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18-10-04]
2017年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公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对乘用车企业实施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与新能源汽车(NEV)积分管理制度,2019年至2020年,NEV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
[汽车制造业] [2018-10-04]
2018 年 A 股市场整体震荡下行,从板块风格来看,沪深 300 为代表的大盘股表现较以中证500指数为代表中小盘股更好。风格更接近中证500的新能源汽车板块走势更为震荡,上半年振幅高达 71.29%,一季度微跌后开始反弹至 3 月 14 日达到上半年高点,二季度表现稳定,三季度加速下跌,在 8 月 31 日达到低点(统计截止日期为 2018 年 8 月 31 日)。
[汽车制造业,其他制造业] [2018-10-03]
8 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环比增长 20%,A0 和 A 级在纯电动乘用车占比达到60%,新能源汽车确定进入消费时代。金九银十旺季到来,中游排产保持高景气,板块进入中长期投资布局时点,但是短期行情或受补贴政策扰动。展望十月及未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确定无疑,但是产业链面临价格持续下跌风险,行业优胜劣汰加剧,建议配置各行业龙头企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18-09-26]
限电改善不仅对存量项目利润边际改善效果明显,对行业更重要的意义是将未来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区域重新带回三北地区。2018H1风电制造业整体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26.5%,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9.8%。新能源运营商也显著获益于限电改善,上半年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15.5%,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2.7%。
[汽车制造业] [2018-09-25]
当新能源汽车跟传统汽车演变为两种不同技术路径时,技术路线的差异使产业链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产业链的变化又使得价值链发生潜移默化的转移。新能源汽车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增加了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部件,当“三电”为代表的动力系统逐渐代替传统汽车动力系统后,汽车的产业价值链开始朝着“三电”转移。同时,动力系统引起的变革也将带动其它部件朝着电动化方向发展。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8-09-18]
第9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发布,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2018年第9批推广目录本周发布,平均能量密度为140.4Wh/kg,较2017年第1批提升了42%,乘用车能量密度则提升至145.7Wh/kg。能量密度和带电量的增长,推动续航里程显著提升,在第9批目录中有40%的乘用车续航里程达到350km以上,42%的乘用车续航里程达到300-350km。
[汽车制造业] [2018-09-15]
新能源汽车市场回顾:销量:新能源汽车2018 年1-6 月抢装,累计销量41.2 万辆,同比增长111.6%,车型升级趋势明显;中游:1)上游钴价先扬后抑、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至8.5 万/吨;2)锂电池装机龙头强者恒强,CATL 占比达40%;三元电池占比提升,锂电价格趋势下降;3)材料:三元正极价格跟随钴价波动,先扬后抑;LFP 与三元电池价格趋同。负极材料价格微降;湿法隔膜大幅扩产,CR3 行业集中度提升至47.6%,但价格下降压力仍存;电解液,随着上游碳酸锂及6F 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降,电解液竞争加剧,价格同比大幅下降。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8-09-11]
战略资源,MB是价格核心。钴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被广泛应用在电池、高温合金、磁性材料等领域。钴与铜、镍伴生,集中分布在非洲、澳大利亚和古巴等地区,且矿权和贸易量集中在少数巨头企业,有矿权的企业才能分享钴涨价的利润。国际电钴现货的供需情况决定MB价格,MB价格是整个行业的价格基础,这一定价模式仍会持续。
[汽车制造业] [2018-09-08]
下游新能源车销售逐渐进入旺季。8 月合格证 92971 台,环比增长 21%,其中,乘用车 84499 台,环比增长 24%,预计 9 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环比有望继续增长。展望 9 月,市场对于 2019 年的补贴政策有着一定的担忧,预计 2019 年补贴政策落地前,市场情绪仍会受到影响,板块整体承压,建议以防御性配置为主,关注各细分领域具有规模优势的优质蓝筹标的。
[汽车制造业] [2018-09-08]
根据中汽协数据,2018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41.3 万辆和41.2 万辆,同比增长 94.9%和 111.6%,受过渡期抢装影响上半年表现远好于前几年,全年产销规模有望超 100 万辆。2018 年上半年动力电池头部效应愈发明显。预计 2020 年补贴退出后,外资企业进入将导致动力电池集中度降低,竞争更加激烈,间接影响动力电池议价能力。从整个产业链角度看,一方面上游掌握资源优势,议价能力强,且盈利情况比较好;同时下游电芯企业竞争激烈,降价压力巨大;因此中游厂商将面临成本难以降低、销售价格承压的双重压力,整体盈利困难。价格方面,正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价格持续走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价格仍维持相对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