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19-11-23]
2014年之后,国内新能源乘用车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受到购车补贴、购置税减免、牌照优惠、运营端推广等一系列政策的鼓励和扶持, 2018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突破100万辆,同比增长82%,占比全球一半市场份额,国内渗透率接近4%,且在非限购城市的渗透率逐年增加。18年国内纯电占比在80%左右,其中A0级以下小型车占比较大,A级车份额提升较快。预计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到700万辆,纯电占比77%。
[汽车制造业] [2019-11-23]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19 年 10 月,狭义乘用车交强险上牌量为 165 万台,同比下滑 6.4%,环比下滑 1.9%。1-10 月狭义乘用车上牌量累计为 1,632 万台,同比下滑 3.8%。
[汽车制造业] [2019-11-23]
2020年开始,欧洲电动车销量或迎跳跃式增长,我们预计20/21年分别达到97万/143万,YOY+130%、+49%。增长动力主要有:1. 排放新标强压力。本报告通过排放模型,测算出欧洲20/21年车企电动车达标销量;2.需求端高匹配。欧洲市场偏好与电动车技术全球匹配度最高;3.正向供给大爆发。本文详细列示了主要车企新能源规划,20年全球正式迈入大规模纯电平台时代。
[汽车制造业] [2019-11-23]
自主品牌10月销量76.9万辆,同比-9.7%,环比+5.8%,增速较强。市占率由9月的37.7%增加至39.9%,虽然同比降1.7个百分点,预计近期将保持上升趋势。累计销量666.4万辆,同比-17.7%,累计占比38.8%。1.0-1.6的小排量车型的占比继续增加,达68.0%同比+2.2个百分点。自动档车型的占比同比+2.7个百分点至65.5%,车型升级继续。
[汽车制造业] [2019-11-21]
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汽车市场的销售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目前来看,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汽车行业发展到今天,许多品牌为了抢占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使用了浑身解数,例如采用降价促销、市场活动、新品推荐等,但是使用这些手段后还有一大因素影响汽车企业发展,那就是售后服务。汽车的售后服务也是对销售公司的信誉考验,售后服务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消费者对该品牌汽车的印象,能否将售后服务工作做好是该品牌汽车能否在销售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一步。现如今汽车需求量不断增加,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也不断完善,汽车销售市场的销售模式和售后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建立中,如何将汽车售后服务做好、不断提高营销手段这是我们当今最主要的研究方向。
[汽车制造业] [2019-11-16]
2019 前三季度来看,营收增速的中位数为-1%(中报为-3%)。归母净利增速中位数为-23%(中报为-21%)。扣非归母净利中位数为-18%(中报为-24%)。毛利率同比变动幅度的中位数为-1pct(中报为-1pct)。总结来看,汽车板块Q3 盈利中枢上移,毛利率略有改善,我们前期推荐的增量(车灯)和存量(检测、轮胎、停车服务等)优质赛道三季报表现突出。
[汽车制造业] [2019-11-16]
10 月销量降幅继续收窄,环比呈现连续第二个月回升。据中汽协11 月11 日发布的数据,2019 年10 月份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29.5 万辆和228.4 万辆,环比分别增长3.9%和0.6%,同比分别下降1.7%和4%;产量降幅比上月收窄4.5 个百分点,销量降幅比上月收窄1.2 个百分点。
[汽车制造业] [2019-11-16]
行业逐步走出低谷,Q3 销量触底回升,上车汽车企业业绩边际向好,景气度持续改善。国六切换扰动结束叠加低基数,汽车行业度过最差时刻,销量逐季改善,Q3 汽车行业实现销量603.7 万辆,同比下降5.5%,降幅从双位数收窄至个位数。受益行业销量回暖,上市车企业绩边际改善明显,Q3 上市车企整体实现营收6277.6 亿元,同比下滑2.1%,实现归母净利润186.1 亿元,同比下滑26.2%。
[汽车制造业] [2019-11-16]
我们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阶段和海外企业略有不同,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部分零部件细分领域格局已经非常稳定,头部企业优势确立,小企业在技术、资金、成本等各方面均不具备优势,难以超越。而在国内,部分细分领域的格局依然分散,具备性价比优势的中小零部件企业有望逐步替代外资份额,实现规模扩张。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有竞争力的自主企业逐步确立了龙头地位,获得了全球竞争力。
[汽车制造业] [2019-11-16]
10月汽车销量进一步收窄,行业延续复苏态势。中汽协10月汽车销量同比下滑4.0%,降幅较9月收窄1.2pct;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下滑5.8%,降幅较9月收窄0.5pct,零售销量同比下滑5.7%,降幅较9月收窄0.8pct。国六升级扰动逐步结束,行业延续复苏态势。今年春节比去年更早,节前销售旺季提前,有望提振年底汽车消费需求,叠加越来越低的基数,行业回升趋势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