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报告

找到报告 3856 篇 当前为第 13 页 共 386

报告分类:中文技术报告 所属行业:采矿业

  • 121.矿井视频图像中人员目标匹配与跟踪方法

    [采矿业] [2014-12-29]

    针对矿井视频图像人员跟踪中光照强度低、光照不均且变化剧烈、目标尺度变化频繁及矿工携带矿灯对目标外观特征影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实时多尺度人员跟踪方法.基于压缩感知和归一化矩形特征,得到尺度不变压缩特征SICF以实时描述尺度变化的目标.基于SICF建立目标外观模型,并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识别样本类别,确定样本与目标之间的相似度.为了降低矿灯对目标外观特征的影响,提出利用边缘颜色特征得到各样本置信度,并与SICF外观模型融合共同构建粒子滤波框架的观测模型;结合矿工运动特点和速度信息,利用二阶模型作为运动模型.通过对标准视频库和井下实际采集视频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精度、稳定性及对井下特殊环境的适应性上均优于当前国内外最新算法,平均跟踪帧速达24fps.
    关键词:矿井;实时;多尺度;压缩感知;边缘颜色特征
  • 122.固体充填体压实特征下岩层移动规律研究

    [采矿业] [2014-12-29]

    基于充填材料压实特性试验,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推导出充填体弹性模量与垂直应变之间的关系,利用FLAC3D软件内置FISH语言,编制相应的充填体非线性压实程序,准确地模拟矸石充填采空区后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充填采煤工作面顶板下沉量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逐渐增大,整体以缓慢弯曲下沉为主,没有出现激增的现象;超前支撑应力分布与垮落法开采相似,其超前支承应力峰值及影响范围均要比垮落法开采低;矸石充填体内部应力呈现“拱形”分布,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矸石充填体内部应力逐步升高,增幅逐渐减小.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关键词:充填体;非线性压实;岩层移动;数值模拟
  • 123.饶阳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沉积特征及意义

    [采矿业] [2014-12-29]

    为了揭示饶阳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在区域沉积背景分析基础上,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建立沙三下亚段层序地层格架,并对沉积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沙三下亚段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等3种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断陷西部缓坡带,扇三角洲发育于断陷东部陡坡带,湖泊发育于断陷中部.低位域、高位域时期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规模较大,储集体发育,湖侵域时期湖盆扩张,烃源岩发育.结果表明:高位域时期的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物性最好,为Ⅰ类有利区;低位域时期的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储层物性次之,为Ⅱ类有利区,此类砂体与湖侵域烃源岩形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关键词:饶阳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层序地层;沉积特征;演化模式
  • 124.煤层气直井排采过程中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

    [采矿业] [2014-12-29]

    基于煤层气储层地质参数的差异对排采过程中煤储层内部应力状态、力学结构性质、能量系统变化的影响,采用孔隙结构、弹塑性、损伤力学,能量平衡转化理论等方法,研究构建了排采过程渗透率变化的数理模型.提出了“回升系数”的概念,量化了不同条件下渗透率变化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排采过程中渗透率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储层参数不同,渗透率降低幅度和回升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埋深越浅,渗透率回升至初值所需的弹性模量越小.当埋深在400m 以浅,煤体弹性模量只需4~5GPa之间渗透率即可回升至初值,当埋深增加至600m 时,弹性模量需达到7~8GPa渗透率才能回升至初值,当埋深达到800m 以深,煤体弹性模量在8GPa内渗透率基本不能回升至初值.排采过程渗透率变化的临界地质参数值的确定,为现场的工程实施或渗透率理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煤层气;渗透率;应力状态;力学结构;能量系统;回升
  • 125.构造成岩作用对裂缝有效性的影响———以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采矿业] [2014-12-29]

    构造成岩作用是控制天然裂缝形成、分布及其有效性演化规律的主要因素,对指导有效裂缝分布规律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阐明构造成岩作用对有效裂缝的控制作用,根据野外露头、岩心以及薄片等资料,对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成因类型、有效性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和成岩作用分析,讨论了构造成岩作用对裂缝发育程度和有效性的影响.认为研究区发育有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微相、构造变形强度和成岩相控制.结果表明:研究区从北部的克拉苏构造带向南至前缘隆起带,裂缝的发育程度逐渐降低,但有效性却逐渐变好,说明裂缝发育程度和其有效性是受不同因素控制的,构造变形时间、后期构造抬升剥蚀作用、现今应力场方向、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等是影响裂缝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构造成岩作用;有效裂缝;控制因素;致密砂岩储层;库车前陆盆地
  • 126.稀土矿区地表环境变化多时相遥感监测研究——以岭北稀土矿区为例

    [采矿业] [2014-12-29]

