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12-01]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 [2021-12-01]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 [2021-12-01]
[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12-01]
[医药制造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 [2021-12-01]
广东省医疗器械产业具有区域性、聚集性、集中性分布的特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产品数量稳定快速增长,产品类别日趋完善,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得以发挥。产业政策方面,广东省扎实推进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大力鼓励医疗器械创新产品研发,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机制,多部门协作推出医疗器械创新政策;监管方面,广东省药监局扎实推进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建立了涵盖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的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为保障公众用械安全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配套存在短板;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缺少尖端核心技术,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创新不足;等等。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医药制造业] [2021-12-01]
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集聚度越来越高,产品门类比较齐全,不断利用外资借势提质,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区域特色布局逐渐形成,综合创新能力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优势。新组建的江苏省药监局,不断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合作,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空间,促进政企良性互动,加大创新探索力度,完善监管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增强监管的专业性、权威性,大力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但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仍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业结构瓶颈亟待突破、企业创新成本相对较高、专业人才仍然存在缺口、监管支撑力量需要加强等。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宽延伸产业发展空间、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促进高端医疗器械研制、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增强监管技术支撑。
[医药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12-01]
本文基于湖北省医疗器械行业的基本情况、产业集群情况以及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相关数据等,对湖北省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湖北省医疗器械行业虽然具有政策扶持、产业集群规模较大和高校、医疗及科研资源丰富等优势,但存在产业集中度不足、高端人才匮乏和国内知名品牌的打造力度较弱等问题。针对优势和问题,本文对湖北省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加快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落地和推广,鼓励打造知名医疗器械品牌和推动区域资源整合,建立产学研供销产业集群等相关的建议。
[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2021-12-01]
近年来,内蒙古医疗器械行业在市场需求的持续推动下,形成了规模持续增长、经营逐步规范的发展态势。通过梳理总结发现,内蒙古医疗器械产业基础配套较为薄弱、地理状况限制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产学研发展和融合水平有待提高、行业各个环节人才存在一定的缺口。预测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由于医疗器械产业的基础特性,内蒙古医疗器械流通企业较生产企业的发展会更为快速。最后本文针对内蒙古医疗器械发展环境的建设与优化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如增强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水平、鼓励要素协同发展等。
[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医药制造业] [2021-12-01]
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凭借自身的技术支撑、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做出了快速响应。本文分别分析了支撑深圳医疗器械产业韧性的积极因素,如优质营商环境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创新能力提升增强了危机应变能力、高比例规上企业提高了整体抗风险能力、智能制造及产业链协作打通产业跨界应援通道、国际竞争力优势促进了对下游市场的拓展;制约深圳医疗器械产业韧性的因素如关键技术及核心零部件限制、先进技术储备水平尚需提升及生产链运转受制于人力。基于上述分析,随着后疫情时代产业重塑期的到来,为进一步增强医疗器械产业韧性,本文提出深圳应积极应对后疫情时代的产业重塑问题、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集聚、以金融服务及医疗资源集聚助力创新、推动制造智能化和管理柔性化等建议。
[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医药制造业] [2021-12-01]
加快行业的技术创新是医疗器械行业特别是高端智能医疗器械行业提速发展的关键,但在此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也是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并尽量避免的。本文提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面临的传统责任风险,包括:早期研发阶段责任风险,临床试验阶段试验方案、知情同意、器械设计制造等缺陷导致人身损害进而引发的在研器械上市延迟或研发失败等风险,上市后设计、制造和警示/说明缺陷等导致的使用者/患者等第三方人身损害风险等。本文还总结了部分医疗器械注册人对法律责任和索赔/诉讼抗辩的十大误区,即已经被市场广泛接受并使用多年的医疗器械不存在法律风险;器械没有物理缺陷,就没有法律风险;医生误用器械导致人身损害,不属于注册人的责任,注册人不会被提起诉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