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批发和零售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4-05-27]
截至5月上旬,上游资源品行业景气分化和中下游制造业景气上行:上游资源品方面,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和基础化工行业景气持续改善,钢铁行业景气转为下行。中下游制造业方面,主要价格指标指示机械设备、建筑装饰行业景气提振。
[金融业,] [2024-05-24]
我们对科技创新公司债、科创票据研究已久,于去年 8 月起陆续发布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公司债、混合型科创票据市场、高技术行业产业债深度解析相关的 6 篇专题报告。本篇分析科创品种债 2024 年 以来发行结构,以及首次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以下简称“科创公司债”)、科创票据的主体的特征。
[医药制造业,] [2024-05-24]
根据印度政府商业信息统计总局和医药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印度从中国进口原料药及中间体数量达到34.4万吨,同比增长14.6%,占整体进口比例达到76.0%,较2022年增加1.4pct。金额看,2023年印度从中国进口原料药及中间体金额达到2705.5亿卢比,同比增长5.9%,占整体进口比例达到71.7%,较2022年增加1.2pct。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 [2024-05-24]
4 月锂电池板块指数走势弱于沪深 300 指数。2024 年 4 月,锂电池指数下跌 4.51%,新能源汽车指数下跌 3.68%,而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上涨 0.24%,二者走势弱于沪深 300 指数。
[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4-05-23]
政策落地或刺激需求超预期,4-5月行业排产维持高景气,看好需求持续向好。4月汽车“以旧换新”落地,5月起对销量拉动开始体现,比亚迪、理想、蔚来等车企订单恢复明显,乐观情境下,以旧换新对电动车销量拉动100万辆+,对应电池需求拉动60gwh,全年销量增速有望超25%。排产端看,4月因汽车需求低于预期,略有下修,5月环比持平,但由于政策落地后车企订单恢复+储能需求向好,预计6月环比微增,预计Q2排产环比增30%+,全年需求增长25-30% ,行业仍处于低库存状态。
[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4-05-23]
4 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12.7 万辆,同比+11.0%,环比-1.9%,渗透率 9.3%,环比+0.6pct。4 月美国插混销量增长趋缓,同比 +7.4%,相较 24Q1 销量同比增长率回落 37.6pct。美国 IRA 细则终版落地,对石墨、电解质盐、粘合剂、添加剂中关键矿物的 FEOC界定放宽 2 年至 2027 年,定义基膜和涂层属于电池材料而非电池组件,放宽对隔膜的限制;放宽对技术授权模式中“有 效控制权”的要求。预计美国 2024 年新能源车销量 170 万辆,同比+15%。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4-05-22]
4 月国内半导体行业表现相对较弱。2024 年 4 月国内半导体行业(中信)下跌 0.35%,同期沪深 300 上涨 1.89%,半导体行业(中信)年初至今下跌 12.69%;4 月费城半导体指数下跌 4.73%,同期纳斯达克 100 下跌 4.46%,年初至今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 11.9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4-05-22]
油轮vlcc市场4月运价同比下滑,新订单数量提升。油轮市场4月运价表现来看,vlcc-tce在1/2/3/4月的均价为40365/47759/44306/36388美元/天,其中4月vlcc船运价水平同比下降 33.37%。2024年4月vlcc新签造船订单规模为0艘,2023年全年新订单合计为18艘,当前2024年1-4月合计新订单已经达到26艘。2024年4月油轮市场vlcc在手订单合计达到48艘,当前订单占运力比重为5.34%,需求端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2024年1/2/3月原油进口量为4417/4414/4905万吨,其中3月原油进口量同比下降6.23%。
[金融业,] [2024-05-22]
3 月贷款余额增长改善,源于在香港使用的贷款增长。2024 年 3 月贷款余额环比+0.80%,结束 11 个月以来的负增长,较上年末增速仍为负(-1.0%)。余额环比的改善主要源于在香港使用的贷款余额的增长。
[批发和零售业,] [2024-05-22]
行业整体平稳复苏。23 年全年及 24Q1 全国社零销售总额分别+7.2%/+4.7%,整体来看延续了平稳的复苏表现。24 年 Q1 分渠道表现来看,网上零售额同比+12.4%,依旧好于整体。线下业态表现相对平淡,受基数变化增速环比均有所放缓,社零业态中百货及超市业态分别-2.4%/+2.2%;而上市板块中百货商超企业,虽然客流量多数已恢复至疫情前,但在消费力仍有待进一步释放背景下,收入端仍有提升空间,利润端受益于企业积极的调整优化及内部提效而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