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2-11-16]
卷绕和叠片是锂电池中段生产的核心环节,相较于卷绕,叠片工艺能更好提升电池性能,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方面具备优势,此前未能大规模应用主要受制于生产效率低、工艺控制等问题。目前,主流电池企业均有叠片电池技术路线规划,在方形电池大尺寸趋势下,伴随叠片设备技术进步,叠片工艺有望得到大规模应用。
[汽车制造业] [2022-11-16]
铝合金车身结构件增加带来拼接工艺难度升级,多因素逐步完善共同推动一体化压铸推广。铝合金用料的不断增加,车身结构件拼接工艺采用原有的冲压+焊接工艺难度提升。随着压铸设备吨位不断提升+免加热合金+真空高压压铸等工艺的不断完善,铝合金一体化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在成本、效率、安全、精度的多重需求推动下,特斯拉率先尝试一体化压铸技术,完成Model Y车型的后底板一体化压铸,其它车企陆续跟进,2025年国内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92亿元(扣除特斯拉)。
[汽车制造业] [2022-11-16]
行业策略:坚定看好后市行情,电车产业链坡长雪厚,目前全球电动车渗透 率仅10%左右,成长性十足;结构看,这轮是自主车超级崛起周期,趋势不 可逆,短期悲观预期已经充分定价。选股上看,电池产业链:围绕个股成本 和产品竞争力,配置低成本优势龙头;零部件:关注特斯拉供应链、被动安 全、微电机等各赛道龙头;整车:关注车型周期向上的比亚迪等。
[汽车制造业] [2022-11-16]
10 月24 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3 和Model Y 全系降价1.4-3.7 万元,其中Model 3 后驱版和Model Y 后 驱版补贴后起售价分别为26.59 万元和28.89 万元,降价幅度分别达到5.0%/8.8%;国产最高价格车型Model Y 性能 版降价2 万元,起售价为39.79 万元。另外,特斯拉中国推出“冷光银”车漆免费选配、重新上线车主推荐计划、 复购积分换礼等优惠措施。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2-11-15]
2022 年第四季度新能源汽车板块高景气度仍将维系,短期疫情扰动因素边际趋弱,长期新能源车需求向好趋势不改。从细分赛道看,负极、隔膜、导电剂等赛道供需格局当前偏紧,竞争格局和公司盈利能力较为出色;同时电池厂商在向下游传导成本的机制逐渐见效,叠加部分中游材料价格趋势向下,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2-11-15]
10 月环比下滑属于季节性因素:欧洲八国新能源汽车环比-17%,主要原因系特斯拉在季末集中出货,同时叠加英国在3 月和9 月属于车牌更换季,故欧洲新能源车在9 月注册量较高,10 月两因素均回归常态水平,高基数下环比下滑较为明显。剔除英国之后,欧洲七国环比-9%,符合预期。
[汽车制造业] [2022-11-13]
预计 2023 年补贴退坡影响有限,当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约 900 万辆。目前,据乘联会数据,2022 年 1-8 月,国内纯电动乘用车销量 TOP10 车型中,有 3款不依赖补贴,分别为五菱宏光 mini EV、Model Y、QQ 冰淇淋(续航标准不满足补贴标准或者售价>30 万元),其他车型单车补贴均在 1 万元左右,占补贴前售价比例仅在 4%-11%之间。考虑到今年部分新发车型的交付要等到 2023年春节前后,且部分车企对于今年年内未交付订单将补偿 2023 年后的补贴差额,该部分订单有望在 2023 年 Q1 交付,明年 Q1 补贴退坡后产生的负面影响料可控,预计今年 Q4 补贴退坡的冲量对明年 Q1 销量的透支效应要弱于过往年份。我们预测 2023 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 900 万辆,同比+31%。
[汽车制造业] [2022-11-13]
本篇报告将重点答以下核心问题,1)受影响下的新势力品牌,其产品&渠道政策有无调整?2)国产新势力竞争加剧下,主流新势力的布局重点?3)店销表现与品牌定位之间的结合,新势力如何构建?通过对门店数量、销售能力的拆分和销售能力与门店扩张策略匹配等方法,我
们认为未来新势力车企在保持产品力稳步迭代的同时,自身产品矩阵需要与渠道拓展节奏相匹配,充分发挥渠道和销售能力的成熟效应,才可以保证新势力车企未来在国内市场的脱颖而出。
[汽车制造业] [2022-11-13]
中国汽车零部件在特斯拉产业链的机遇持续升级。特斯拉产销上行、工艺制造革新,会提供更多的供应机会,进而催生上游零部件格局变化。在特斯拉体系内获得成功的企业,一方面伴随特斯拉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获得了电动化的先发优势,更有利于横向突破进入其它电动车企体系,包括中国新势力、中美欧传统车企的电动转型。
[汽车制造业] [2022-11-11]
比亚迪领跑行业,新能源强势增长。2022 前三季度,在政策支持下,乘用车零售1487.3 万辆,同比+2.4%,新能源387 万辆,同比+112%,自主份额提升到46%。Q2 产业链供应不够顺畅,对产销抑制不小。销售端:购置税减征从2022 年6 月起执行,对Q3 刺激明显,单季度销量561 万辆(同比+23.5 %,环比+29.2%),新能源车163 万辆(同比+102%,环比39%)。受益于核心车型放量,比亚迪单季度同比快速增长,增速达160%,领跑行业。盈利端:Q2 起,部分车型涨价且原材料成本下行,叠加自主车企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并持续提升费控水平,部分车企毛利率和净利率得到较好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