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1.LDHs的改性及其在阻燃材料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综述了水滑石类化合物(LDHs)的改性方法及其在阻燃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进展.水滑石的改性应向多元素协效、有机/无机复合和制备大分子型阻燃剂方向发展;阻燃高分子材料既要具有良好的阻燃和抑烟性能,又要具有环境友好、价格低、便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关键词:水滑石;改性;阻燃
-
1912.MBS/CaCO3协同增韧PVC的性能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分别研究了1250目、2500目CaCO3以及甲基丙烯酸-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对聚氯乙烯(PVC)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选用15% MBS与1 250目CaCO3复配制备出了高韧性的PVC材料.结果表明:MBS能有效提高PVC的冲击强度;1 250目CaCO 3与2 500目CaCO3相比,更易于分散,增韧的效果更好;MBS与1 250目CaCO3协同增韧,使PVC冲击强度达120 kJ/m2,拉伸强度约为37 MPa,断裂伸长率在40%左右.
关键词:聚氯乙烯;碳酸钙;协同增韧;力学性能
-
1913.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的研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对影响双向拉伸聚乙烯(BOPE)薄膜质量的因素进行深入的讨论,同时也就BOPE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双向拉伸;聚乙烯;工艺条件
-
1914.尿素/甲酰胺增塑PVA的性能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了以尿素/甲酰胺为复配增塑剂改性的聚乙烯醇(PVA)改性薄膜.采用FTIR研究了复配增塑剂尿素/甲酰胺和PVA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XRD、DSC、TGA和拉伸性能测定对改性后的PVA膜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尿素/甲酰胺能与PVA形成氢键作用,破坏PVA的结晶结构,降低PVA膜的结晶度.尿素/甲酰胺的加入降低了PVA的熔点,提高了PVA的热分解温度.改性后的PVA膜的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
关键词:聚乙烯醇;尿素;改性;增塑剂;热稳定性
-
1915.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板材的性能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利用熔融浸渍工艺制备了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PP)预浸带,将其制成编织物后,采用层压成型工艺成功制备了连续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板材.考察了预浸带的浸渍效果,分析了取样方向和编织物层数对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预浸带具有良好的浸渍效果,当预浸带编织物层数为5层时,复合板材综合性能最佳.
关键词: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熔融浸渍;编织物;层压板材
-
1916.微发泡阻燃苯乙烯类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采用AKZO Nobel核-壳型耐高温发泡剂微球,利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分别制备了微发泡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F-FRHIPS)及微发泡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F-FRABS);研究了发泡剂用量和注塑温度对复合材料表观密度、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HDT)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泡剂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表观密度降低,但力学性能、HDT及燃烧性能下降;注塑温度低于24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HDT及燃烧性能略有下降,进一步提高注塑温度,材料性能发生明显衰减;DSC分析表明:发泡剂适宜的使用温度为220~250℃;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发泡剂壳体破裂而引起缺陷,而增加发泡剂用量时,由于核-壳结构存在并不会引起气泡泡体并连、气体溢出及塌陷等问题.
关键词:微发泡;阻燃;苯乙烯类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
-
1917.玻纤增强尼龙6的挤出工艺及力学性能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采用长玻纤连续添加和短切玻纤制备了玻纤增强尼龙6 (PA6)复合材料.主要考察了玻纤含量、玻纤种类以及挤出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和拉伸断面及玻纤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采用短切玻纤加入时,玻纤含量对GF/PA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随玻纤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越来越高,断裂伸长率变低.加工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影响.采用长玻纤连续添加时,玻纤的添加位置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不大.在玻纤含量相同时,采用长玻纤连续添加得到的材料力学性能明显优于采用短切玻纤时的性能.玻纤能均匀地分散在PA6基体中,玻纤的保留长度和长度分布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尼龙6;玻璃纤维;增强;力学性能;工艺参数
-
1918.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溶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杂化处理制得了TiO2/PMMA纳米复合材料.并将不同量的溶胶与几种不同摩尔质量的PMMA进行复合,得到多种样品.通过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失重(TGA)分析研究了TiO2/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由溶胶含量、PMMA摩尔质量等不同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质产生的影响作出了解释.结果表明当溶胶含量为1%、PMMA的摩尔质量较低(37.3万g/mol)时,TiO2微粒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较好,粒径较均一,TiO2的加入使得材料的抗紫外线性和热稳定性都有所提高.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钛;溶胶-凝胶;纳米材料
-
1919.线型酚醛与微胶囊红磷阻燃ABS的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采用线型酚醛(Novolac)与微胶囊红磷(MRP)复配阻燃,制备了无卤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复合材料.研究了Novolac/MRP质量比和用量对阻燃ABS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ovolac/MRP的质量比为3/2,总量为15%(质量分数)时,可以制备极限氧指数(LOI)为26.7%,垂直燃烧(UL94) V-0级的无卤阻燃ABS;Novolac的酚羟基与MRP燃烧产生的聚磷酸在高温下发生的脱水成炭反应减缓了ABS的分解;SEM炭层形貌分析表明:Novolac/MRP复合阻燃ABS材料燃烧表面形成了平整、致密的炭层,该炭层能够有效地隔绝燃烧过程所产生的易燃气体及热量,起到较好的阻燃效果.
关键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线型酚醛;微胶囊红磷;无卤阻燃
-
1920.HGB周期增强复合材料有效性能及界面应力场数值分析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采用周期和对称理论将空心玻璃微珠( HGB)周期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模型简化为立方体元,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微珠填充比、壁厚两个因素对材料宏观有效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等弹性常数的影响规律,并研究了材料界面应力场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材料宏观有效弹性模量及泊松比均与微珠填充比、壁厚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循提出的Φ-t等效原理.并得出界面脱黏现象主要是由界面处径向应力造成的.
关键词:空心玻璃微珠;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有效性能;界面应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