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篇
7614 篇
377810 篇
8607 篇
7618 篇
64 篇
1521 篇
27 篇
33481 篇
24171 篇
7103 篇
80 篇
207 篇
244 篇
75 篇
96 篇
97 篇
154 篇
339 篇
790 篇
[农、林、牧、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12-23]
中国城乡二元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和城乡二元资源配置体制的改革滞后于城乡市场主体的形成,一是导致了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特殊路径;二是导致了社会资源不断地从农村流入城市非农产业。在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农业就业结构的转换滞后于产值结构的转换,进而影响了中国二元经济转型进程,使得中国二元经济转型进程滞后于工业化发展。从二元对比系数来看,中国二元结构强度不仅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高于与中国发展程度大致相同的发展中国家水平。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综合,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 [2021-12-23]
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以非均衡制度变迁为背景并受其制约,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和滞后性,这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其社会效应而言,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特殊性与滞后性影响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恶化了“城市病”,诱发了“农村病”的新症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综合,金融业] [2021-12-23]
对于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阶段判断,本文在借鉴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判断标准为主,并辅之以收入分配,以及农业劳动力占比、城市化水平等结构性指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阶段进行了判断。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在2005年左右进入了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并将于2022年左右跨越刘易斯第二转折点。
[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综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1-12-23]
本文在中国二元经济转型阶段判断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二元经济转型所面临的难点问题。本文指出,与二元经济初期相比,进入刘易斯转折阶段,特别是临近二元经济转型后期,经济发展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与市场需求约束强化,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诸多难点问题。
[综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12-23]
本文重点考察和研究三大类型国家二元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对于成功完成转型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及后起工业化国家,在判断其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和刘易斯第二转折点的基础上分离出各国的转型阶段,并对其二元经济转型历程进行归纳整理;对于正处在转型中的拉美国家,在准确判断转型进程的基础上,对其既往二元经济转型历程进行梳理,同时也提出未来面临的挑战。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综合] [2021-12-23]
本报告依据“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21”,对收集到的82家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2021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中央企业报告质量明显优于总体水平,利益相关方管理指标覆盖率有所下降,具有参考社会责任报告主流规则、加强回应资本市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要求、系统回顾“十三五”履责进程、积极回应时代热点等阶段性特征。
[综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12-23]
本报告依据“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21”,对2021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大陆公开发布的1802份中文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结合2009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发现有如下特征:报告质量指数达到1384点,预测“十四五”时期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报告可信性提升显示企业信息披露总体客观真实,可比性提升反映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管理加强;报告更重视披露企业高层管理者参与社会责任工作情况;对相关方的履责绩效和结果,对客户、环境、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履责信息披露;必尽社会责任、应尽社会责任和愿尽社会责任指标披露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发展阶段相符,表明企业信息披露较为务实;金融保险业、信息技术业企业报告质量提升明显;不同性质企业报告质量差距进一步缩小,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报告质量提升显著;成长型企业报告发布数量大幅增加,领袖型企业报告质量优于成长型企业;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报告质量显著提升,与内地在港上市公司差距缩小;参考国际标准的报告和中英文双语报告数量快速增长。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12-22]
碳中和加速全球能源转型进程,推动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深刻变革,从以化石能源产业链为主体转向以新能源产业链为主体,二者特点不同,表现在三方面。我国建立有弹性有韧性、安全稳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既具有市场大、制造业强、国际合作基础好等有利条件,又面临国际国内的多重挑战。本文提出要重视顶层设计,优化国际合作,加快国内能源转型,加强技术研发,建立回收利用体系等五项举措和政策建议。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2021-12-22]
减少建筑运行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本文通过构建“近零能耗建筑+农村建筑用能+其他用能”的融合情景分析模型,量化分析了未来40年为实现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筑运行在合理控制能源需求、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节能低碳技术进步等领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选择,并针对建筑运行能耗碳达峰、碳中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汽车制造业] [2021-12-2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能源节约、环境保护、交通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存在技术方面、市场方面、产业方面和政策方面的障碍。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有效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企业、社会组织、政府之间应紧密协作,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促进系统融合;鼓励科技创新,推进多方合作;持续完善基建,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培养创新人才,参与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