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16-09-17]
2016 年 1 月 30 日,国家财政部通知申报第六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要求各省级财政、价格、能源主管部门及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组织第六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并在 2 月 29 日前上报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和能源局。
[汽车制造业] [2016-09-17]
8 月 22 日,滴滴确认旗下租车业务已于 7 月开始在上海测试运营,年内将推广至全国多个一、二线城市。滴滴租车采用全程线上化租车服务,租车预订、支付及订单修改等环节均可在线完成,工作人员免费送车上门,用户只需在服务时间内提前两个小时下单即可。外界担忧,滴滴进入租车行业将会引发出行领域的又一场烧钱大战。
[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16-09-17]
深圳补贴新政与财政部核查骗补落地,有望重振发展势头: 2016 年 9 月 5日,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发布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 明确对辖区范围内的车辆购置、使用、充电设施建设和动力电池回收给予补助。9 月 8 日,财政部通报苏州吉姆西等企业涉嫌骗取财政补贴,处理结果包括取消中央财政补贴资格等。新能源车核查骗补结果落地标志我国严厉整治新能源车产业阶段性成果的兑现,使得此前一度不明朗的发展前景有望持续转好,未来新能源国补政策、新能源物流车补贴政策也将有望陆续出台,重振行业发展良好势头。
[汽车制造业] [2016-09-13]
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希望采取碳配额管理办法替代逐渐退坡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发改委希望,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既能解决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能建立燃油汽车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有效机制,接力退坡的财税扶持政策,从而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重要的制度保障。 8 月 21 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上表示,财政部将配合工信部,在提高技术门槛的基础上提高财政补贴政策。宋秋玲确认,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近期将要调整。
[汽车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6-09-13]
2000 年至 2016 年,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智能无人驾驶得到了进一步得发展。国际权威机构预测,部分无人驾驶可在 2020 年左右开始商业化,完全无人驾驶在 2025 年左右开始商业化。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6-09-13]
机械军工行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仍处于低位,但相较去年同期下滑幅度连续两个季度收窄,我们认为行业景气度或许已经结束了持续下降趋势正在探底。2016 年上半年机械军工行业营业收入总和为 4522.1 亿元,同比下滑 1.9%,净利润总和为 142.8 亿元,同比下滑 18.1%。行业收入和利润继续下行,但是趋势明显减缓。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6-09-12]
铅蓄电池诞生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蓄电池材料的演变历经铅酸、氢镍、锂电池三代技术革命,能量密度却提升缓慢。目前市场上主流充电电池能量密度不超过250Wh/kg。因此,智能手机的续航时间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均难以得到实质突破。快充技术通过提高传输功率给电池快速充电。减少消费者对电池容量的要求。是针对“充电难”问题便捷有效的解决方案。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6-09-12]
由于补贴政策未落地,目前行业产销量被严重抑制,车企虽然订单饱满但观望态度明显。政策不及预期导致近期板块回调明显,判断市场悲观预期已经释放到位,进一步向下空间不大。9 月是政策密集落地期,产销放量一触即发,在明年补贴退坡 20%的刺激之下,四季度抢装效应将十分突出,新能源车板块赚钱效应将依旧显著。 建议在此时点加大对高景气环节优质个股的配置。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6-09-12]
新能源发电板块:政策助力行业上半年收入、利润同比高增长。上半年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上升 35%,毛利润同比增长 46%,净利同比增长106%。风电和光伏行业盈利能力同比有显著改善,行业净利率分别同比提升 3.3pcts 和 3.9pcts,主要是政策助力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改善,二季度新能源发电小时数已经逐步回升。展望下半年,第六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目录有望在近期下发;风电装机也即将进入旺季,16H2 装机量有望达到 20GW、 环比持续改善(预计 Q3/Q4 环比增速~100%);而光伏看点在于海外市场突围。长期看,风电光伏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看好技术领先、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领头企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16-09-11]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的蓝图,确立了“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规划要求:大力发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支撑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温室气体减排,保障能源安全,推进能源革命。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加强煤炭高效发电、煤炭清洁转化、燃煤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余热余压深度回收利用、浅层低温地能开发利用、新型节能电机、城镇节能系统化集成、工业过程节能、能源梯级利用、“互联网+”节能、大型数据中心节能等技术研发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