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 [2023-11-15]
2023年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后,一系列房地产的放松政策快速落地,特别是一线城市,也进行了实质性的放松。预计2024年涉房政策仍然将保持温和,核心一二线城市仍会进一步松动,支持居民释放刚性和改善性需求。同时,我们预计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将在2024年加速推进,预计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的相关细则和规划会进一步出台。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23-11-15]
传媒板块在2023年6月达到年内估值高点后,三季度以来估值已明显回落。业绩方面,游戏板块Q3稳中向好,影视板块Q3大幅改善,出版板块Q3延续平稳,广告板块Q3阶段承压,但随着电商消费旺季到来,Q4有望开启改善。随着内容供给的持续释放,以及大模型超多模态不断升级带动AIGC应用不断落地,传媒板块有望再次迎来业绩和估值向上共振。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11-08]
截至10月27日,申万家用电器板块涨幅为5.6%,跑赢沪深300指数13.6pct,位于申万31个行业中第6位。基本面层面,总体来看,在空调高景气以及线下整体回暖带动下,今年板块景气有所回升,空调增速提振,大家电线下需求改善,线上冰箱表现稳健、洗衣机略有承压,传统烟灶、洗碗机表现平稳,集成灶有所下滑,小家电方面景气度略有回落,扫地机、小厨电线上个位数下滑,洗地机增速放缓。
[建筑业,] [2023-09-21]
我们分类统计了建材行业水泥、早周期、玻璃、消费建材、纤维材料 5 个子行业共 51 支个股的 2023 半年报的情况。行业整体及子行业的营收、利润等指标采用对应板块所包含的个股求和,而相关财务分析则采用约当法,将对应板块内上市公司整体看作一家公司,下文将在各子行业部分列示所包含个股,但不再赘述综述方法。
[金融业,] [2023-09-14]
营收增速环比微降。上半年,34 家上市银行营收同比+0.41%;Q2 单季营收同比-0.5%,增速环比 Q1 下降 1.8pct。贷款利率持续下行、息差进一步收窄,叠加二季度以来融资需求转弱、信贷规模增长有所承压,影响行业营收增长。区域行营收表现较优。从各类银行来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上半年营收分别同比+1.41%、 -2.71%、+3.85%、+1.20%。Q2 单季度营收分别同比-0.17%、-2.53%、+4.40%、+1.09%,增速环比 Q1 分别 -3.13pct、+0.35pct、+1.09pct、-0.22pct。城商行营收表现更优。特别是江浙、成都、长沙地区优质城商行,得益于区域信贷需求更加旺盛,规模增速领先同业,以量补价策略下实现营收平稳较快增长。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23-09-14]
2022年全球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空间预计为951亿元,过去5年CAGR达5.3%,其中数字示波器、射频类仪器等各类通用电子测量仪器合计占比48%。随着下游通信、电子、交通与能源、教育与科研等领域的稳步发展,电子测量仪器全球千亿市场指日可待。当前海外巨头技术与规模优势非常明显,占据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努力追赶,通过新品迭代实现破局。随着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产品性能指标逐步提升,国内企业迎来国产替代更广阔空间。
[金融业,房地产业,] [2023-07-20]
目前,珠海正以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产业为主导产业,同时向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中用力,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将有利于珠海蓄积产业创新发展新势能,加快珠海产业园区建设。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3-07-20]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医疗卫生产业的基础与运行环境逐步改善。随着国家对医疗行业发展的愈发重视,鼓励创新和加速审批等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人们医疗卫生支出增加和健康意识增强,将驱动医疗器械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10170亿元。
[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3-07-20]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数字医疗将继续快速发展,并加快提升渗透率,加速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普及。近年来,中国以智慧医院与医药科技创新、医保创新服务紧密结合,积极打造数字医疗服务新生态,中国数字医疗产业向全球释放出巨大吸引力。集中化及批量采购制度、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激增导致的竞争加剧及疫情对线下营销的限制以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迫使制药及医疗器械公司寻找具有成本效益的营销解决方案。中商情报网预测,到2023年市场将进一步增长至570亿元。
[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 [2023-07-20]
自疫情以来,单身经济、宅经济、懒人经济、Z世代速食消费升级、轻烹饪理念等各种因素,让预制菜行业迎来了天时地利的黄金时代,成为当下热门话题和新晋风口。中国预制菜总消耗量达174.72万吨,人均预制菜消费量8.9公斤,远低于日本人均预制菜消费量23.59公斤。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空间较大,预计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8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