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1-12-06]
方形电池具有成组效率很高,能量密度高等特点,预计未来仍然是行业主流。4680电池采用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同时可以适配CTC,减少结构件用量,可大幅降低电池成本,预计占比将提升。电化学变化不大,主要是机械件变成对称性的圆形类结构,产品量产的难点集中在机械件的热扩散、防短路和可靠性的开发中。与方壳相比,从单侧出极耳变成双侧出极耳后,对模具和定位等设备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机械件公司以立式冲压为主,生产精度更高但是生产节拍较慢,每分钟产出60件左右。易拉罐生产技术是立式拉伸冲压,与圆柱电池对称性、标准化、低成本的产品需求同源,每分钟产出1200件,高效生产是卧式冲压切入新能源赛道的关键契机,预计21-25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64%。
[汽车制造业] [2021-12-05]
看好空气悬架国产化渗透,推荐空气悬架国产化供应商。空悬系统技 术壁垒较高,目前空气悬架市场主要由大陆集团、威巴克、AMK 等 外资供应商占据,国内参与者较少。近年来随着国内整车企业的供应 链不断开放,以及国内零部件公司在技术上的进步,空气悬架供应商 通过产品研发、并购海外业务等方式形成相关核心技术,凭借成本优 势,打破外资垄断局面。我们看好空气悬架国产化替代的发展,以及 国内新能源与智能化背景下需求的爆发,目前在核心技术、客户资源 等方面有优势的国内供应商企业,推荐标的中鼎股份、保隆科技、拓 普集团,受益标的天润工业。
[汽车制造业] [2021-12-05]
2021年 1-10月国内累计销售汽车 2097.0 万辆,同比增长 6.4%。疫情影响减弱, 芯片短缺逐步缓解,国内汽车销量有望回暖, 并迎来持续上行周期。 我们预计 2022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2785 万辆(+7.0%) ,其中乘用车 2300 万辆(+8.6%), 商用车 485 万辆(-0.4%) 。 1)整车领域, 乘用车企销量表现分化,综合竞争 力强、产品周期向上的车企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推荐长城汽车、 长安汽车,关 注广汽集团、上汽集团; 2)零部件领域, 随着销量回暖,业绩有望恢复并与 估值形成双击, 建议布局产品升级、客户拓展以及低估值修复的个股,推荐银 轮股份、 福耀玻璃、 精锻科技、华域汽车等,关注腾龙股份、 继峰股份等; 3) 新能源领域, 我们预计 2022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480万辆(+41.2%) , 长期高增长确定性强。推荐国内龙头比亚迪与受益特斯拉及大众 MEB国产的均 胜电子、拓普集团, 关注旭升股份、 三花智控等; 4)智能网联领域, ADAS及 智能座舱渗透率快速提升, L3 车型量产有望带动激光雷达、 域控制器及线控 底盘爆发,推荐均胜电子、 拓普集团、 伯特利,关注德赛西威、华阳集团、 湘 油泵等。 考虑到汽车板块景气度持续上行, 新能源及智能网联前景看好,维持 强于大市评级。
[汽车制造业] [2021-12-05]
2021 年 11 月新势力交付量发布,据各公司披露数据:小鹏 15,613 辆,同比+269.6%,环比+54.0%;理想 13,485 辆,同比 +190.2%,环比+76.3%; 蔚来 10,878 辆,同比+105.6%,环比 +196.6%; 合众 10,013 辆,同比+371.9%,环比+23.5%;极氪 2,012 辆;岚图 1,139 辆。
[汽车制造业] [2021-12-05]
大众 ID 系列、 小鹏、理想、 蔚来、 埃安等新能源汽车产品/品牌发布 11 月终端销量: 大众 ID 系列交付 14167 台,环比+11%; 小鹏汽车交付 15613 台,环比+54%;理想汽车交付 13485 台,环比+76%;蔚来汽车 交付 10878 台,环比+197%;哪吒终端交付 10013 台,环比+24%;埃 安汽车交付 14566 台,环比+10%;极氪汽车交付 2012 台,环比增加 9 倍;岚图汽车交付 1139 台,环比+13%。
[汽车制造业] [2021-12-05]
行业贝塔: 缺芯背景下整车降至三年库存低位,汽车行业是明年增长确 定性较高的行业(预计 10-15%行业产销增速),利润端在原材料、海运 及芯片缓解背景下弹性更大。 产业趋势 1:电动化智能化增量零部件, 包括沿电流的动力电池、多合一电驱动、线束线缆连接器、小三电、中 小微电机电控;沿数据流的传感器、存储及计算芯片、域控制器、线控 制动及转向、空气悬架、交互件(车灯、车机、玻璃、声学等)。 产业 趋势 2: 自主品牌崛起,本轮自主品牌崛起不同于 2016 年,三电底层技 术支持下,自主车企在组织架构、供应链完善程度、商业模式等全面赶 超合资,看好强势自主产业链。
[汽车制造业] [2021-12-05]
电动化: 2021年10月动力电池装机量环比下降16%, 同比提升107%。 电动车销量稳步提升, 2021年10月电动车渗透率为15%。 据我们测算(下同) , 分价格带看, 10万以下 及25-35万乘用车电动化渗透率显著高于其它价格带。 动力电池装机量方面, 根据GGII, 2021年10月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3.04GWh,环比下降16%, 同比提升107%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1-12-03]
上半年风力发电业绩大幅增长;绿电交易机制打开盈利空间,平价项目为主的新能源运营商充分受益;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抽水蓄能建设规划相关政策或征求意见稿相继出炉,氢能地方发展规划相继落地,电力系统转型建设加速,电力建设龙头订单需求稳步提升。
[汽车制造业] [2021-11-30]
Rivian基于其R1滑板式底盘平台,不断拓展品类:公司面向消费市场目前有三款车型,R1T皮卡、R1S SUV, 还有基于相同平台推出的纯电货车EDV(已获亚马逊100,000辆订单),我们认为公司正在逐渐构建垂直整合的 生态系统,使其车辆技术平台、数据云平台、产品开发、运营以及客户服务能够结合在一起。基于数据,公司将 能够加快产品迭代周期、提升成本优势,获取更好的客户体验,值得重点关注。
[汽车制造业] [2021-11-30]
我们在21 年7 月份发布的报告《新格局下乘用车行业系列报告之八: 新机遇,新路径下的中国品牌向上》中提到:驱动技术路径的选择与储 备或将成为推动中国品牌份额提升的核心变量。为逐步验证此逻辑,我 们开启本系列报告,将以月度为频率,通过对国内终端销量的研究,跟 踪分析驱动技术路径变迁对中国品牌份额拉动的效果,进一步论证销 量和价格双维度视角下的中国品牌全面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