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报告

找到报告 163863 篇 当前为第 16268 页 共 16387

报告分类:综合分析报告

  • 162671.渤海蓬莱9-1大型复合油田地质特征与发现意义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15]

    蓬莱9-1油田是在渤海海域发现的大型复合油田,其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2.28×108 m3,创造了近10年来中国单构造的勘探发现之最。油藏分布于新近纪碎屑岩和中生代侵入花岗岩,呈现埋深浅、油质稠、储量规模大的显著特点,生储盖组合匹配良好,复合整装成藏。其中位于潜山鞍部的花岗岩油藏约占储量的80%,受储集条件控制,风化花岗岩上部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储层物性好,横向分布相对稳定,造就了“似层状”油藏模式;风化花岗岩中下部孔隙-裂缝型、裂缝型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横向非均质性强,为岩性油藏模式。该油田的发现开辟了潜山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明确了渤东凹陷南段和边缘性庙西北洼沙河街组的油源贡献,揭示了长期活动断裂-潜山风化壳输导体系对油气富集的重要性,对类似蓬莱9-1油田的勘探,特别是中生代花岗岩潜山的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渤海海域;蓬莱9-1油田;中生代侵入花岗岩;潜山“似层状”油藏模式;输导体系;Bohai sea area;Penglai 9-1 oilfield;intrusive granites of Mesozoic;stratiform-like reservoir model of buried hill;passagesystem
  • 162672.锂化硼氮纳米管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理论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基于硼氮纳米管(BNNTs),研究了多重锂化硼氮纳米管Lim-(n,0,l)BNNTs(n=6和8,l=2 ~4)的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表明,在Lim-(n,0,l)BNNTs中,Li原子上的自然键轨道电荷接近+1 (0.769~0.827 e),表明Li原子上的电子转移到了硼氮纳米管上,从而形成了多重锂盐.同时发现,增加管长和拓宽管径都可有效地增加体系的一阶超极化率.更重要的是,Lin-(n,0,l)BNNTs的紫外-可见吸收主要发生在270~290 nm附近,且当管长增加时,Lin-(n,0,l)BNNT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生了蓝移,改善了非线性与透光性之间的关系.此外,Lin-(n,0,l)BNNTs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垂直电离势(VIP)=5.85 ~6.0 eV].
    关键词:硼氮纳米管;非线性光学;锂化;透光性;Boron nitrogen nanotube;Nonlinear optics;Lithiation;Transparency
  • 162673.臭氧及催化臭氧氧化法处理制浆废水的研究进展

    [造纸和纸制品业] [2014-02-15]

    介绍了臭氧及催化臭氧氧化技术降解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机理,分析了影响臭氧处理制浆废水效果的主要因素.综述了近年来臭氧及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制浆废水的研究进展;指出此领域尚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制浆废水;臭氧;催化臭氧;有机污染物降解;脱色;pulp mill effluent;ozone;catalytic ozonation;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decoloration
  • 162674.木质生物质精炼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造纸和纸制品业] [2014-02-15]

    木质生物质不仅可应用于制浆造纸工业,也可替代有限的石化资源用于生产化学品、合成材料和再生能源等,然而其结构的复杂性限制了其高效转化.预处理技术作为生物质精炼高效转化的关键步骤,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文章对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预处理木质生物质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相应技术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预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其基于制浆造纸工业相结合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木质生物质;预处理技术;制浆造纸工业
  • 162675.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干细胞学说及其研究进展

    [医药制造业] [2014-02-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育龄妇女的罹患率高达10%~15%,并因疼痛、不孕及高复发性的临床特点而深受困扰。内异症的发病机制,虽已经历了近百年的研究,却仍是未解之谜。而近几年“内异症起源的干细胞学说”的提出为内异症发病机制的阐明及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了新的视角及研究思路。本文拟对“内异症起源的干细胞学说”及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干细胞;发病机制
  • 162676.从典型实例感悟油气勘探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15]

