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2022-05-16]
我们选取军工行业 91 个标的观察行业年报整体情况。1)回溯指标:2021 年军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6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87%。毛利率提升0.29pct 至19.96%;净利率提升0.76pct 至6.98%。费用率控制良好,研发投入加大;现金流改善明显,资金利用效果向好;资产周转率提升,回款能力回升。2)前瞻指标:合同负债持续增长;存货维持高位,备货生产积极。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5-16]
2021 年行业营收高增主要受需求高增驱动,2022Q1 收入高增动力转变为电价上涨;从年报及季报情况看,细分板块盈利分化显著,火电大幅亏损,核电及新能源高增,水电平淡;煤价大幅上涨导致火电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但火电盈利在 2022Q1 环比已出现改善;水电利用小时在 2022Q1 已恢复正常,大型水电投产正带动水电新一轮成长周期来临;新能源装机持续高增,带动其收入及业绩高增显著;核电电价上涨对业绩和 ROE 积极影响在 2022Q1 已出现并有望贯穿全年。
[纺织服装、服饰业] [2022-05-16]
2021 年行业整体复苏,2022 年一季度业绩承压。2021 年A 股纺服板块整体收入上升17%,业绩上升39%,板块利润率上升,仅纺织制造略有下滑,主要由于成本端的压力。营运方面,ROE 大幅回升,存货和应收周转加快。港股纺服板块收入增长16%,业绩提升79%,ROE 提升,存货周转放缓。2022 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A 股纺服板块收入增长5%、业绩下滑21%,利润率下滑,由于3 月疫情加重利润率下滑,库存去化整体周转加快。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2-05-16]
行业高景气,2021 年电子行业营收、净利润高速增长。得益于行业的高景气以及部分电子元器件涨价的拉动,2021 年电子产业链盈利能力有较大幅度提升,业绩增速创新高。2022 年第一季度,由于部分细分领域景气回落、疫情以及1Q21 基数较高等多因素叠加, 1Q22 电子行业营收、净利润同比均略有下滑。展望2022 年全年,尽管有疫情扰动,但行业整体成长趋势不变,受益于全球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驱动,电子产业链仍有望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2-05-16]
2021 年业绩同比增长,22Q1 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021 年以来,全球经济从疫情中持续复苏,消费电子、显示面板和LED 等终端需求持续回暖,汽车电子、Mini LED 和元宇宙等新兴蓝海市场的快速扩张也为行业发展贡献增量;另一方面,功率半导体、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等领域的国产替代持续推进,我国集成电路与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全球份额占比持续提升,在传统行业需求持续回暖、新兴领域快速推进和关键领域国产替代等多种因素催化下,电子板块2021 年营收、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且盈利能力有所提高;进入22Q1,受外部环境波动、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和下游创新放缓的影响,电子行业各子板块景气度出现分化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5-16]
锂电行业2022 年以来跌幅较大,估值已处历史低位:至2022 年5 月6 日,锂电池(申万)指数于2022 年累计下跌38.1%,电池化学品(申万)指数累计下跌29.3%,均弱于沪深300 指数(2022 年累计下跌20.9%)。锂电池(申万)指数的PE-TTM 为53 倍,锂电池(申万)指数的PE-TTM 为27 倍,处于历年锂电行业估值的较低位置。但是,终端新能源车的需求仍然较为旺盛。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2 年1-3 月份中国新能源车的产销量分别为129.3 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2.0%和138.6%。虽然受到疫情影响,4 月新能源车的产销量预计有较大的下滑,但是,从长远来看,汽车电动化仍是大势所趋,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逻辑。
[金融业] [2022-05-15]
38 家上市银行2021 年成本收入比为29.14%,同比上升5.19%。其中城商行成本收入比最低为26.69%,农商行同比上升幅度最小为2.39%。38 家上市银行22Q1成本收入比为23.86%,同比上升为1.45%,国有大行和城商行22Q1 成本收入比最低,分别为23.16%和23.78%,国有大行和农商行同比22Q1 成本收入比均有下降。全年成本收入比普遍上升的原因为:1. FY21 作为央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 年)》政策指引的最后一年,银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2. 疫情免征部分社保,导致薪酬低基数。3. 自2021 年1 月1 日起,银保监会恢复征收银行业监管费。
[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2022-05-15]
2021年和2022Q1板块总结:器械板块(113家样本公司,含科创板)2021收入2713亿元(+20.1%),归母净利润702亿元(+20.1%),
在2020年高基数下依旧稳健增长,毛利率57%,四费率26%, 净利率26%,盈利能力维持高位。分季度看,2021Q2~Q4医疗器械板块单季度
因高基数增速放缓,22Q1单季度收入1066.4亿元(+55.6%),单季度净利润385.5亿元(+74.3%),由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放量而提速明
显,22Q1单季度毛利率62.6%(+2.6pp),单季度四费率19.1%(-3.2pp),单季度净利率36.2%(+4.8pp),盈利能力再创新高。剔除新
冠检测试剂(抗原+核酸)的干扰,22Q1单季度收入492.4亿元(-3.8%),单季度净利润100.2亿元(-35.9%),因2021Q1高基数以及
2022Q1疫情导致常规业绩承压。
[医药制造业] [2022-05-15]
2021 年,特色原料药板块业绩、股价呈现分化,受价格、汇率、疫情、原材料等因素扰动,业绩承压,但企业在新业务、新产品、新产能的积极布局并未变化,板块有望自2022 年进入新一轮加速成长与收获。我们认为当前位置多数标的已具备明显性价比,建议重点关注产业升级下成长性强、业绩确定性高的强α 属性个股。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22-05-15]
2021 年,食品饮料(中信)板块共实现营业收入9018.98 亿元,同比增长11.01%,实现归母净利润1568.71 亿元,同比增长9.79%,行业整体增长符合预期。从数据看,板块整体营收增速略超过净利润增速,或与上游成本高企影响企业经营业绩有关。从子板块营收增速来看,前三名分别为非乳饮料(22.60%)>其他酒(19.20%)>白酒(17.90%);而净利润增速方面乳制品(44.31%)>啤酒(28.09%)>非乳饮料(18.87%)。酒类经营情况整体好于大众食品,主因白酒、啤酒成本转移能力较强,大众食品作为必选消费提价空间有限,因此受上游原材料成本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