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3-03-04]
国内新能源车快速增长驱动配套设施提速发展。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预计2023年将达2100万辆,到2025年将增加至4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不断增大,加快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充电桩产业政策不断推出,要求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2022年全国新增充电桩259.3万台,保有量为521万台,同比增长99.07%,车桩比为2.5。假设到2025年车桩比下行至2,则距离当前有约1500万台的缺口。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3-03-04]
新能源车出口量的高增速持续&滚装船运力供给强约束共同作用,2023 年汽车滚装船运价有望进一步上行。综合考虑船队老龄化会带来的效率损失、拆解及闲置运力等供给端因素,我们预计2023 年、24 年全球滚装船运力同比增长为0.9%、5.7%。我们预测2024 年新船交付量占当前15 岁以上老旧船舶63.5%,新船订单仍无法满足老旧船舶替换需求,因此无需过度悲观,料2024 年全球滚装船供需增速差仍为正。新能源出口车型款式扩容,海外爆款车型增多、累积竞争优势,有望推动中国车企在各大洲销量占比持续提升,料未来3 年全球海运汽车同比增速7.3%、5.9%、5.7%,其中2023 年滚装船供需增速差有望超过6pcts,将进一步推升滚装船运价。我们继续推荐油运和滚装船业务迎周期弹性释放的招商轮船。同时建议关注同样受益滚装船向上周期的特种船龙头中远海特。
[汽车制造业] [2023-03-04]
重卡股市场表现与行业景气度紧密相关。从中国重汽、潍柴动力的股价复盘来看,重卡股超额收益往往与行业销量增速表现显著相关。我们认为,好的估值体系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估值区间稳定;2)估值变动方向稳定、可跟踪,如与净利润(ROE)变动方向完全一致或相反。基于以上标准,考虑工程机械类公司的盈利波动大的特点,我们认为PB-ROE 是比PE TTM 更好的估值体系。
[汽车制造业] [2023-03-04]
新能源续航需求加速轻量化,打开铝合金市场空间。新能源三电增加车重、降低续航,带来轻量化需求。铝合金的性能、密度、成本和可加工性等综合优势突出,是现阶段最佳的轻量化材料之一。车用铝合金以压铸工艺为主,目前底盘、车身、刹车系统等用铝转化比率较低,2030年单车铝合金用量相较于2021年有望翻倍增长,假设用铝单价不变,结合我们的汽车销量测算,得到2025年国内汽车用铝量有望达653万吨,汽车铝合金市场规模有望达2610亿元,较2021年增长67%,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拉动铝合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汽车制造业] [2023-03-04]
节后销量回暖如期而至,预计3 月乘用车销量将步入正轨。乘联会预测2 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销量为135.0 万辆,同比增7.2%,环比增4.3%;新能源汽车零售约为40.0 万辆,同比增46.6%,环比增20.3%,渗透率约为29.6%。2 月乘用车销量与我们此前预测一致,节后乘用车市场回暖趋势显现。随着新一轮地方政府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密集出台刺激终端需求,叠加多城在2 月下旬至3 月开展春季车展,客流量将明显回升。我们预计在低基数、消费回暖、车企促销和政策预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3 月乘用车销量有望正式步入正轨。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3-03-04]
2022 年初至本报告期末,电力设备行业累计下跌18.09%,沪深300 指数累计下跌14.81%,电力设备行业累计跑输3.28Pct。电力设备的六个申万二级子行业中只有其他电源设备Ⅱ上涨,累计上涨4.97%,其余均在下跌,其中电池累计跌幅最大,为32.17%。重点跟踪的两个三级子行业锂电池、电池化学品全部下跌,跌幅分别为32.10%、34.37%。电力设备行业整体表现较差。
[汽车制造业] [2023-03-03]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火爆,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688 万辆, 增长超90%,行业增速快。此外,还应当注意,国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 巨大:当前欧洲市场、美国市场可选车型缺乏,随着新款车型陆续推出, 欧洲市场、美国市场也将会展现活力、百花齐放。建议关注能够进入国际 供应链的动力电池、锂电材料龙头公司,这些公司可以受益于国外新能源 汽车放量。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汽车制造业] [2023-03-02]
传统重卡前五份额稳固,“新势力”在电动领域迎来突围机会。2021-2022 年换电重卡销量前三企业均为汉马、红岩、徐工,CR3 分别为67%、51%。在重卡全行业排名当中,汉马位于前十之外,红岩、徐工分别列第9、10,而传统5 家头部企业多年来份额一直维持合计8 成左右,而6-10 名位置相对波动但差距较小。商用车推广中客户口碑是较为重要的一环,也是传统优势重卡企业维持领先地位的原因之一,而在电动重卡领域,汉马、红岩、徐工等“新势力”或可凭借先发优势提前建立市场口碑,产品可靠性、耐久性受市场验证后也可助力其进一步推广。
[汽车制造业] [2023-03-02]
根据电机位置和不同电机位置组合方式,混动技术可分为串联、并联、串并联、功率分流四条路线,在功率分流架构方面,丰田的行星齿轮功率分流专利和行星齿轮加工制造难度限制了国内自主厂商的跟进,在P2 电机架构上,欧美厂商擅长的离合器技术和换挡拨叉的控制平顺性技术是国内车企自主研发难以解决的问题,多因素最终促使P1+P3 的串并联结构成为今天国内主流混动技术路线。
[汽车制造业] [2023-03-02]
汽车智能化配置具有较强的消费升级属性,是车企产品实现差异化的重要方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以及智能化内外饰等系统具有显著的增配趋势。智能驾驶系统是汽车智能化的关键指标,在成本下降和行泊一体优化方案的推广下,预计L2/L2+级别产品是未来渗透提升的核心驱动力;高阶智驾大算力产品加速推广,主力自主品牌高端化,铺垫未来L3以及以上智驾需求。根据我们测算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系统渗透率快速上行,且ASP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重点关注HUD、空气悬架和全玻璃车顶等典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