    2005年以来,面对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的现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实施资源战略,油气勘探获得了一批重大突破与发现,呈现油气并举、新老区比翼齐飞、储量单体规模大等特点,迎来了新的储量增长高峰期,连续6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7×108t,连续6年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4000×108 m3,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史上成果最丰、探明储量最多、储量高峰期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之一.通过典型勘探实例总结分析,提出了5点感悟和体会:油气藏在勘探家的脑子里是找油的哲学基础;大油气区理论是推动油气勘探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解放思想、重新认识是成熟探区勘探突破发现的必由之路;勇于探索是实现新区勘探突破的关键;攻克瓶颈技术是实现战略突破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勘探实例;脑中有藏;创新认识;瓶颈技术;勇于探索;exploration case;reservoirs in mind;innovation;bottleneck technology;exploring without fear
  • 162677.黄骅坳陷大港探区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与分布规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15]

    通过综合应用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氢同位素、轻烃及岩石热解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参数,结合地质背景分析,对大港探区深层天然气的成因类型、来源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港探区深层天然气以热成因气为主,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按母质类型及来源可进一步划分为煤成气、非煤成煤型气和油型气.深层天然气的分布严格受源岩的控制,煤成气分布于探区中南部的埕北地区、孔店地区及孔南地区;非煤成煤型气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包括板桥次凹、歧口主凹中北部及夹于这2个凹陷间的北大港潜山构造带;油型气主要分布在歧口主凹的南部、歧北次凹和歧南次凹及其周缘.煤成气主要来自石炭系 二叠系煤系烃源岩,非煤成煤型气和油型气主要来自古近系沙河街组二、三段烃源岩.大港探区深层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
    关键词: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大港探区;黄骅坳陷;deep natural gas;geochemistry;gas origin;distribution pattern;Dagang exploration area;Huanghua depression
  • 162678.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沉积演化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15]

    基于琼东南盆地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对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充填结构进行了描述和解剖,指出中央峡谷体系的“分段性”和“多期次性”特征.通过对该大型轴向峡谷体系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演化阶段的差异性对比,结合晚中新世以来琼东南盆地构造 沉积条件的变化,将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的沉积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晚中新世的峡谷蕴育阶段、上新世早期峡谷的侵蚀-充填阶段、上新世晚期峡谷的平静充填阶段和更新世以来峡谷的“回春”阶段.研究表明,晚中新世早期(11.6 Ma)盆地东部的区域性构造变革事件促使了峡谷雏形的形成;上新世早期西北部和北部充足的沉积物供给、南部隆起的遮挡和东部地貌特征等因素控制了中央峡谷体系自西向东的发育,并将该峡谷限制在琼东南盆地的中央坳陷带内;上新世晚期沉积条件的变化,导致峡谷只在盆地东部发育;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因素和盆地东部的地貌特征共同控制了中央峡谷体系在更新世的“再次繁盛”.
    关键词:中央峡谷体系;沉积演化;晚中新世;琼东南盆地;南海北部
  • 162679.树种多样性计算方法的比较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采用5种常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基于相邻木空间关系的树种空间多样性指数(TSS),计算2类12种具有不同混交度的模拟林分和甘肃小陇山林区12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树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运用物种丰富度和相对多度的结合计算物种多样性,不同模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调查数据的数目与群落中种的分布比例直接影响多样性计算结果,且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对稀少种并不敏感;基于相邻木空间关系的树种空间多样性指数(TSS)具有多样性随物种丰富度增大而增大的一般属性,不受调查栋数和样地大小的影响,对稀少种敏感,且该指数能够正确表达出具有相同物种数量群落的树种空间隔离程度的大小,是一种良好的测度树种多样性的指数.
    关键词:树种多样性;树种空间多样性;计算方法
  • 162680.樟子松人工林空间结构优化及可视化模拟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为实现人工林的近自然化改造,以帽儿山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可视化模拟为手段,以林分空间结构优化为目标,以常用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为切入点,按照森林演替的一般规律构建樟子松人工林的空间结构优化方案,并将其与林分三维可视化模拟模型进行耦合,建立樟子松人工林三维可视化经营模拟系统.模拟实例表明: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从0.461提高到0.487,林木分布格局由均匀分布变为随机分布;林分混交度由0.284上升到0.308,混交程度得到提高;林分大小比由0.515变为0.481,林木个体生长的优势程度得到提高;基于林分空间结构的择伐,使林分空间结构得到了显著优化.该系统可以在虚拟森林环境中实现对森林经营过程的模拟、经营方案的评价和优化、林分未来生长状况的预测以及森林经营活动对林分结构的影响,为我国人工林的科学经营和管理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空间结构优化;森林经营;可视化
首页  上一页  ...  16263  16264  16265  16266  16267  16268  16269  16270  16271  1627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