    离子型稀土矿的开采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采用20a的多时相TM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以定南县岭北稀土矿区作为研究案例,对稀土矿区的地表环境变化进行长期监测和分析.为提高监测分析的可靠性,采用分形纹理辅助分类对分类后比较方法进行改进,构建了可分离指数和J-M距离两种分形窗口和波段选择模型,并比较了其在稀土矿区的适用性,为使用分形纹理辅助分类提供了定量方法.结果表明:随着稀土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矿区荒漠化日趋严重,并呈现集中连片的趋势,治理难度加大;原地浸矿工艺的推广和矿区复垦工作的进行,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矿区荒漠化趋势;稀土矿点周围植被出现退化现象,可能是稀土开采产生的水土污染对植被生长造成了影响. 
    关键词:稀土矿区;环境变化;分类后比较法;分形模型
  • 127.煤粉源集合体对水力压裂效果的影响

    [采矿业] [2014-12-29]

    煤粉颗粒在压裂液中发生"造浆"及"聚集"作用是影响煤层气藏水力压裂效果的关键.认为构造煤粉源集合体对压裂效果影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原位状态下,煤粉以构造煤粉源和原生裂缝煤粉源集合体两种形式赋存.前者体积在20~30m3之间,呈顺层和断层两种产状,其明显受煤储层小微构造的控制;后者规模很小,主要分布在内生裂隙缝间,其受煤变质程度和煤岩类型影响.煤层气完井期间,井筒附近构造煤坍塌扩径,构造煤粉源卸压膨胀,煤粉颗粒启动难度降低;压裂期间,在压裂液动压、紊流搅动作用下,煤粉颗粒均匀混合在流体中形成浆体;排采期间,回排的压裂液中煤粉浓度较高(质量分数可达53.6%),导致气井近井部位压裂裂缝及炮眼较早地堵塞,气井减产.而原生裂缝内煤粉在压裂液中通过颗粒疏水相互作用发生聚集,在压裂裂缝内形成堵塞,但堵塞程度较轻.稳定压裂液注入排量、减小流速,利用煤储层小微构造解剖技术预测构造煤粉源集合体发育部位能够降低近井部位堵塞的风险,改善水力压裂效果. 
    关键词:煤层气;水力压裂;煤粉;造浆与聚集;堵塞;防控
  • 128.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半地堑类型及沉积充填模式

    [采矿业] [2014-12-29]

    对中国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盆地与琼东南盆地的区域不整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受控于幕式岩石圈整体拉张作用,主要经历了3个沉降阶段:初始裂陷、主裂陷、及裂陷衰减阶段,控制盆地内断裂系统发育及阶段性活动,形成了以半地堑为主的构造样式.依据主控断裂与次级断裂的位置关系,将半地堑分为3大类:简单型,缓坡断阶型及陡坡断阶型;同时,根据地震相的外部形状与内部反射特征,对盆地内地震相进行划分,识别出5种地震相类型: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相、前积楔状地震相、充填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及乱岗形滩状地震相.通过分析各种地震相的垂向分布规律和指相意义,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及单井资料,将地震相转变为沉积相,建立了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各类半地堑充填模式,划分出三角洲、扇三角洲、深水扇等沉积相,明确了不同类型半地堑沉积充填模式的区别,为生储组合分析及勘探前景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沉降模式;半地堑;地震相;沉积充填模式
  • 129.旋回分析法在地层剥蚀量估算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东部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为例

    [采矿业] [2014-12-26]

    针对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的沉积及剥蚀特点提出了旋回分析法,并以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东部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为例,探讨了该方法对剥蚀量计算的精度及有效性.旋回分析法以米兰科维奇旋回理论为依据,选用对古水深变化敏感的钍钾比曲线ln(Th/K)进行频谱分析,筛选出研究区各钻井鹰山组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并利用其固有的周期推算出鹰山组的沉积速率.然后根据未经剥蚀井鹰山组残余厚度及沉积速率,确定研究区鹰山组沉积时限.对于经历过剥蚀的钻井,在沉积时限内将残余地层的米氏旋回叠加关系向上延拓,即实现地层被剥蚀厚度值的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鹰山组残余厚度与剥蚀厚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根据鹰山组残余厚度资料即可以反演推算区内鹰山组剥蚀厚度.旋回分析法基础资料来源于测井及地震数据,在纵、横向上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东部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为研究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剥蚀特征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旋回分析;米兰科维奇旋回;频谱分析;剥蚀量
  • 130.利用平面特征和KNNS提高点云配准效率

    [采矿业] [2014-11-20]

    由于人工建筑物表面存在大量平面特征,提出利用平面特征进行初始同名点的自动寻找.根据整体最小二乘对平面拟合结果,剔除远离特征平面的噪声点,对不同测站的两个平面进行中心化,通过计算平面初始中心及初始中心到平面子集包围圈的最大距离来确定初始同名点.针对最邻近点迭代算法(ICP)中同名点搜索慢的缺点,提出了利用k-最邻近点搜索算法(KNNS)进行对应点的搜索,分析了利用平面特征和KNNS进行点云配准的处理结果.结果表明:利用共面特征和KNNS不仅能够合理改善配准参数,而且还可提高点云配准效率,提出的平面特征和KNNS的ICP算法适合于具有平面特征的建筑物的配准.
    关键词:平面特征;KNNS;ICP;同名点;噪声剔除
首页  上一页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