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 [2022-07-20]
我国零售药店目前是第二终端,药品销售规模约4800亿元,其中处方药销售规模约1600亿,处方药零售渠道占比从2018年的12%提升至2020年的15%,而美日处方药药店渠道占比接近50%,中国零售药店市场空间广阔。随着我国医药分开政策的推进,药店有望成为药品销售第一终端。不考虑行业的基础需求增长,仅考虑处方药药店渠道占比提升至美日水平,我国实体药店长期规模接近1万亿。
[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2022-07-19]
Establishments described in this report are primarily participating in the trocars market. A trocar is a medical or veterinary device that is made up of an awl, a cannula, and a seal. Trocars are placed through the abdomen dur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The trocar functions as a portal for the subsequent placement of other instruments, such as graspers, scissors, staplers, etc
[医药制造业,教育] [2022-07-18]
[医药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22-07-17]
Establishments described in this report are primarily participating in the sports medicine market. Sports medicine is a branch of medicine that deals with physical fitness and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injuries related to sports and exercise.
[医药制造业] [2022-07-17]
7 月13 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了第七次集中采购的拟中选结果。本 次集采有60 种药品采购成功,327 个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8%。按约定 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85 亿元。相比前六次集采药品价格 降幅一般都达到52%以上,今年平均48%的降幅稍显缓和。
[医药制造业] [2022-07-17]
中国创新药在整体迭代升级的过程中,部分药物开发平台技术高度已接近全球一线水平,典型代表为ADC技术平台,如荣昌生物开发的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于2021年授权海外ADC龙头Seagen,获得2亿美元首付款+最高24亿美元里程碑+商业化抽成,成为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金额最大的交易之一。
[医药制造业] [2022-07-17]
新冠疫情持续,变异株Omicron 致死率下降但传染性极强。医疗资源挤兑 或将成为一大担忧,新冠口服药给药简便,能够一定程度降低医院负荷。国 产新冠口服药需求可观,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药物本身质量是否可靠。
[医药制造业] [2022-07-14]
2022年上半年由于国内疫情相关地区医疗机构及药房营运影响药品与医疗器械终端需求下降,上海疫情短暂影响部分企业生产,因此医药行业股价表现欠佳,但是5月后随着疫情的舒缓表现逐步回暖。随着国内疫情舒缓,政府要求防疫政策更加科学,医疗机构与药房的经营将逐步复原,医疗服务、药品与医疗器械的需求将回升。
[医药制造业] [2022-07-13]
2021 年医药零售行业增速换挡,结构分化趋势持续;2021 年新建成本小幅上升,龙头公司扩张优势凸显;产业政策共振,处方外流加速扩大发展空间;后疫情时期上市公司门店高速扩张,成长确定性强;2022 年二季度起上市公司业绩有望持续亮丽,中长期受益景气度提升
[医药制造业] [2022-07-13]
7月份开始中报业绩的预期或财报披露将成为市场的重要变量,受疫情影响,我们认为应辩证看待中报业绩,需求将在下半年逐月复苏。根据我们对重点覆盖的57家医药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2Q2利润增速超过50%的有10家;增速在30%~50%的有2家;增速15%~30%的有12家;增速0%~15%的有18家;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公司有6家。从投资角度,7月份医药板块投资思路主要看好三个方向,1)“穿越医保”:一方面,寻找自主消费品种比如中药消费品、自费生物药,医美上游产品、部分眼科器械、重磅二类疫苗等;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药械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国际化”有望穿越“医保结界”。2)疫情后需求复苏主线,主要包括中药、医疗服务、CXO、血制品、药店、创新药/械等板块,中药板块持续受益“政策边际利好+产品提价+国企改革”三重利好,我们认为,中药板块尤其是中药消费品、中药独家基药品种等具备相对收益。3)UVL事件后,我们认为,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尤其是医药产业链上游,包括生物药制药设备及耗材、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影像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