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0-03-07]
海外肺炎确诊病例快速增长,韩国成为海外累计确诊病例最多国家。据Wind 数据,截至3 月3 日,国外累计确诊肺炎病例1.11 万例,2 月26 日以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在500 例以上,最近三日单日新增均在1700 例以上。其中韩国为海外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其累计确诊5186 例,占海外总确诊病例的47%。此外,意大利、伊朗和日本确诊病例占比分别为19%、14%和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0-03-06]
新基建一方面具备“稳投资”的作用,带来部分投资拉动作用,能够部分对冲疫情对今年经济的影响,同时又能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特高压行业受益于本轮新基建的启动,看好技术优、市场应用积累深的充电桩设备生产企业,长期看好充电桩运营企业,推荐特锐德、科士达;特高压建设受益标的包括国电南瑞、平高电气和许继电气。
[汽车制造业] [2020-02-29]
铁锂-三元电池价差长期存在,成本驱动磷酸铁锂电池向乘用车领域持续渗透。磷酸铁锂电池对三元电池的成本优势由材料构成决定。当前磷酸铁锂正极价格已经下探到4.1 万元/吨。而三元正极材料不同型号的价格区间为12-18 万元/吨。叠加其他材料的价格差异,最终体现在电芯上,两者之间价差在15%左右。
[汽车制造业] [2020-02-29]
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处成长初期,供给端及政策端两端发力。阶段:自2018 年以来,汽车电动化大趋势下,产业刺激政策持续推进,供给端传统车企加速布局进程。全球新能源汽车仍处于成长初期。
[汽车制造业] [2020-02-24]
经过16 年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成长-发展三个阶段,特斯拉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动车企。在产能方面,特斯拉在全球拥有五大工厂,汽车产能已达到64万辆,远期规划将达200 万辆;在交付量方面,随着产能释放,交付量持续提升,其中美国是当前最大市场,未来中国将取而代之;在业绩方面,持续改善并超预期,营收呈上升趋势,净利润有所改善,后续随着生产效率提升、规模效应显现、超级工厂建设逐步完成、期间费用率下降,特斯拉的净利率有望持续转正,现金流也将继续改善。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0-02-14]
继续看好新能源车和光伏产业。海外新能源汽车车型大量投放,需求有望持续提升,国产锂电材料和设备受益,持续推荐新能源汽车,首推TESLA-LG-CATL 产业链。光伏国内政策落地,需求有序开展,海外近期延续,2020 年成为平价爆发、需求增长和龙头集中的拐点之年。
[汽车制造业] [2020-02-12]
欧盟现行的二氧化碳排放法规为乘用车每行驶1km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不能超过130g,2021 年该标准将提升至历史最严的95g/km,若不达标将面临95 欧元/g*汽车销量的罚款。此前,欧洲整车厂将销售柴油车作为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近年受到柴油车排放造假事件影响,欧洲多国出台政策严禁柴油车进入市区,导致近年来柴油车销售比例下滑;同时,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更高的SUV 车型销量增加,欧盟近两年乘用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呈上升态势,2017 和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0.3%和1.9%至118.1 和120.4g/km。
[汽车制造业] [2020-02-12]
上游原材料价格分化。上周碳酸锂的价格基本平稳,与永磁材料相关的稀土氧化物价格分化,其中氧化钕(+0.86%)、氧化铽(+0.14%)价格上涨,氧化镝(-0.58%)价格下跌。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增长,长期来看碳酸锂等下游需求巨大,建议关注锂资源行业龙头天齐锂业及新能源汽车磁材+电驱双轮驱动标的正海磁材。
[汽车制造业] [2020-02-12]
从行业反馈的情况来看,疫情对产业链的影响多集中在物流运输上面,中上游企业生产原料备货比较充足,除湖北地区外,产业链企业相继复产复工。我们重申这次短期事件影响有限,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大发展的逻辑不变,中上游材料和原材料在供给缩量和需求放量共振的作用下,量价齐升确定性强,维持原推荐华友钴业(603799,买入)、光华科技(002741,增持);建议关注宁德时代(300750,未评级)。
[汽车制造业] [2020-02-12]
上周五个交易日,沪深300 下跌3.08%,汽车及零部件板块下跌3.95%,跑输大盘0.88 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子行业下跌6.22%;商用车子行业下跌10.12%;汽车零部件子行业下跌1.94%;汽车销服务子行业下跌8.05%。个股方面,涨幅居前的有银轮股份、奥特佳、均胜电子、凌云股份、华达科技;跌幅居前的有德尔股份、襄阳轴承、越博动力、*ST 安凯、光洋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