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0-12-18]
乘联会发布11 月狭义乘用车数据,产量:228 万,同比+8.0%、环比+11.6%;批发:226 万,同比+11.3%、环比+9.2%;零售:208 万,同比+8.0%、环比+4.5%。
[汽车制造业] [2020-12-18]
底部拐点已过,行业温和复苏进入上行周期。2020 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受疫情影响,整体表现不佳。从第三季度开始,整体经济复苏带动汽车行业向好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汽车产量1709.34 万辆,销量1711.60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7%和6.9%。Q3 销量685.90万辆,同比上升13.62%,环比上升4.16%。随疫情平息,Q2 汽车行业从底部开始恢复,出现同比正增长。Q3 产销量持续同比大幅增长,Q4 以及21 年Q1 预计景气度维持。
[汽车制造业] [2020-12-18]
HiCar 将很快出现在上百款车型上,能力高效复制,迅速帮助企业构建智能化体验。依靠华为多业务协同,HiCar 打造了不仅仅是手机和车之间的连接,而是以手机为中心,在智能手表、PC、音箱、IOT 设备、智能电视等多设备互联体验,旨在连通整个华为生态圈,形成完整的生态体系。目前华为已经和国内多家车企跨界合作,比如宝骏、广汽、比亚迪、沃尔沃等等。至少在超过20 多个品牌,150 款车型上预装Hi Car 系统技术。
[汽车制造业] [2020-12-18]
2020 年前10 月汽车累计销量1969.9 万辆,降幅收窄至4.6%。前10 月重卡累计销量137.1 万辆,同比增长39.9%。新能源汽车前10 月销量90.1万辆,降幅收窄至4.9%,其中10 月销量同比增长113.4%,下半年以来增长持续加速。2)10 月末汽车厂商的汽车库存为94.2 万辆,相比月初下降3.98%;10 月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57,渠道库存处于合理状态。3)10 月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分别扩大至2.10%/6.60%,与销量共同印证行业复苏。
[汽车制造业] [2020-12-18]
中汽协根据统计的重点企业旬报情况预估,11 月汽车行业销量预估完成273.3 万辆,环比增长6.2%,同比增长11.1%;分产品来看,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9.3%,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4.2%。我们认为11 月中国车市维持了同比稳健增长的态势,随着春节临近,我们预计12 月汽车销量仍将保持正增长态势,汽车产业链公司均将有所受益。我们重点推荐整车龙头上汽集团;受益于汽车销量增长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华域汽车、三花智控和科博达;受益于收购整合、海外市场复苏的继峰股份。
[汽车制造业] [2020-12-18]
投资建议:因“行业数据扰动+上游芯片供给紧张+估值快速上升”三个因素叠加,短期带来汽车板块的波动。长期我们看多汽车板块三大理由依然成立:1)景气复苏逻辑正在验证!长期国内乘用车销量依然可创新高!2)从周期到成长股估值体系的变化。未来汽车是“电动+智能”共同定价,会成为下一个移动终端,软件持续收费成为主盈利模式。数据积累构建长期护城河,形成强者恒强的局面。3)新一轮自主崛起将成为未来3 年整车股核心主线。电动智能车带动自主品牌进一步跨越20万价格带,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汽车制造业] [2020-12-18]
乘联会发布数据:11 月乘用车批发销量226.3 万辆,同比+11.3%,环比+9.2%;零售销量227.8 万辆,同比+8.0%,环比+11.6%;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4.4万辆,同比增长118.2%,环比增长15.2%。
[汽车制造业] [2020-12-18]
基于以上逻辑我们建议持续关注三条主线——电池产业链,布局欧洲电动化的优质汽零企业,以及大众MEB、特斯拉产业链。1)电池产业链——电池总成供应商宁德时代,以及宁德时代与LG 产业链核心供应商,如璞泰来(电新组覆盖)、当升科技(电新组覆盖)以及隔膜龙头企业;2)在欧洲有布局的全球优质汽零供应链厂商——三花智控以及切入欧洲供应链的继电器企业。3)大众MEB 及特斯拉产业链——富奥股份、均胜电子、爱柯迪、精锻科技、华域汽车、拓普集团。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0-12-18]
镁价已步入历史底部 成本成为镁价底部支撑:回溯历史,1#镁锭价格整体在13000-18000 元/吨水平波动,今年10 月份13500 元/吨的价格已位于历史绝对底部区域,下跌空间极为有限。从成本角度看,根据我们对原镁生产成本的动态拆分,今年三季度镁价已短暂击穿行业完全成本线,近期才重返成本线之上。我们认为该成本线可作为中长期价格底部的参考,镁价在成本的支撑下易涨难跌。
[汽车制造业] [2020-12-11]
产品端驱动销量增速提升:2020-2022年预计全球将有大批重磅新能源车型推出,我们预计2020/2021/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分别 为272.7/436.1/587.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23.9%/59.9%/34.8%,2021年是放量大年、增速提升,重点把握优质产品供应链:Tesla (预计2021年销量89万辆,同比增长79.6%)、大众MEB平台车型(预计2021年销量43.7万辆,同比增长136.9%)、造车新势力 (预计2021年蔚来/小鹏/理想销量7.7/4.3/4.2万辆,分别同比增长74.6%/75.2%/40%)、比亚迪(预计2021年销量30.9万辆,同比增 长78.3%)。政策端护航向上周期:国内补贴退坡温和;欧洲政策持续向好;由于美国新任总统拜登在清洁能源领域政策上更积极, 我们预计美国电动化进程有望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