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1.聚苯胺/钛酸钡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钛酸钡(BaTiO3),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A)为掺杂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DBSA掺杂聚苯胺(PANI)/BaTiO3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态表征并研究了其电磁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PANI与BaTiO3两者之间存在化学键合作用;复合材料的吸波特性随PANI含量的变化而不同,且不是简单的加和效应.当PANI质量分数为25%时,复合材料的电损耗角正切值(tanδ)在频率11.0 GHz附近出现最大值,为0.31;当PANI质量分数为75%时,复合材料的tanδ新出现2个峰值,在11.0 GHz处的tanδ峰值则向高频方向移动,且峰宽达2.0 GHz.
关键词:钛酸钡;聚苯胺;复合材料;电磁性能
-
1872.PTT/PC合金的动态力学行为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碳酸酯(PC)合金的动态力学行为,探讨了增容剂环氧树脂(EP)和三元乙丙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PDM-g-GMA)对合金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增容的PTT/PC合金显示两个独立的、随配比而稍变化的玻璃化转变松弛峰Tg(PTT)和Tg(PC);PTT对PC玻璃化转变时链段运动的影响远大于PC对PTT玻璃化转变时链段运动的影响;PC能显著提高PTT的模量和热变形温度.EP强烈地影响了PTT/PC合金的松弛行为,使Tg(PTT)和Tg(PC)相互靠近,且损耗强度显著增加;当PC质量分数为30%且EP用量为2.7份时,PTT/PC合金热变形温度明显提高,高弹态平台消失,材料高温刚性增加.EPDM-g-GMA对PTT/PC合金松弛行为的影响不如EP,当EPDM-g-GMA的用量为5份以下时,仅使Tg(PTT)和Tg(PC)略有靠近,但损耗强度无明显变化,当其用量为10份时,Tg(PTT)和Tg(PC)在宽广温度区间内融合为一,损耗强度显著增加;EPDM-g-GMA使PTT/PC的玻璃态模量和高弹态模量均显著降低,但对热变形温度影响不大.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碳酸酯合金;动态力学行为;反应增容
-
1873.基于大豆蛋白的高回弹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以大豆分离蛋白、高活性聚醚、聚合物多元醇、交联剂、发泡剂、泡沫稳定剂和混合异氰酸酯为原料,自由发泡、常温熟化制备了大豆蛋白基高回弹聚氨酯软泡.研究了大豆蛋白质(SPI)对聚氨酯泡沫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孔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PI添加量对泡沫物理和力学性能影响最大.随着SPI含量增加,泡沫的密度、尺寸稳定性提高,压陷硬度和舒适因子提高增大;回弹率下降,断裂伸长率减小,而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SPI能够提高聚氨酯的热稳定性,但最好低于150℃使用.
关键词:软质聚氨酯泡沫;大豆分离蛋白;回弹性
-
1874.粗酚酚醛泡沫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以粗酚、苯酚、多聚甲醛为原料合成了可发性粗酚酚醛树脂,发泡制备了粗酚酚醛泡沫.研究了粗酚用量对酚醛泡沫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缩强度、弯曲强度、阻燃性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生物显微镜观察、TG分析对粗酚酚醛泡沫的结构和耐热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粗酚的加入使泡沫的力学性能、泡孔分布均有所提高.其中粗酚质量分数为30%时,泡沫综合性能最佳,此时,压缩强度为0.206 MPa,弯曲断裂力为36 N,吸水率为5.99%,较纯酚醛泡沫有一定程度提高.粗酚酚醛泡沫氧指数大于40%,阻燃性能优异,导热系数0.031 W/(m·K),保温性能良好.
关键词:粗酚;酚醛泡沫;韧性;阻燃性
-
1875.聚偏氟乙烯和聚砜共混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考察了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砜(PSF)共混比例、聚合物浓度对制得的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膜的结构,并用相关设备测试检测中空纤维膜的纯水通量、截留率、孔隙率和断裂强度等膜性能;通过实验数据对比,最终确定一个最佳配比.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聚砜;共混;中空纤维膜
-
1876.基于Moldflow的电器联接件注塑分析与优化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为制定优化的某电器联接件的注塑工艺,利用Moldflow软件对初始方案进行了流动、冷却和翘曲等方面的模拟,预测了初始方案下可能产生的主要缺陷,探讨了熔接痕等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软件的浇口位置分析功能确定了最佳浇口位置,通过成型窗口的参数优化功能对成型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工艺得以优化.同时,通过调整保压曲线,进一步减少了翘曲变形量,进一步优化了塑件的成型工艺.
关键词:注塑;Moldflow;模拟;优化
-
1877.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抛光磨石的研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将废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与酚醛树脂(PF)共混制备了一种磨石用结合剂,然后结合氧化铝填料和磨料研制了一种抛光磨石,对结合剂的配方和氧化铝填料的用量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废PS泡沫塑料/PF/甲苯/三氯甲烷的质量比为105/62/48/3时,抛光磨石的性能最优;氧化铝的最佳质量分数为8%.在此基础上,选用粒径约为180 μm的沙粒作为磨料,并合理搭配磨块的形状,可获得具有较好抛光性能的环保型低成本抛光磨石.
关键词: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抛光磨石;研制
-
1878.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聚苯硫醚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间歇批处理成型方法成功制备了PPS泡沫材料,同时对所得发泡制品的形态、结晶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发现在CO2浸泡过程中PPS发生了压力诱导结晶.在温度为80℃,压力为20 MPa情况下,在CO2中浸泡2h的PPS样本可以发泡,而浸泡时间4h和8h的PPS由于结晶度较高不能发泡,为进一步探究该工艺成型发泡PPS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聚苯硫醚;复合泡沫材料;超临界二氧化碳
-
1879.酯交换合成PBS用催化剂的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利用酯交换法合成了较高分子量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并对反应中所用催化剂的种类以及用量等进行了研究比较.研究发现,丁二醇钛做为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催化剂用量(摩尔分数)为0.05%时产物颜色好,分子量较高,并且反应中的副产物较少.
关键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酯交换法;丁二醇钛;催化剂
-
1880.影响U-PVC挤出制品表面亮度的因素分析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介绍了未增塑聚氯乙烯(U-PVC)制品的整个生产成型过程,从配方、加工工艺、挤出模具结构、水气冷却功效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制品表面亮度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挤出;表面亮度;温度;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