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187 篇 当前为第 149 页 共 219

所属行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1481.混沌微粒群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在城市有轨电车定位中的应用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5-08-31]

    针对城市有轨电车GPS/RFID组合定位因加入RFID定位方式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基于CPSO算法优化权值的良好性能和BP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提出一种新的组合算法,对城市有轨电车GPS/RFID组合定位中滤波器的输出进行调整,并通过实例分析组合算法的收敛性和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经CPSO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其均方误差收敛速度快,网络输出值精度等级高,在提高城市有轨电车定位精度方面,比BP神经网络及经PSO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更具优越性,使城市有轨电车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城市有轨电车;GPS/RFID组合定位;CPSO;BP神经网络;定位精度
  • 1482.弹性车轮减振降噪特性分析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5-08-31]

    弹性车轮广泛应用于城市有轨电车,能有效降低轮轨噪声。弹性车轮的基本结构是在车轮轮箍和轮心之间嵌装弹性橡胶件。本文基于TWINS滚动噪声模型,利用有限元-边界元法,建立弹性车轮滚动噪声预测模型,通过仿真预测弹性车轮应用于地铁时的噪声辐射水平,并分析弹性车轮橡胶参数对振动声辐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本文选取参数范围内,激励相同时,橡胶的阻尼损耗因子取0.5、弹性模量取2 300MPa时弹性车轮振动最小,与标准地铁车轮相比降低6dB(A)。

    关键词:轮轨噪声;弹性车轮;振动声辐射;有限元法;边界元法
  • 1483.高速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立体交叉铁路隧道动力响应研究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5-08-31]

    本文对列车动荷载一维正弦激振力模型进行修正,使其适合350km/h以上高速列车的模拟,并推广到三维模型计算中。以六沾线乌蒙山隧道与新梅花山隧道立体交叉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立交结构进行列车荷载动力分析。在动力模拟中设定3种不同的立体交叉结构形式,分别为分修、半分修、合修结构,并研究这3种结构形式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位移、加速度、内力的响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立交框架与挡头墙连接上下隧道的合修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

    关键词:立体交叉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列车动荷载
  • 1484.盾构施工引起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问题的研究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5-08-31]

    基于Terzaghi-Rendulic二维固结理论,将土体视为饱和弹性介质,采用保角变换的方法将含有圆环(隧道)的半无限空间区域映射为圆环域,建立衬砌在不透水的情况下隧道周围土体超孔隙水压力分布的控制方程。采用分离变量法对该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处于饱和弹性土体中隧道周围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解析解。结合算例分析不同隧道埋深的情况下隧道顶部及水平向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及埋深一定时隧道上方土体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埋深越深,周围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越慢;在开始阶段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散速度逐渐减慢;隧道周围土体水平向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要比竖向的消散速度快;隧道上方土体距离隧道越近,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越快。

    关键词:隧道;超孔隙水压力;保角变换;消散;盾构
  • 1485.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板非线性温度效应简化计算方法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5-08-31]

    为了计算非线性温度场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板的温度应力,把温度应力分解为轴向均匀温度、线性温度及非线性温度三部分进行求解,并以温度应力系数的形式表示这3种温度应力;根据轨道板温度应力的实际受力情况,对各种状态下的温度应力系数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以便于应用查询;并以案例形式给出轨道板温度应力计算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每天不同时刻轨道板的轴向均匀温度应力由均值和幅值两部分组成,幅值部分与板表面的温度日变化幅值有关;采用定义简化的温度梯度代替等效非线性温度梯度产生的误差可忽略不计;轨道板的非线性温度内应力最大值仅可能出现在其上表面或下表面。

    关键词: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非线性温度效应;温度翘曲;温度应力系数
  • 1486.高速列车气动噪声源特性研究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5-08-31]

