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篇
7614 篇
377810 篇
8607 篇
7618 篇
64 篇
1521 篇
27 篇
33481 篇
24173 篇
7103 篇
80 篇
207 篇
244 篇
75 篇
96 篇
97 篇
154 篇
339 篇
793 篇
[汽车制造业] [2021-10-11]
我国是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到2020年,汽车销量已连续12年排名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居全球首位。汽车产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0年,我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约8.16万亿元,在近40个工业行业中位列第二;汽车类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十分之一。但也要看到,我国汽车产业同样面临着产能总量供给绝对过剩和有效供给相对不足的结构性问题,有着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是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汽车制造业] [2021-10-11]
2020年刚刚结束,来总结这一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软件定义汽车”是绕不开的关键词之一。现如今,一辆汽车拥有约1亿行软件代码,这意味着,一家公司只有拥有广泛的电子和软件专业知识才能助力未来交通出行的变革。其实,全球汽车产业关于“软件定义汽车”的讨论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市场对于“软件定义汽车”有诸多解释。前段时间,德勤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软件定义汽车”从表面上看是车内软件(包括电子硬件)的数量、价值超过机械硬件,背后更多的是反映了汽车从高度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终端,逐步转变为一个智能化、可拓展、可持续迭代升级的移动电子终端。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1-10-11]
随着国际干散货贸易的繁荣和运价波动性的加大,在过去几年里FFA市场也得到较大发展。分析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的不确定性,介绍远期运费协议(FFA)的含义及其在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中的发展情况,探讨FFA风险管理的作用,最后面对航运市场较大的波动性,提出中国船东和租家必须学会利用FFA这一新的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建议。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10-09]
加快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是河南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河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河南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提出健康养老产业与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旅游、房地产业、工业农业融合发展的五种模式,探讨河南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供给不足、基础薄弱、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困境,从“加强政府引导,完善产业融合体制机制;深化管理改革,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加强专业化培养,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农、林、牧、渔业] [2021-10-09]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和支持养羊产业发展,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的品种改良计划,成功培育出了陕北细毛羊、陕北白绒山羊等羊子新品种;并针对陕北生态环境脆弱这一特点,全面推行人工种草和舍饲养羊等生态措施,实现了产业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目前全市羊子饲养总量基本稳定在千万只以上水平,羊产业已经成为榆林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来源的重要支柱产业。
[制造业] [2021-10-09]
“十四五”规划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区域重大战略之一,为新阶段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黄河流域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而制造业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对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制造业内部结构来看,黄河流域各省区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主导产业不同,各省制造业升级处于不同阶段上。同时,黄河流域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高,产业结构偏重,转型发展缓慢,污染物排放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报告认为黄河流域制造业内源发展乏力,应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因地施策、分类指导”,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鼓励建立南北经济合作试验区,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内产业分工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农、林、牧、渔业] [2021-10-09]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现代化要求相比仍有差距与不足,如建设标准、质量不够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建设资金投资标准不高、资金来源渠道不宽等。“十四五”时期,应加快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瞄准农业现代化目标,着力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提升灌溉、机械化等农田配套设施建设质量;按照“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谁负责”原则,建立健全多元管护机制;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提高亩均投资标准,拓宽融资渠道,满足高标准建设资金实际需求,切实发挥高标准农田的“高标准”来保障粮食的“稳产增产高产”。
[金融业] [2021-10-09]
近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部署密集展开,加大绿色产业投融资支持力度。在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布局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已成为支持实体经济绿色改革、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对金融机构而言,抓住绿色发展机遇,不但要正确的寻找绿色资产,防范绿色风险,更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套支持。本文将以湖州市近期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湖州市工业碳效改革的实施意见》为例,浅谈绿色金融如何有效支持实体产业的碳效改革。
[金融业] [2021-10-08]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不断实践,特别是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更是坚持节能环保、防污排污,大力植树造林,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低碳节约的发展之路,形成系统、全面的绿色发展理念。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数量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中国共产党在迈向新的百年征程过程中又一伟大的战略部署,实现这一目标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与领域的市场重新定位与重构。碳中和目标的刚性将带动现存产业、行业、区域布局的激烈变革,对商业银行本身及商业银行服务的对象产生深度影响。商业银行作为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调节工具,承载着通过金融工具激发或约束服务对象低碳行为,助力碳中和发展目标实现的历史责任,同时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也要向低碳银行转型。多重目标的压力需要商业银行在体制、机制与手段等多个维度上进行深层次改革,构建新阶段商业银行低碳金融的发展模式,助力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金融业] [2021-10-08]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非某一个部门或者条线的责任,而是一场由内及外的自我革命。笔者认为,一个真正的数字银行,是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不断完善系统架构、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运营管理、强化风险控制、丰富场景生态,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普惠、安全的多样化、定制化、人性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新型银行。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就是基于新兴科技基础,围绕数字营销、数字运营、数字风控等领域展开,通过重塑组织与人的关系和构建数据驱动能力,由内及外地进行变革,由内部管理运营向外部客户服务进行延伸,拓展营销渠道,提高客户体验,实现与经济数字化相适应的业务增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