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022-03-25]
本报告基于2016年《河南统计年鉴》中关于河南106个50013233县(市)的统计基础数据,参照《河南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工作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将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为:纳入中心城市组团发展范围的县(市)55个、基础条件比较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5万元以上)的县(市)18个、农区县33个等三大类,同时将10个省直管县单独列出,依据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特征和内在目标要求,从县域经济的发展规模水平、发展结构、发展效益、发展潜力活力、民生幸福、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外向度、科技创新,以及农业基础能力等角度出发,构建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计量实证手段,进行分值计算和排名比较,然后进行结论反思,以期促进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其他制造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3-25]
2016年,河南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全力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产品层次稳步提升,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利润总额增速稳步加快。预计2017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左右。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河南需要在提高政策含金量、推广新型制造模式、构建创新网络、培养高素质人才、拓展融资渠道、强化战略研究等方面创新发展思路。
[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3-25]
2016年河南对外贸易进出口呈现前低后高,总体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进出口产品结构技术含量提高;主要贸易伙伴依然为传统贸易国,但出口格局发生变化;外商投资企业是河南省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柱,民营企业进出口成外贸增长新引擎;聚焦重点领域,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跨境电商处于高速发展期,生鲜货物进出口成航空口岸国际货运业务亮点。本文在深入分析河南外贸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后,认为河南2017年外贸发展还将平稳推进,但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以跨境电子商务推动河南外贸供给侧改革,二是要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三是大力推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区建设,四是深入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水平。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其他制造业] [2022-03-25]
本文在总结河南省制造业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新常态下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指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要聚焦重点领域,因业施策,分类引导,重点突破,并从八大产业领域给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重要途径。
[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22-03-2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社会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特征、如何对待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带来的各种机遇和引发的风险与挑战、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等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术界的热门话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与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也随之加强。贸易便利化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轮之一,以及WTO的重要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以及进出口贸易商的关注。贸易便利化实际上就是国家贸易效率的提升,通过提高自身国家贸易效率程度,选择与贸易效率较高的国家开展经贸往来,这不但有助于加速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而且还能进一步加速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3-25]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并非相互孤立运行的,而是相互促进、高度相关的。京津冀地区既是协同发展战略的主战场,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结合地,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一带一路”战略既是破解当前京津冀地区存在的诸如产业竞争力不强、产能过剩、创新能力较弱、空间优势未能有效发挥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策略,也是实现京津冀未来战略定位的重要举措。京津冀地区应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两个重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加快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机制,大力推动区域交流与合作,积极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实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借力协同发展推动大开放的局面。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 [2022-03-25]
2019年,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步增长,增速略有回升。大型药品批发企业销售加速增长,集中度继续提升;零售行业集中度、连锁率进一步提高;医药物流向智慧物流迈进,专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医药电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2020年,受整体经济环境和各种因素影响,药品流通行业增长将承受更大压力。
[医药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3-25]
随着药品集中采购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实现了多重转型。本文对药品流通行业转型的政策及社会背景进行梳理,归纳了当前药品流通行业转型的主要方式与表现,包括商业模式转型、行业集中度提高、供应链整合以及“互联网+药品流通”等新业态发展,并指出了转型过程仍存在价格管制未实现预期效果、“4+7”药品带量采购的价格形成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在转型方向预判的基础上,提出未来药品流通行业转型的管理对策。
[医药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2-03-25]
本文梳理了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的制度沿革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变化和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集采带来的有关问题,包括出现“价格联盟”、低价药被迫退出市场、大幅降价难以长期维续、难以保证药品质量等。通过研判药品集采的制度改革趋势,提出加强集采管理的对策建议。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医药制造业] [2022-03-24]
201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是对目录品种进行的一次全面梳理,共纳入2643个品种,包括西药1322个、中成药1321个(含民族药93个)。同2017年版相比,共新增148个品种,其中西药47个、中成药101个。本文从目录调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目录总体变化情况、目录调整与国家基本药物的对接情况、中药饮片由排除法改为准入法的原因、支付限定的考虑因素、国家谈判准入的标准、与地方原有增补目录的关系、重点品种分析及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政策等方面进行解析和探讨,为该目录的理解和执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