    本文建立包括头车、尾车、中间车、受电弓、6个转向架在内的CRH3高速列车整车三维绕流流动的物理数学模型,用Fluent软件内大涡模型数值计算外部瞬态流场,得到时域Lighthill声源项,对时域声源项进行傅利叶变换得到频域声源项,用有限元-无限元法计算高速列车车头及转向架、受电弓、车尾及转向架附近的气动噪声,得到高速列车主要气动噪声源的声压分布及特点。计算结果表明:受电弓弓头部附近气动噪声最大,而且具有更多高频噪声,300km/h速度运行时其总声压级为156.3dB,受电弓底座也具有很高的声压级,并且具有较多的低频噪声;在车头及第一个转向架附近,转向架区域噪声明显高于车头鼻尖处,其总声压级分别为135.3dB和129.7dB;在车尾及最后一个转向架附近,车尾部噪声大于转向架区域噪声;总气动噪声声压级按受电弓滑板、受电弓底座、车尾部、第一个转向架、车头部逐次降低。通过与现有文献的对比分析,证明了本文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关键词:高速列车;气动噪声;声压级;有限元-无限元法
  • 1487.基于小波包分解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列车转向架轴承智能故障诊断方法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5-08-31]

    提取故障特征不理想、诊断速度慢等是目前现有列车转向架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的主要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列车转向架轴承故障的智能诊断方法。该方法将小波包分解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结合在一起,充分提取信号故障特征,并利用能量判别法和故障识别搜索算法进行故障模式识别,进一步提高了故障诊断速度。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构建了轴承实验台,测试分析了广州地铁列车3种故障状态的转向架轴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提取故障特征,迅速锁定搜索频段,准确识别轴承故障,提高了列车转向架轴承故障的诊断速度和准确性。
    关键词:转向架轴承;智能故障诊断;小波包分解;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包络分析
  • 1488.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动态瓶颈识别方法研究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5-08-31]

    瓶颈识别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在既有静态瓶颈和动态瓶颈的基础上,按动态瓶颈产生原因将其细化为原发性瓶颈及继发性瓶颈;研究瓶颈的动态传播特性,提出关联瓶颈与瓶颈簇理论, 以此刻画瓶颈传播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车站动态瓶颈识别方法;以瓶颈簇理论为支撑,定量分析单个设备能力对车站集散能力的影响程度,提出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瓶颈疏解策略。最后,对北京地铁某车站进行案例分析,验证该瓶颈识别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案例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车站瓶颈,明确瓶颈之间的依附关系以及瓶颈的重要程度。与既有方法相比减少66.7%的仿真次数,可以明显提高识别效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动态瓶颈;瓶颈识别;瓶颈疏解
  • 1489.隧道净空全断面测量中多视觉传感器全局标定方法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5-08-31]

    隧道净空全断面视觉检测系统空间测量尺度大、视觉传感器分布广、不同视觉传感器无公共视角。采用合适方法对其进行高精度全局标定,是实现隧道净空全断面高精度测量的关键。本文将二维平面靶标与一维靶标相结合,对视觉测量系统进行全局标定:采用二维平面靶标对单个摄像机内部参数进行离线标定;借助一维靶标上距离已知的共线特征点作为约束条件,求解相邻摄像机外部参数,通过相邻摄像机外部参数两两换算,逐个求取单个摄像机坐标系与全局坐标系外部参数,同理求得激光平面方程系数。综合所有摄像机内外部参数、激光平面方程系数,建立隧道净空全断面视觉测量模型。对研制的隧道净空全断面动态测量系统进行标定和动态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标定方法切实可行。

    关键词:轨道交通;隧道;三维净空;动态测量;标定
  • 1490.高速动车组轴箱弹簧疲劳失效机理研究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5-08-31]

    自哈大高速铁路开通以来,某动车组转向架发生轴箱弹簧断裂故障多起,断口均位于第一工作圈距弹簧端部60mm处,断裂弹簧的平均寿命里程为165万km。本文通过断口形貌分析、弹簧在线载荷识别以及接触应力有限元仿真,对该轴箱弹簧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断口的宏、微观分析表明,弹簧发生了典型的疲劳断裂。将轴箱弹簧标定为测力弹簧,在运用线路上实测了弹簧垂向载荷和横向载荷时间历程,结果表明,该弹簧运用中未受到超出其动态设计规范的冲击载荷,其垂向和横向载荷均为随机动载荷,其中垂向载荷最大幅值为3.72kN,横向载荷最大幅值为1.18kN。利用ABAQUS有限元程序仿真分析了弹簧接触应力随垂向和横向载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第一工作圈距弹簧端部60 mm处的等效接触切应力值最大,与实际断裂位置相吻合。

    关键词:轴箱弹簧;载荷;接触应力;接触疲劳
首页  上一页  ...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