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篇
7614 篇
377810 篇
8607 篇
7618 篇
64 篇
1521 篇
27 篇
33481 篇
24171 篇
7103 篇
80 篇
207 篇
244 篇
75 篇
96 篇
97 篇
154 篇
339 篇
790 篇
[农、林、牧、渔业] [2021-11-01]
本章从背景和意义,现状与问题,建设的思路、目标与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等方面分析了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现状。
[农、林、牧、渔业] [2021-11-01]
2012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加复杂,实现继续增长的代价越来越高,但粮食总产量继续增长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尽管中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有所下降,但农民收入仍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政府的“三农”政策从支持农业生产提升为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体系愈发完善。中国农业必须统筹利用国际市场,积极开发国外资源,加速发展远洋渔业,同时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深化农村改革。
[农、林、牧、渔业] [2021-11-01]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土地分散、生产规模效应不强、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2007年上海市松江区开始进行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创新,探索发展家庭农场,推动农业规模经营。近七年来,松江区推动家庭农场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一些长期困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的体制机制问题也愈加凸显。本文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总结,对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农、林、牧、渔业] [2021-11-01]
2013年,虽然出现因春季天气原因导致的插秧、播种推迟等突发问题,但辽宁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取得了农业稳中有增、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望缩小、农产品出口扩大等成绩。但在辽宁农村经济运行中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农村环境污染、农村社会管理与公共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利用科技创新进一步挖掘农业发展潜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开发地方特色产业等为2014年辽宁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1-11-01]
本篇首先介绍了森林资源基础信息平台的提出,然后探讨了森林资源基础信息平台的作用,分析了总体框架,并且介绍了目前进展。
[农、林、牧、渔业] [2021-11-01]
近年来,随着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2007年出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好形势。2008年的经济工作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在这种形势下,更需要建立一个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长效机制,为宏观调控任务的顺利完成作出贡献。
[农、林、牧、渔业] [2021-11-01]
本章依次分析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林业碳汇,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等内容。
[农、林、牧、渔业] [2021-11-01]
2010年全国要在“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指导下,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2011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粮食价格总水平上涨比上年减缓,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保持8%以上的增长。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在较高水平和增加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收入仍是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实现的首要目标。
[教育] [2021-11-01]
社会力量办学对于我国教育发展曾发挥过积极作用。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隐藏在社会力量背后的资本日益膨胀,在教育中不断扩张,既带来了一些新的观念时尚,也创生了大量无意义的甚至有害的教育服务与教育需求,带来了诸多困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问题。教育中的资本扩张显性表现为民办教育机构和在线教育市场的规模急剧扩大,教育广告和营销的费用急速增加,民办教育机构不断上市并以集团模式扩张;隐性表现为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教育理念的席卷。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度、学校教学秩序、社会的教育价值观以及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危害。为了正本清源,恢复教育的公益性本质,保证教育公平,我国需要完善教育中的资本治理体系,即在严格遵守已有法律法规基础之上,进一步修订有关法律,限制资本在教育中的活动范围;夯实和拓展学校功能,提高公立学校的教育服务水平;提升公立中小学教师待遇,切实保障教师权益,稳定教师队伍,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 [2021-11-01]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力量。但目前“双师型”教师培养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培养主体上,重学校轻行业企业;在培养目标上,重形式轻内涵;在培养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在培养范式上,重教书轻育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发生了转向,培养目标从单一导向转向多元发展、培养内容从“双基论”转向“核心素养”、培养范式从“忠实执行者”转向“反思实践家”。基于此,从积极心理学研究视角提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追寻职业意义,树立培养大国工匠的责任意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兼顾情感和智力培养;增加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反思实践家;建立积极保障制度,促进主体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