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8-11-14]
在补贴退坡背景下,2018~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后的政策红利期,也是产业发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动能换挡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受到政策环境、技术环境与基础设施配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在把握关键影响因素未来预期的基础上,分乘用车、客车、专用车三大领域剖析未来三年的市场演变趋势,利用基于主体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运行特征加以模拟,结合国家发展规划,最终预测得出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00万辆、150万辆和200万辆。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18-11-14]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只有加大产品研发力度,认真研究政策,尊重市场规律,开发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才能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报告运用综合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基于2017年主要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数据和专家打分,评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相比2016年有小幅提升,竞争力指数排名由2016年的第四位升至2017年的第三位,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不断出台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和市场需求量大幅度提高。产业竞争力指数直观且宏观地体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已经成为判断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风向标。
[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18-11-14]
2017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动能开始转换,整车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动力电池行业优胜劣汰加速,2017年累计配套量约364亿Wh,占全球动力电池配套量的60%以上。驱动电机行业发展热度不减,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2017年产销量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9%。市场结构不断调整,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客车增长乏力,纯电动货车高速增长,私人消费份额持续扩大,市场逐步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放缓,截至2017年12月,充电桩总量超过44万个,车桩比近3.5∶1。私人充电桩建设速度快于公共充电桩,运营商逐步由重建设转向重运营。无线充电及大功率充电逐渐开始应用,互联互通取得初步成效。充电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充电难问题仍未根治。国家发力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综合指数在全球排名第三,但产业基础仍旧薄弱。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进迅速,新型电动汽车标准体系趋于形成。2017年以来产业政策导向为稳定、升级、合规、开放、环保,2018年及未来产业政策导向为技术环保、公平开放、优胜劣汰,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2018-11-14]
本报告旨在研究国内A股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产业链布局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行业研究提供相关借鉴材料。通过对境内A股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进行梳理,以及个案研究的方式归纳医疗器械公司产业链布局的特点。本报告认为,各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产业链布局有其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都与其所处的细分领域密切相关。如高值耗材侧重研发及在相关疾患领域的布局,而家用级医疗器械公司侧重布局线上业务。随着国内医疗器械公司的发展,产业将呈现不断集中的趋势,跨境并购也将常态化,行业发展方向也将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大方向日趋一致。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8-11-13]
首先,维持工业金属“强于大市”评级,重点推荐铜、铝、锡板块,重点推荐五矿资源、紫金矿业、洛阳钼业、锡业股份;其次,维持贵金属“强于大市”评级,重点推荐银泰资源、山东黄金;再次,维持稀有金属板块“强于大市”的评级,推荐华友钴业、寒锐钴业、金钼股份。
[金融业] [2018-11-13]
本月央行实施降准 1 个百分点并置换 MLF 到期,未进行 MLF 操作。本月 MLF到期 5445 亿元,下月到期 4045 亿元。SHIBOR 利率走势下行,隔夜/7 天期/1个月期 SHIBOR 分别下降 28BP/5BP/11BP 至 2.37%/2.715%/2.689%。珠三角、长 三 角 、 中 西 部 、 环 渤 海 地 区 票 息 较 上 月 末 均 下 降 25BP 至3.30%/3.25%/3.35%/3.40%。
[金融业] [2018-11-13]
前三季上市银行合计营收同比增长 7.97%,增速较上半年+1.68pct。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6.91%,增速较上半年+0.42pct。业绩提升较显著板块为股份行与农商行。利润增速提升主要受拨备、生息资产、中收、息差贡献提升带动。Q3 预期差主要在资产收益率上行与拨备贡献。
[医药制造业] [2018-11-13]
扣非利润增速环比放缓,但经营性现金流改善。2018 年前3 季度,医药行业整体收入增速为21.66%,环比上半年增速略提升1.02 个百分点。前3 季度扣非净利增速为18%,单季度Q3 为
10.87%,环比第二季度增速(13.87%)有所放缓,增速放缓是各子行业加总结果,实际上化学制剂和中药子行业扣非净利增速稳定,原料药、生物制品和医疗服务则季度间波动则较大。
[医药制造业] [2018-11-13]
三季报收官,医药板块Q1-3营收增速增速22.3%(半年报为21%),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18.7%(半年报为23.2% ),继续保持稳健态势(Q1流感高基数),预计全年保持净利润15~20%左右增长。而统计局数据表明18Q1-3医药制造业营收增长13.6%,利润总额增长11.5%,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相对较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Q3商业企业及工业企业现金流/净利润占比均高于往年,去杠杆大环境下医药企业底层资产优质,利润质量较高。
[医药制造业] [2018-11-13]
今年以来医药股经历了过山车行情,10月份随系统性调整单月跌幅超过-12%。一方面上半年独立行情积累涨幅下医药板块的双高问题(估值高、仓位高)凸显,同时叠加前期疫苗事件引发药监系统人事震动,国家医保局成立后的带量采购试点政策,以及卫健委新版基药目录发布,影响均处于不明朗阶段,市场产生较大不确定预期, 弱势下个股阶段性偏差容易被市场放大,波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