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3-03-23]
[汽车制造业] [2023-03-20]
[汽车制造业] [2023-03-18]
行业景气度跟踪:产批零表现基本符合预期。乘联会口径:2 月狭义乘用车产量实现166.4 万辆(同比+11.2%,环比+23.6%),批发销量实现161.8 万辆(同比+10.2%,环比+11.7%)。交强险口径:2 月行业交强险口径销量为123.2 万辆,同环比分别+10.4%/-0.7%。中汽协口径:2 月乘用车总产销分别实现171.5/165.3 万辆,同比分别+11.8%/+11.2%,环比分别+22.8%/+12.5%。出口方面:2 月中汽协口径乘用车出口27.1 万辆,同环比分别为+85.6%/+8.4%。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出口同比上升明显。展望2023 年3 月:3 月工作日较2 月增加3 天有助产销安排+终端需求进一步恢复综合影响下我们预计3 月行业产量为233 万辆,同环比分别+27.8%/+40.0%;批发为227 万辆,同环比分别+24.9%/+40.0%。新能源批发预计62.4 万辆,同环比分别+37.1%/+25.8%。交强险零售预计147.8 万辆,同环比分别+4.8%/+20.0%。
[汽车制造业] [2023-03-18]
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降价潮,特斯拉率先降低全系国产车型价格,其他新能源汽车新势力跟随降价,近期降价潮蔓延至燃油汽车市场。降价对产业链材料的影响具有多面性,一方面可能挤压产业链材料曾经的高利润环节,我们认为短时间内锂电铜箔和铝箔加工费、锂盐价格会继续承压。另一方面,汽车多销促进对上游材料的需求。此外,降本思路下,车企对减少材料耗用量的需求或趋于迫切,有利于一体压铸、镁合金、复合材料等新技术的应用和进一步渗透;上周小金属及新能源相关金属板块与金属价格均表现不佳,其中石英板块上涨或系石英坩埚紧缺行情推动。
[汽车制造业] [2023-03-16]
[汽车制造业] [2023-03-15]
复合集流体的基材对电池性能具有直接影响,在性能上,PP 优于PET;成本 上,PET 占优;规模化角度看,PP 难度高于PET。而下游客户(电池厂)会 综合性能、成本、规模化和应用场景等因素进行选择。看好复合集流体行业发 展,推荐PP 基膜企业东材科技、铜峰电子,建议关注国风新材。
[汽车制造业] [2023-03-15]
电驱动系统是电动车的“心脏”,我们预计2025 年市场空间将超3000 亿,多电机化和轻混是预期差主要来源。技术方面,预计在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技术引领下,电驱动行业将掀起技术变革,呈现出新技术加速渗透、供应及材料端降本和集成化三大趋势,建议关注以上三大趋势带来的投资机会。
[汽车制造业] [2023-03-15]
受多方因素影响,众车企中短期业绩承压,行业竞争加剧。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和乘用车降价潮的双重影响,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2023 年前两月车市相对低迷。同时众车企在年初均给出较为乐观的增长预期,力图抓住2023 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关键窗口期,实现销量扩张与市占率提升,从而带来规模效应与口碑效应。中短期内价格战将变得不可避免。
[汽车制造业] [2023-03-14]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型汽车,在世界范围内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形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欢迎,新能源汽车朝着能源使用多元化、动力系统电气化、尾气净化等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当今人类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其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的节能、环境保护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新能源汽车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科学而严谨的预测,可供有关单位及业界人士参考。
[汽车制造业] [2023-03-14]
近年来,发展绿色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国落实碳中和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东盟市场因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逐渐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出海”布局的热土,特别是一些售价相对较低的国产性价比高的车型,已经开始在东盟开辟“走量”的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