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和零售业,医药制造业,] [2024-01-15]
复盘 2023:业绩分化,估值下调,持仓走低。美容护理板块 2023 年绝对与相对收益均较弱。背后有业绩下修+估值下调双重因素,更多是景气度走弱下的估值下调。消费偏弱下医美与美妆业绩均有分化,但分化因素各异。医美分化更多源于需求弹性差异,美妆品牌分化则更多源于个体经营差异,亦有美妆品牌内部积极调整迎来边际改善。
[综合,医药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 [2024-01-15]
化妆品:挖掘国货Alpha机遇。行业渠道红利下行,整体需求表现放缓的背景下,国货品牌表现有所分化,优质国货表现亮眼。展望未来,日本核废水事件、消费者消费理念转变、国潮风为国货化妆品提供机遇与空间,消费者对国货产品认知和需求不断加大,国货排名逐步提升,国产渗透率有望逐步提高。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具备强研发力成为国货发展的核心底层支撑,同时品牌矩阵、大单品产品力、功效性等助力优质企业快速发展,建议关注:1)产品矩阵丰富、业绩确定性强的标的:珀莱雅;2)聚焦优质赛道,打造功效优势标的:贝泰妮、巨子生物、华熙生物。
[烟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综合,] [2024-01-15]
轻工作为传统制造业,一方面:伴随以地产链为代表的部分行业渐进成熟期,在当前政策预期下需求难有较大弹性;另一方面:过去三年作为资本开支大年,诸如造纸等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等问题,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产能持续去化;在此背景下,行业投资从过去“买赛道”的β式投资变成对好公司的精耕细研,当行业的毛利率被供需格局压制的背景下,优秀的公司的成本管控、组织效能等竞争要素提到更加重要的高度,关注龙一的提估值机会。
[建筑业,] [2024-01-04]
行情回顾:2023 年初至今,申万建材指数下跌 23.2%,阶段性跑输大盘。2023 年初至今,建材各细分领域皆有下跌,其中玻璃、玻纤、装修建材跌幅较大。2021 年至今建材板块业绩调整幅度较深。具体而言,2023 年前三季度,传统建材板块中玻璃有所修复,消费建材龙头业绩亮眼。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4-01-04]
预计 2023-2025 年国内风电总新增装机年复合增速为 16%,其中海风为 73%,远高于陆风。参照各省“十四五”海风 新增并网规划、现有海风项目开工&招标情况,据我们预测,2023/2024/2025 年海风新增装机将达 6/10/19GW,年复合增速将达 73%。考虑陆风现有年新增装机基数较高,且建设周期较长以及暂无较大规模的分布式风电,预计未来陆风装机规模将持稳发展。因此我们预计 2023/2024/2025 年风电总新增装机为 66/75/89GW,年复合增速达 16%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4-01-03]
油价回归理性,价格或已探见底部。2023 上半年,在欧美国家持续加息的背景下,原油价格震荡下行,但随着 OPEC 在 5 月开始减产和出行旺季在三季度到 来,原油行业供需缺口显现,油价在美联储加息过程中逆势上涨,并在巴以冲突激化下达到年内高点;四季度,由于淡季需求回落,以及市场对 OPEC+次年的产量政策较为担忧,油价再度下滑。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4-01-03]
通过复盘本次(2020—2023)油价波动,我们认为在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间,全球石油市场展现了明显的供需弹性差异,需求弹性在大多数时期超过供给弹性。通过复盘过去40年以来的战争冲突与油价变动,油价短期受到事件性干扰,但油价在是否能在更长时间保持在更高的中枢水平上,取决于经济的潜在增速是否上行。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 [2024-01-02]
老龄化+健康消费年轻化,健康消费进入“精养时代”,需求端持续扩容。性价比已成为我国消费者首要考虑因素,折扣业态兴起,参考美日市场,消费或回归理性,进入硬折扣时代。需求迭代重塑渠道格局,线上深耕,线下细分:(1)线下门店拥抱垂类连锁,零食迎来新渠道红利。(2)O2O 串联线上线下,更快更近提振乳制品等高频需求。(3)会员店瞄准高线中产优质客群,以烘焙为代表的爆品拉动半成品供应链增长。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 [2024-01-02]
2023年白酒以品牌高议价能力仍维持了较高景气的业绩增长,但渠道库存的累加与销售费用的扩大逐步凸显,静态库存或者阶段性库存高企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货品流速,对应的是资金周转与渠道信心。2024年我们仍坚持区域梯次升级的观点,区域酒仍将延续产品结构升级趋势,核心变量在区域经济,关注指标为区域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如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所贡献的工业增加值、人口要素(是否有净增长等)、中央转移支付等,而家庭端宴席等消费总场次、规模或将减少,但消费档次稳中有升。
[汽车制造业,] [2024-01-02]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集中在中欧美三个地区,保持了较高增速。中国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出色的制造工艺和卓越的成本管控成为全球锂电池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各材料环节也随之蓬勃发展。在经历产能大幅扩张后,2023年行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相关公司业绩短期承压,迫使部分企业产能扩张放缓,二三线厂商将面临较大的出清压力,经历新一轮洗牌后,有望迎来盈利能力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