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3-04-23]
在“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得益于完善的政策体系推动和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10%,也就是说我国汽车增量中新能源化的比例已经超过10%,预计到2025年超过30%。
[汽车制造业] [2023-04-21]
促销政策刺激下产销量有所恢复,延续性有待观察;汽车出口延续高增长,或为今年的亮点。中汽协4 月11 日发布数据,2023 年3 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8.4 万辆和245.1 万辆,环比分别+27.2%和+24.0%,同比分别+15.3%和+9.7%,产销增长今年首次转正。其中,汽车出口36.4 万辆,环比+10.6%,同比+110.0%,已连续8 个月保持在30 万辆以上的高水平,延续高增长态势。今年1-3 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1.0 万辆和607.6 万辆,同比分别-4.3%和-6.7%,较去年同期小幅下滑,主要系因传统燃油车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同时退出带来的负面影响所致。
[汽车制造业] [2023-04-07]
3 月第3 周订单较M3W2、M2W3 整体改善,主要得益于部分自主品牌限时补贴活动,以及部分新势力、自主品牌的新车型发布贡献,前3 周的新能源终端需求部分边际改善,整体平稳修复。3 月第3 周交付较M3W2、M2W3有所放缓,前3 周整体交付节奏相较2 月同期上升,主要系换代车型产能爬坡,以及此前部分车企在手订单降低放缓交付节奏所致。
[汽车制造业] [2023-04-06]
[汽车制造业] [2023-04-0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4-04]
报告期内电力设备行业指数涨幅为-2.91%,跑输沪深300 指数4.42Pct。电力设备申万二级子行业电机Ⅱ、电网设备、其他电源设备Ⅱ、电池、风电设备、光伏设备涨跌互现,分别变动2.34%、0.75%、-1.06%、-2.32%、-3.49%、-6.27%。重点跟踪的三级子行业锂电池、电池化学品均在下跌,分别下跌2.39%、2.03%。2022 年初至本报告期末,电力设备行业累计下跌26.45%,沪深300 指数累计下跌18.49%,电力设备行业累计跑输7.96Pct。电力设备的六个申万二级子行业均在下跌,其中电池累计跌幅最大,为36.03%。重点跟踪的两个三级子行业锂电池、电池化学品全部下跌,跌幅分别为34.52%、39.41%。电力设备行业整体表现较差。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4-02]
投资建议:1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40.8 万辆,同环比-6%/-50%,基本符合 预期。特斯拉引发降价潮,3-4 月预计车企订单/销量恢复,我们预计23 年销量有望达950 万辆,同增38%。全面看好电动车板块反转,第一条 主线看好盈利向上叠加储能加持的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 亚迪、派能科技、鹏辉能源,关注欣旺达、蔚蓝锂芯;第二条为格局较 好、盈利稳定的龙头:结构件(科达利)、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 负极(璞泰来、杉杉股份,关注尚太科技、贝特瑞、中科电气)、铝箔 (关注鼎胜新材);第三条为盈利下行但估值低的电解液(天赐材料、 新宙邦,关注多氟多)、铁锂(德方纳米)、前驱体(中伟股份、华友钴 业)、三元(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振华科技,关注厦钨新能)、铜箔(嘉 元科技、诺德股份);第四为价格持续维持高位低估值的锂(关注天齐 锂业、赣锋锂业等)。
[汽车制造业] [2023-04-02]
3 月首周订单较2 月同期显著回升,较上周微降,其中部分新势力因降价订 单明显改善。具体来看,M3W1 订单相较上周M2W4 下降2%至7%,较 M2W1 增加26%至31%。近期部分车企进行降价,我们认为3 月为一季度收 尾,在进入新车型发布周期、4 月上海车展前,或进入车企降价密集期,另 外配合终端限时优惠政策、金融政策、地方消费券等政策优惠,有望刺激短 期需求。3 月首周交付较上周有所回落,但随着在手订单逐步累积叠加新车 型陆续开启交付,本月交付量有望稳步抬升。
[汽车制造业] [2023-03-26]
2 月沪深300 指数下跌2.1%,申万汽车指数下跌0.7%,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1-2 月累计销售362.5 万辆,同比下降15.2%。2 月汽车销售197.6 万辆,同比增长13.5%、环比增长19.8%;其中乘用车销量165.3 万辆,同比增长10.9%、环比增长12.5%,主要是春节假期时间差异导致同环比基数较低所致。商用车销售32.4 万辆,同比增长29.1%、环比增长79.4%,客车及卡车同环比均增长。2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52.5 万辆,同比增长55.9%,销量恢复快速增长,批发、零售渗透率分别为30.6%、31.6%。目前车市整体需求偏弱,部分车型降价幅度较大,消费者观望情绪重,预计3 月销量同环比均有所下降。后续车型价格逐步稳定,消费者观望情绪缓解,预计汽车销量有望实现增长。
[汽车制造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