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945 篇 当前为第 292 页 共 295

所属行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 2911.超声激励-光纤光栅传感的板结构损伤识别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1-15]

    为实现利用光纤光栅代替压电陶瓷进行固体中超声波信号的检测和结构损伤的识别,搭建了超声激励-光纤光栅检测系统.系统采用超声波探伤仪激励超声探头从而在薄板中产生超声波,利用粘贴型光纤光栅对超声波进行测量,用基于可调激光光源的解调系统实现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解调.分析了该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论推导了其输出电压与所测超声应变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首先,将该装置用于5052铝合金板中超声波声轴线声强分布特征的研究,验证了该装置用于板中超声波信号测量的可行性;然后,利用该装置分别进行5052铝合金板中2处直径为6 mm的孔缺陷的检测,实验证明,当板中出现孔缺陷时,光纤光栅所测波形中将出现新的波包,可通过损伤前后新增波包到来的时刻确定孔的位置,两孔的缺陷定位偏差分别为3.3 mm和0.8 mm.
    关键词:光纤光学;光纤光栅;超声激励;损伤识别
  • 2912.曲轴连杆颈圆度在线检测与补偿研究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1-15]

    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切点跟踪法磨削曲轴的圆度在线检测与补偿方法,针对连杆颈偏心运动特征提出基于V形基准块、自适应伸缩随动支撑架的圆度检测机构,以自适应支撑架的被动伸缩与摆动抵消连杆颈检测过程偏心运动,实现V形基准块上测量探头与连杆颈的连续、可靠接触.从运动学角度分析了检测过程探头测量角的变化规律,并通过V形基准测圆法微变等效模型求解连杆颈圆度数据.基于切点跟踪法曲轴磨削运动模型建立了连杆颈圆度偏差补偿函数,继而实现连杆颈圆度偏差的在线测量与实时补偿.圆度检测机构几何模型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实验室构建的测量装置样机以及曲轴磨削试样检测数据验证了所研究圆度在线检测与补偿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表明其在曲轴精密磨削应用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关键词:圆度检测;切点跟踪;曲轴磨削;误差补偿
  • 2913.GSM/TD-SCDMA双模扫频仪的研制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1-15]

    扫频仪是近年来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中广泛应用的新型测量仪器,针对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与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ess)双网融合优化的新需求,研究了双模扫频仪技术,介绍了其空时频三维盲检测的系统模型、工作流程以及测量速度分析、兼顾接收机与测量仪器双重特性的关键算法,论述了多通道射频前端与基带电路的硬件设计方案,并给出了主要功能与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和应用实例.研制的GSM/TD-SCDMA双模五频段扫频仪,可同时进行GSM与TD-SCDMA两个网络的测量,相比传统的单模路测设备,不仅提高了效能,而且降低了成本,结构更紧凑.
    关键词:扫频仪;扫频接收机;通信测量;网络优化;TD-SCDMA;GSM
  • 2914.基于弯曲法的AFM微悬臂梁弹性常数标定技术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0-15]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在微纳米尺度力学测量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微悬臂梁探针的弹性常数是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弯曲法是标定微悬臂梁弹性常数的一类重要方法,基于弯曲标定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实现方案,并研制了相应的标定系统.借助精密运动定位台使微悬臂梁接触超精密天平并产生弯曲,分别以天平和光杠杆机构同步测得接触力和梁的弯曲量,再根据胡克定律直接算得弹性常数.利用所研制的系统对多种型号的微悬臂梁进行了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测量相对标准差小于5%.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悬臂梁;弹性常数;标定;天平;光杠杆
  • 2915.一种绳驱动主动介入导管研究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0-15]

    针对现有介入导管能动性差、操作困难、盲区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驱动模块外置的绳驱动主动弯曲导管设计方案,制作了主动导管样机.利用D-H参数法及几何分析法建立了导管主动弯曲头端通用正反运动学模型,分析了连续弯曲头端各个关节的工作空间,并对主动导管通过岔口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基于仿真分析结果,对主动导管原型样机通过岔口的过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导管能依预期实现位姿调整并顺利通过岔口.表明所提出的导管主动位姿控制方案可行,数学模型正确.
    关键词:主动导管;绳驱动;介入诊疗;运动学;工作空间
  • 2916.灰度共生矩阵的快速实现和优化方法研究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0-15]

