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茂名石化2#丁二烯装置气体压缩机机械密封改造
来源:液压气动与密封 发布日期:2020-05-15
茂名石化8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的关键进口机组J-201在密封国产化以后,长期存在寿命短、故障率高的问题,严重影响装置正常生产、累积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经过技术路线分析和设计理论计算,判断该机械密封的主要问题是机封参数设计不合理。通过改变该机械密封设计参数,降低密封面发热及增大端面正常泄漏量,成功大幅延长机械密封寿命。
-
AHD 40-90型蒸汽转换给水泵机械密封频繁泄漏分析及改进
来源:时代农机 发布日期:2020-04-28
某百万千瓦核电厂蒸汽转换给水泵机械密封寿命短、泄漏频繁、检修率高问题,严重威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文章从设备结构机理入手,分析了机械密封频繁失效的原因,提出对机械密封选型和冷却水冲洗方案改进,指出了改进后机械密封寿命延长,提高设备可靠性运行的效果。
-
离心泵机械密封使用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设备工程 发布日期:2020-04-25
离心泵是一种工业领域广泛使用的机械设备,对于该设备而言,机械密封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机械密封的性能得以保证,离心泵才能够正常运转。但离心泵在运转过程中,机械密封经常出现问题,使得使用寿命减少。本文针对机械密封使用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建议。
-
浅析球罐区双端面机械密封失效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来源:化工管理 发布日期:2020-04-21
主要针对球罐区离心泵双端面机械密封出现的泄漏事故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影响机械密封正常运行的各种条件进行分析,并通过验证后提出改进措施,解决了双端面机械密封的泄露问题。
-
某型液压泵机械密封结构改进
来源:装备维修技术 发布日期:2020-04-15
机械密封广泛应用于液压泵产品中,而漏油问题也是液压泵最常见的故障种类之一。针对某型号航空液压泵存在的轴尾漏油量超标问题,分析了原机械密封所存在的结构缺陷,并参考同类轴尾密封结构,创新设计出一种组合密封结构,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开展验证试验,验证了改进型的轴尾密封结构合理、有效。
-
机械密封泄漏问题与维修策略研究
来源:石化技术 发布日期:2020-03-28
机械密封性能是评价化工设备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当机械密封性能不足发生泄漏问题时,不仅会影响设备的工作性能,而且会对工作人员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影响,严重时会发生重大事故。在阐述机械密封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就其泄漏问题的原因展开分析,同时指出机械密封泄漏的维修策略。期望能进一步提升设备密封性能,进而在保证设备安全性、稳定性的同时,保证工业生产效率,促进化工产业有序发展。
-
油浆泵机械密封热流固耦合特性研究
来源:辽宁化工 发布日期:2020-03-25
油浆泵的介质为高温油浆且含有催化剂颗粒,运行工况恶劣,机械寿命普遍不高,并且经常发生泄漏。针对油浆泵机械密封失效问题,通过Solidworks建立由泵盖、密封腔、密封组件、泵轴以及冲刷流体组成的一个三维模型,利用Fluent软件采用热流固耦合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场、压力场和速度场,结果表明都是从靠近泵送高温介质的一侧到另外一侧逐渐降低。分析了不同的机械密封面宽度、材料、转速对机械密封端面温度的影响。
-
扩压式自泵送流体动静压型机械密封性能分析
来源:化工学报 发布日期:2020-03-17
密封端面开启力是保证非接触式机械密封非接触运行的重要指标。为克服普通自泵送流体动静压型机械密封端面开启力随转速增大而减小这一不足,基于离心式泵或压缩机的扩压器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扩压式自泵送流体动静压型机械密封。数值模拟比较了普通自泵送和扩压式自泵送流体动静压型机械密封的密封性能,探讨了密封面结构参数和工况参数对扩压式自泵送流体动静压型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扩压式自泵送流体动静压型机械密
-
机械密封腔流场内粒子对密封腔壁面及波纹管冲蚀分析
来源:润滑与密封 发布日期:2020-03-15
为研究机械密封腔内混有固体颗粒的流体,在复杂工况下对密封腔壁面及波纹管表面冲蚀的影响,以CFD理论及方法,采用k-ε湍流模型和离散项DPM模型,对固液混合流场进行模拟分析,获得密封腔内流体中介质作用下密封腔壁面及波纹管外表面的压力场分布,分析不同工作状态下固体颗粒作用下密封腔内壁和波纹管外表面的冲蚀区域分布、固体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轨迹,以及机械密封工作过程中流场内固体颗粒的逃逸量、运动状态的变化。
-
螺旋槽机械密封瞬态启动过程润滑特性
来源:中国机械工程 发布日期:2020-03-11
建立了螺旋槽机械密封瞬态启动过程润滑特性的计算模型,耦合求解了含流量因子、接触因子及质量守恒空化边界的雷诺方程、弹塑性粗糙峰接触方程及动力学方程,比较了不同运行工况及结构参数的润滑状态转变过程。结果表明:增速阶段流体承载力与液膜厚度不断增大,粗糙峰承载力逐渐减小至消失;相比较于流体动压润滑状态,混合摩擦状态的液膜刚度较大且振荡幅值明显,在到达脱开转速时刻有较大的轴向速度突变。受挤压效应影响,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