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设备制造业] [2018-03-17]
根据化物协会数据,钴主流报价60-61.3 万元/吨之间,较上周上涨 5000-13000 元/吨。我们一直强调,2018 年是NCM622产品渗透大年,同比需求提升在 3 倍以上,供求不平衡是导致三元涨价的主要因素,看好钴环节,同时看好高端三元材料企业,但钴价格继续大幅上涨会对三元材料厂形成较严重成本压力,市场继续向具有技术、成本、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集中,继续推荐关注当升科技、杉杉股份。
[汽车制造业] [2018-03-11]
汽车内饰是单车附加值较高的零部件之一。按照单车2500- 3000元的价值计算,国内内饰件市场容量高达700-900亿元。汽车消费升级,内饰成为汽车最大核心卖点之一。内饰的设计、材料、做工不断趋于高端化,附加值不断提升。成本压力渐起、但仍在可控范围。石油价格影响汽车内饰成本,但企业通过价格调整、制造升级使得目前压力仍然可控。我们看好国内内饰件行业内资企业崛起为国际级的大型零部件企业。成长型标的首选:新泉股份、常熟汽饰;价值型标的首选:华域汽车、宁波华翔。
[汽车制造业] [2018-03-11]
公司是汽车饰件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已实现产品在商用车及乘用车应用领域的全覆盖。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内饰产品,主要包括仪表板总成、门内护板总成、顶置文件柜总成、立柱护板总成等。公司已经开始积极布局部分外饰产品,包括流水槽盖板总成和保险杠总成等,未来外饰件将成为公司成长的新一极。
[汽车制造业] [2018-03-11]
国内汽车用橡胶制品行业规模较大,但本土优质橡胶制品企业市场份额不高,对于发展较为成熟、资金及客户认证周期长而形成封闭状态的橡胶制品行业,有望进入一场强者恒强的淘汰赛。不同于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传统非轮胎橡胶制品龙头企业技术比肩外资,产品性价比较高,实现进口替代的可能性更高。
[汽车制造业] [2018-03-11]
座舱电子行业正在由单一的中控屏到集成智能驾驶的智能终端演进,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单一座舱电子;2)信息娱乐系统集成;3)辅助驾驶集成。目前行业处于第二阶段普及期与第三阶段导入期,行业由第二阶段走入第三阶段的过程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中控集成向智能驾驶转移的过程,在辅助驾驶领域技术积累并不领先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将短期优势转化为长期优势的优秀公司有望在全球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汽车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8-03-04]
2018 年 2 月 15 日,由百度、比亚迪、金龙客车、智行者等组成的自动驾驶车队亮相春晚,在 自动驾驶模式下驶出 8 字形的路线。本次自动驾驶车队分为 28 辆车,包括比亚迪的自动驾驶轿车、金龙的自动驾驶小巴、智行者的自动驾驶快递车和环卫车等。28 辆车的自动驾驶解放方案由百度提供,为百度的“Apollo” (阿波罗)平台。
[汽车制造业] [2018-03-03]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与传统汽车相比的不同之处:(1)对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热管理 取代对发动机、变速箱的热管理,同时需兼具冷却和制热功能。(2)空调部件有差异,座舱热管理冷却系统采用电动压缩机取代传统压缩机,加热由利用发动机余热改为 PTC(或热泵)加热采暖。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更复杂、高端,部件数量增加,据测算,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单车价值约6700 元,比传统燃油车高约 3500 元,提升超 110%。预计 2018 年全球市场规模约 100 亿,到 2025 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500 亿。
[汽车制造业] [2018-03-03]
长城和宝马均有很强的燃料油耗积分和新能源积分压力。长城以SUV车型为主、宝马以大排量高端车型为主,实际油耗压力均较高。2017年长城新能源积分占比仅2.5%。长城通过取得河北御捷25%股份,缓解积分压力。新能源车型推出方面,长城和宝马也落后于比亚迪、北汽、大众等竞争对手。
[汽车制造业] [2018-03-03]
018年2月13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市场期待已久的新能源汽车政策终落地,2018年补贴政策相较于2017年版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1)整体提质是政策大导向;偏乘轻商;补贴标准细化。(2)过渡期: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客车&乘用车补贴按照2017年标准的0.7倍执行,专用车按照0.4倍执行。(3)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改为2万公里,有利于产业链企业现金流改善。(4)补贴标准方面,有升有降,对比过渡期补贴标准,预计250km以下乘用车+客车在过渡期存在抢装条件。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8-03-03]
钴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电池、高温合金、硬质合金、陶瓷、催化剂以及磁性材料等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是拉动钴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到 2020 年,全球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有望达到 300 万辆,对应带来 171.21GWh 的锂电装机量,届时新能源汽车对钴金属的消耗量可达到3.51 万吨。在钴的传统应用领域,3C 电池和合金对钴的需求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