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2023-12-06]
[综合,金融业] [2023-12-06]
库存周期的位置与短周期经济的冷暖密切相关,因而是各界热议的话题。对于本轮库存周期,目前的共识是被动去库存阶段已经进入尾声,分歧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什么时候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考虑本轮库存周期力量偏弱、实际库存可能仍然偏高、内外需库存周期走势分化、中国特有的春节季节性因素和美国当前的经济走势,我们倾向于判断主动补库存更可能在 2024 年一季度后期到二季度前期。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综合] [2023-12-05]
汽车:广州车展新车密集发布,自主车型多元化、高端化、智能化加速 2、计算机:建议关注数据要素及 AI 安全板块 3、公用:十月发用电量维持高增,水力发电情况持续改善 4、房地产:销售金额降幅连续 4 个月收窄,三部门为房地产融资再发声。
[汽车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综合,农、林、牧、渔业] [2023-12-05]
11月13日-11月17日,央行累计投放32110亿元,累计回笼-21000亿元,合计净投放11110亿元。其中,逆回购到期12500亿元,投放17610亿元。未来一周,逆回购到期-17610亿元。各期限美债收益率普遍下行。截至11月17日,2年期、5年期、10年期、30年期分别较11月10日变动-16bp、-20bp、-17bp、-14bp 至 4.88%,4.45%,4.44%和4.59%。中美两年期国债利差缩窄,人民币略微升值。截至11月17日,中美两年期国债利差为253.77bp,较11月10日变动-12.15bp。截至11月17日,美元兑人民币为7.25,较11月10日变动-4.41bp。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综合] [2023-12-04]
人机协作力控,检测到交互力后,还要使机器人表现柔顺特性,仅靠末端安装弹性装置的被动柔顺控制无法满足要求,要采用主动柔顺策略。主动柔顺分为力/位置混合控制和阻抗控制策略。为力/位置混合控制分别设计力和位置单独控制回路,匹配环境信息,多有误差。尤其是运动空间向任务空间过渡会与接触环境相撞,由于接触时间极短,控制器无法及时作出反应,可能对机器人本身或接触环境产生损坏。阻抗控制策略用阻抗衡量末端位置与接触力的关系,并通过阻抗调节动态的相互作用。比如可以通过力控制外环将传感器实际反馈力与期望力之间的误差作为依据,闭环控制调整位置变量,从而实现末端接触力的柔顺控制。因此,人机交互力传感器具备必要性。
[综合,通用设备制造业] [2023-12-04]
10 月制造业 PMI 为 49.5%,降至收缩区间,系季节性因素。PMI 环比下滑 0.7 个百分点,可持续关注年底制造业加工旺季带来的需求景气。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 PMI 为 50.7%,继续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 PMI 分别为 48.7%和 47.9%,均环比下降,低于临界点。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 PMI 的 5 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我们认为库存消化、生产复苏,制造业出现环比改善迹象,建议关注顺周期通用设备,包括叉车、机床、刀具、工业机器人等细分子行业的底部复苏机会。
[通用设备制造业,综合,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12-04]
机械行业涨幅较年中回落,整体估值低于历史中位。年初至今申万机械一级行业指数涨幅从 7 月初的 11.85%下跌至 3.55%,涨幅位居第 8 位。跑赢同期上证指数、中证 1000、深圳综指 4.55、6.5 和 6.62 个百分点。从估值来看,截止 11 月 9 日,机械行业整体 PE-TTM(剔除负值)25.94 倍,低于 2014 年以来历史中位数 28.07 倍。内部板块分化。从收入端来看,同比增速较高的细分板块为:制冷空调设备(21.69%)、机器人(16.41%)、工控设备(11.56%)、仪器仪表(11.28%)和能源及重型设备(9.89%);从利润端来看,同比增速较高的细分板块为制冷空调设备(32.99%)、楼宇设备(22.71%)、机床工具(20.68%)、工程机械整机(17.08%)、能源及重型设备(13.5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综合] [2023-12-04]
近日,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受 疫后复苏及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2023年前三季度机械行业上市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642家公司合计实现收入/净利润16219/1209亿元,同比+9.69%/+7.37%。Q3单季度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共实现收入5686亿元,同比增长9.91%,环比下降2.93%;实现净利润393亿元,同比增长9.17%,环比下降10.7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综合] [2023-12-04]
复合集流体:PP铜箔材料测试进入尾声,即将进入量产阶段。我们认为材料龙头11月底之前所有测试流程或将全部完成,未来1-2个月内将得到复合铜箔的量产结论,推动行业在2024年进入量产,我们预计行业新-轮资本开支和主升浪行情将有望同步启动。我们认为基于PP铜箔形成的材料环节竞争格局判断是当前复合集流体领域最大的看点之一。PP基膜产能约束和附着力难题,对设备和工艺壁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预计或有望优化材料环节的竞争格局。推荐标的东威科技;受益标的骄成超声、宝明科技。
[综合] [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