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碳目标”下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发布日期:2024-01-05
近年来,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对石油能源的需求也随之增长。汽车排放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汽车能源的紧缺也变得更加明显。如何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减少汽车的排放性成为改善问题的关键。本文从汽车车身轻量化、汽车空气动力学的优化、汽车能量回收技术、内燃机汽车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五方面进行分析如何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
基于改进WOA-LSTM的中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日期:2023-12-30
预测纺织服装业碳排放值可使行业制定合理的减碳政策。为更精确地预测行业碳排放,提出基于改进鲸鱼优化算法(WOA)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预测模型,引入机器学习方法,为探索行业碳减排路径提供依据。首先,使用WOA对LSTM模型的关键参数寻优,采用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和自适应权重2种方法改进算法并构建改进WOA-LSTM模型;然后,测算1990—2020年纺织服装业碳排放,使用STIRPAT模
-
钢铁行业碳素流评价系统及应用研究
来源:四川冶金 发布日期:2023-12-30
为了实现钢铁生产碳排放水平的定量化科学评价,本文基于目前权威、通用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学建立了钢铁生产机组级、工序级、产品级和企业级碳排放核算评价模型。在模型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精细化界面设计,开发出钢铁生产碳素流一体化管控软件系统,并在机组层面开展了实证应用,获得了钢铁产品机组层面的碳足迹实时数据。可应用于典型长流程和短流程钢铁生产企业,帮助其厘清碳排放现状和碳资产数据,有效开展碳排放水平历史自评和同
-
因势利导夯实“双碳”基础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日期:2023-12-28
随着深圳前不久公布碳达峰实施方案并提出在全国率先建立并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碳达峰施工图已全部公布。 建立并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是各地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
-
我国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源:低碳化学与化工 发布日期:2023-12-27
天然气既是高效、低碳的化石能源,也是优质、高效的化工原料。因此在双碳目标下,天然气是我国实现低碳化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而天然气化工是天然气低碳化、深加工利用的必然选择。首先从天然气化工的资源保障、产业基础、区域发展、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等方面,总结并分析认为我国天然气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为总体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然后从产业链优化、精细化开发、新材料转型和新型能源拓展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我国天然气化工产业的
-
东北三省钢铁行业碳排放特征及碳达峰时间预测分析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日期:2023-12-25
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核算其钢铁行业2000—2021年碳排放量,借助STIRPAT模型分解碳排放影响因子并构建多情景碳排放预测模型,解析东北三省钢铁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探究东北三省碳达峰时间及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1年碳排放量持续增长,2021年碳排放总量达到17019.07万吨。(2)辽宁省和吉林省钢铁行业人口数是碳排放最大促进
-
2005-2020年青海省建筑碳排放演化特征及减排策略
来源:青海科技 发布日期:2023-12-25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存在碳排放大和能耗高等问题,研究其碳排放特征、影响因素与减排策略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构建建筑业能耗生命周期核算模型,测算青海省建筑业生产、施工、运营阶段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分析其全生命周期特征,运用LMDI方法识别碳排放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青海省建筑领域碳排放呈持续增长态势,2020年建筑碳排放总量为
-
建筑装饰碳排放快速计算方法研究
来源:建筑科学 发布日期:2023-12-20
建筑行业存在巨大的减排潜力,需要不断完善碳排放管理手段。在BIM技术参与的装饰工程方案设计阶段,存在模型精度不够、清单数据信息不足的问题,导致以清单数据为来源的碳排放计算手段无法实现。本文通过对建筑材料、生产及施工工艺的综合考虑,提出一种装饰阶段碳排放便捷计算因子(Convenient Decoration Carbon Emission factor, CDCEf);利用BIM虚拟拼装技术模拟主
-
基于MACC模型的中国建筑领域低碳技术减排潜力和成本研究
来源:建筑科学 发布日期:2023-12-20
为助力实现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建筑领域亟待加强碳减排技术的应用研究,技术的减排潜力和经济成本是重要研究方向。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综合考虑技术成本和节能收益,本文重点构建了建筑领域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结果显示,遴选的各项减排技术应用预计带来减排潜力约4.4亿t,可使2030年建筑领域碳排放量控制在59.4亿t左右。不同减排技术的成本差异化显著,标准差为890.5元/t,平均减排成本约370.9元/t
-
基于减碳目标的学校建筑减隔震技术应用研究
来源:建筑结构 发布日期:2023-12-15
高烈度地区需要进行减隔震设计,本文对减隔震的技术原理、技术发展、设计方法进行梳理,并基于实际案例,进行了不同结构方案的建材阶段碳排放量的对比分析。由分析可知,在相同性能目标下,高烈度地区的学校建筑通过采用减隔震技术,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量降低40%以上,有助于实现学校建筑的碳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