框架,并不断发展完善测试体系,凸显其重要性。文章概述了英国银行业“压力测试”的背景、内容及意义。“压力测试”旨在确保金融机构有充足的资本抵御极端情况的冲击,并能持续支撑经济的发展,为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制定审慎政策提供方向,对中国金融业监管体系发展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