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 [2017-05-10]
1~3月,食品行业总体运行良好,三大子行业工业增加值均取得了较快增长。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9.7%食品制造业增长8.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9%。三大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两升一降”。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8%;食品制造业固定投资同比微增0.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投资同比减少7.5%。
[采矿业] [2017-05-10]
3月由于国家大力推动中长期合同的稳定执行,同时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居高不下,部分中小煤矿复工复产进度虽有所增加,但仍低于预期。3月当月,全国原煤产量完成29976万吨,同比增加2.03%。需求方面,火电及粗钢产量继续上涨,刺激煤炭需求回暖。3月当月,全国煤炭销量约为28000万吨,同比增长0.72%。
[建筑业] [2017-05-10]
2017 年 3 月,建筑业扩张速度有所加快,商务活动指数为 60.5%。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 53.3%,仍高于临界点。随着我国重大建设项目的推进,基础设施投资逐渐加快,建筑业生产总体保持较快增长。 2017 年 1~ 3 月,建筑业完成总产值 34189 亿元,同比增长 10.8%,较 2016 年全年提高 3.7 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升4 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信心回暖, 2017 年 1~ 3 月,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 77.2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2.5%,比上年全年提高 0.5个百分点,上年同期回升 2.24 个百分点。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7-05-10]
3月份,化工行业运行继续趋缓,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幅度较大。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大幅上升。1~3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环比1~2月下滑0.2个百分点;企业投资继续为负,1~3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37.69亿元,同比下降1.1%,环比上期降幅稍有收窄;化工产品价格持续走高,3月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为111.5点。
[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7-05-10]
3月,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呈明显回升趋势,月末多数理财产品收益率已接近4%;P2P网贷行业成交量达到2508.43亿元,创出单月历史新高,扭转了前两个月成交量下跌的颓势;网贷平台贷款余额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众筹行业逐步回暖,成功筹资额大幅上涨,开始众筹平台表现抢眼,反超淘宝京东,筹资额居于榜首。不过,当前网贷资金存管入门难,小平台在对接时仍处于被动局面;同时,网贷平台合规成本显著增加,造成行业收益率持续下行。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7-05-10]
1~3月,重点联系企业集团应收账款余额上涨4.36%,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依然较大;产能过剩问题依旧,产成品资金占用额同比上升10.3%。未来,在基建、“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等多方利好的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前景向好。预计,2017上半年挖掘机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全年挖掘机销量为11万台左右。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05-10]
展望4月,进出口贸易景气有望持续,港口吞吐量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但受干散货需求走弱影响,增速将有所放缓。综合预计1~4月,规模以上港口将完成货物吞吐量58.8亿吨左右,同比增长5.6%;完成外贸吞吐量12.7亿吨左右,同比增长约5.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337万TEU左右,同比增长约7.5%。
[房地产业] [2017-05-10]
4月,随着新一轮楼市调控效果开始显现,楼市销售降温或迎来标志性拐点,由于上年同期的基数为年内最高,预计1~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或降至15%左右或以下;而受益于土地供给力度和节奏的加大,1~4月开发投资增速或仍在9%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在调控政策压制下,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幅将重新放缓,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也将减少。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7-05-10]
钢铁业扭亏为盈,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好转,超额收益显著。2016年Q3、Q4和2017年Q1,33家上市钢企分别实现净利润60.7亿元、71.9亿元和116.3亿元,全国规模以上钢企实现利润总额476亿元、493亿元和657亿元;三个季度环比走势逐步向好。钢价方面,三个季度分别上涨9.7%、30.5%和3.8%,粗钢表观消费量于2016年4季度开始表现正增长。钢铁板块相对于沪深300在三个季度超额收益分别为负4.6%、9.5%和1.0%,均显著跑赢大盘。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7-05-10]
历史上全球的铁矿石消费分布经历了四个阶段,总量逐年增加,供需逐步分离,消费中心从欧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工业国:(1)1900-1945年:需求缓慢增长,年平均增速3.15%,生产消费集中于欧洲和北美;(2)1945-1970年:需求稳定增长,年平均增速达.86%,形成了欧洲、北美、日本等亚洲地区三分天下的局面,澳大利亚与亚洲开始了铁矿石贸易,供需分离局面出现;(3)1970-2000年:需求增速放缓,年平均增速1.19%,欧美地区的粗钢产量稳中有降,亚洲地区粗钢产量增速放缓,巴西和澳大利亚分别成为欧洲、亚洲供应的主力,供需分离局面初步形成;(4)2000-2015年:需求快速增长,平均增速达5.57%,2015年全球49.61%的粗钢产于中国,供需分离格局十分明显。亚洲已成为全球铁矿石消费中心,2016年全球粗钢产量前三的国家均来自亚洲,中国、日本和印度三国合计贡献62.85%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