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热点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创”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发布日期:2016-11-30

    基于培养具有独特视角和创新思维的理工农科类"双创"人才,构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通过在西南大学百超班的探索实施,表明有利于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途径

    来源:科教导刊(上旬刊) 发布日期:2016-11-30

    为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在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本研究调研了我国部分高校,并收集了50所高校的培养方案,初步分析了现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较弱的原因,并结合西南科技大学正在采取的一些教学政策,并提出了提高学生在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面能力的一些建议。
  • “复合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探索

    来源:中国农业教育 发布日期:2016-11-30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为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而推行的一项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复合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采用"3+X+Y"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过程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导师制、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方式改革、国际化视野培养等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实践。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对塑造食品工程师的对策研究

    来源:轻工科技 发布日期:2016-11-30

    针对目前我国食品工程师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围绕着如何塑造优秀的食品工程师这一焦点问题,重点从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和毕业设计三方面提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如何设置才能提升学生适应企业的需求,以期达到学生毕业后能胜任食品工程师这个职位的目的。
  • 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支持专业的建设和实践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16-11-30

    针对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连海洋大学在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支持专业过程中,通过优化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发布日期:2016-11-30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该专业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分别对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方案进行了分析,探索了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情况。
  •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16-11-30

    学习理论知识是一种吸收,那么实习则是一种知识的输出。实习对于专业知识的技能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来浅析生产实习的教学模式。
  • 基于能力导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

    来源:广东化工 发布日期:2016-11-30

    专业建设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科研促进教学、师资力量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建设阐述了盐城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能力导向的专业建设举措,对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启示。
  • 转型背景下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优化——以百色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6-11-30

    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为导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订和优化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模块课程,引导个性化人才培养;强调应用技术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全程化培养;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突出专业特色。
  • “功能性食品”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中国林业教育 发布日期:2016-11-30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以及功能性食品行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功能性食品"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更利于培养与社会及行业接轨的人才。结合具体实例探讨提高"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路。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学科交叉,更新补充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和行业前沿进展及发展趋势,拓宽学生视野;在教学方法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手段,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多样化,鼓励学生开展行业市场调
首页  上一页  ...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