    灰度共生矩阵计算具有计算量大、计算延时长等缺点,严重影响计算的实时性.针对此问题在充分分析灰度共生矩阵计算并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快速计算灰度共生矩阵的并行算法和并行体系结构,利用图像中像素之间计算的可并行性,设计多个Processing Elements(PEs)对多个像素进行并行计算,可有效地实现灰度共生矩阵的快速计算.由于嵌入式可重配置硬件平台资源有限,对灰度共生矩阵计算性能进行优化的同时还对资源消耗进行优化.通过对计算延时(latency)和资源消耗(area)的分析,建立新的优化目标函数,实现了性能和资源折衷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灰度共生矩阵;并行计算;优化设计;计算性能;资源消耗
  • 2917.输气管道内检测器压力-速度模型及速度调整策略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0-15]

    内检测器的运行速度在输气管道无损检测过程中会影响数据检测的精度.针对内检测器运行速度调节问题进行研究,内检测器速度调节可以看作不同稳态条件下速度的变化.将漏磁内检测器与上下游气体视为一个整体,并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分析了平稳状态下管道压力与内检测器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内检测器的压力-速度模型.通过所建立的压力-速度模型,计算出管道不同稳态条件下的内检测器速度,并以此作为内检测器速度调节的依据.通过在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模拟运行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内检测器的运行速度并可以有效的进行速度调节.
    关键词:输气管道;内检测器;压力-速度模型;流场;速度调节
  • 2918.ATE可计量性信息流建模与分析研究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0-15]

    针对许多测试设备无法进行计量校准的现状,以自动测试设备(automatic test equipment,ATE)为研究对象,在装备“五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计量性的概念,并对可计量性的内涵进行分析,提出了它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以ATE原位校准为例,按照仪器的精度等级确定计量链;参照测试性建模的思想,以校准信息流的方向建立ATE可计量性模型;通过分析ATE可计量性的超差——校准矩阵,对ATE可计量性指标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该理论的可行性.
    关键词:自动测试设备;可计量性分析;信息流模型;相关矩阵
  • 2919.薄膜硅光伏组件的漏电通道模型及绝缘电阻的定量测试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0-15]

    为了研究薄膜硅光伏组件在高电压下的绝缘失效机制,建立了一个薄膜硅组件的漏电通道模型,并定量测试组件在湿热(damp heat,DH)实验前后各漏电通道的绝缘电阻,采用了独特的措施来避免各漏电通道之间的相互干扰,获得了较准确的结果.在DH实验之前,组件边缘的绝缘电阻比前后玻璃高20倍至2个数量级,前后玻璃处的漏电决定了组件绝缘性能.经过1 000h的DH实验之后,边缘绝缘电阻大幅下降约2个数量级,成为小面积(300 mm×300 mm)组件绝缘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大面积(1300mm ×1 100 mm)组件中,前后玻璃在很多情况下仍是组件漏电流的主要通道.
    关键词:薄膜光伏组件;漏电通道;绝缘电阻;定量测量
  • 2920.二维和三维视觉传感集成系统联合标定方法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0-15]

    为了解决激光雷达三维深度与摄像机二维图像信息融合的关键问题,建立二者的映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实体特征匹配的三维激光雷达与摄像机集成系统的联合标定方法.首先在三维激光雷达与摄像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取靶标平面在激光雷达和摄像机坐标系中的平面特征,利用平面特征约束求解两坐标系之间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的初值,为了降低噪声影响,使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优化结果.分别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在自制的集成传感系统上的标定实验,残差深度比达到0.2%,并使用标定结果对激光点云和摄像机图像进行数据融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三维激光雷达;信息融合;联合标定;平面特征
首页  上一页  ...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