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1.卷绕系统中一种张力智能观测器的设计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1-15]
卷绕系统中很多参数具有非线性和时变性,这些参数(如卷辊半径)增加了张力控制难度.根据智能控制中的专家推理策略和控制理论中的状态观测器设计方法,给出了一种由在线特征辩识驱动的多模式状态观测和参数修正的2级耦合式卷绕系统智能张力观测器,并以张力观测值对控制系统实现前馈补偿.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该观测器后,对于系统扰动,张力控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一定范围内主调速辊速度变化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影响较小.总之,该方法能较好处理卷绕系统的非线性及时变特性,控制结果较好地满足了工艺要求.
关键词:状态观测器;时变控制系统;卷绕系统;智能控制
-
2942.CMP过程多变量免疫预测R2R控制方法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1-15]
为了解决多输入多输出和产品质量不易在线测量的化学机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过程R2R(run-to-run)控制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Bayes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BLS-SVM)预测模型和克隆选择免疫多目标滚动优化算法的CMP过程多变量R2R预测控制器BSVMPR2R.由LS-SVM和贝叶斯证据框架(Bayes evidence framework,BEF)方法分别构建材料去除率(material removal rate,MRR)和晶圆内非均匀度(within-wafer nonuniformity,WIWNU)的BLS-SVM预测模型,解决了线性预测模型的失配问题;通过预测误差对后续批次过程扰动和漂移进行在线估计实现反馈校正,提高了预测模型精度;将多变量控制问题转化为基于2个预测模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由克隆选择免疫多目标滚动优化算法求解最优控制律提高了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BSVMPR2R控制器的性能优于双指数加权移动平均(double exponential weighted moving average,dEWMA)多变量控制器,抑制了CMP过程扰动和漂移的影响,显著降低了MRR和WIWNU的均方根误差.
关键词:化学机械研磨;R2R控制;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贝叶斯证据框架;克隆选择;预测控制
-
2943.曲轴连杆颈圆度在线检测与补偿研究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1-15]
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切点跟踪法磨削曲轴的圆度在线检测与补偿方法,针对连杆颈偏心运动特征提出基于V形基准块、自适应伸缩随动支撑架的圆度检测机构,以自适应支撑架的被动伸缩与摆动抵消连杆颈检测过程偏心运动,实现V形基准块上测量探头与连杆颈的连续、可靠接触.从运动学角度分析了检测过程探头测量角的变化规律,并通过V形基准测圆法微变等效模型求解连杆颈圆度数据.基于切点跟踪法曲轴磨削运动模型建立了连杆颈圆度偏差补偿函数,继而实现连杆颈圆度偏差的在线测量与实时补偿.圆度检测机构几何模型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实验室构建的测量装置样机以及曲轴磨削试样检测数据验证了所研究圆度在线检测与补偿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表明其在曲轴精密磨削应用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关键词:圆度检测;切点跟踪;曲轴磨削;误差补偿
-
2944.GSM/TD-SCDMA双模扫频仪的研制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1-15]
扫频仪是近年来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中广泛应用的新型测量仪器,针对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与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ess)双网融合优化的新需求,研究了双模扫频仪技术,介绍了其空时频三维盲检测的系统模型、工作流程以及测量速度分析、兼顾接收机与测量仪器双重特性的关键算法,论述了多通道射频前端与基带电路的硬件设计方案,并给出了主要功能与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和应用实例.研制的GSM/TD-SCDMA双模五频段扫频仪,可同时进行GSM与TD-SCDMA两个网络的测量,相比传统的单模路测设备,不仅提高了效能,而且降低了成本,结构更紧凑.
关键词:扫频仪;扫频接收机;通信测量;网络优化;TD-SCDMA;GSM
-
2945.超声激励-光纤光栅传感的板结构损伤识别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1-15]
为实现利用光纤光栅代替压电陶瓷进行固体中超声波信号的检测和结构损伤的识别,搭建了超声激励-光纤光栅检测系统.系统采用超声波探伤仪激励超声探头从而在薄板中产生超声波,利用粘贴型光纤光栅对超声波进行测量,用基于可调激光光源的解调系统实现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解调.分析了该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论推导了其输出电压与所测超声应变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首先,将该装置用于5052铝合金板中超声波声轴线声强分布特征的研究,验证了该装置用于板中超声波信号测量的可行性;然后,利用该装置分别进行5052铝合金板中2处直径为6 mm的孔缺陷的检测,实验证明,当板中出现孔缺陷时,光纤光栅所测波形中将出现新的波包,可通过损伤前后新增波包到来的时刻确定孔的位置,两孔的缺陷定位偏差分别为3.3 mm和0.8 mm.
关键词:光纤光学;光纤光栅;超声激励;损伤识别
-
2946.基于Biogeography的SoC测试Wrapper扫描链设计算法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1-15]
基于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的系统级芯片的测试已成为SoC(system on chip)发展中的瓶颈,提出了一种采用BBO(biogeography based optimization)算法的Wrapper扫描链设计方法,使得Wrapper扫描链均衡化,从而达到IP核测试时间最小化的目的.本算法基于群体智能,通过实施迁徙操作和变异操作,实现Wrapper扫描链均衡化设计.本文以ITC'02 Test benchmarks中的典型IP核为实验对象,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相比BFD(best fit decrease)等算法,能够进一步缩短Wrapper扫描链,从而缩短IP核测试时间.
关键词:生物地理学;wrapper扫描链;SoC测试
-
2947.基于弯曲法的AFM微悬臂梁弹性常数标定技术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0-15]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在微纳米尺度力学测量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微悬臂梁探针的弹性常数是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弯曲法是标定微悬臂梁弹性常数的一类重要方法,基于弯曲标定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实现方案,并研制了相应的标定系统.借助精密运动定位台使微悬臂梁接触超精密天平并产生弯曲,分别以天平和光杠杆机构同步测得接触力和梁的弯曲量,再根据胡克定律直接算得弹性常数.利用所研制的系统对多种型号的微悬臂梁进行了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测量相对标准差小于5%.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悬臂梁;弹性常数;标定;天平;光杠杆
-
2948.一种绳驱动主动介入导管研究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0-15]
针对现有介入导管能动性差、操作困难、盲区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驱动模块外置的绳驱动主动弯曲导管设计方案,制作了主动导管样机.利用D-H参数法及几何分析法建立了导管主动弯曲头端通用正反运动学模型,分析了连续弯曲头端各个关节的工作空间,并对主动导管通过岔口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基于仿真分析结果,对主动导管原型样机通过岔口的过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导管能依预期实现位姿调整并顺利通过岔口.表明所提出的导管主动位姿控制方案可行,数学模型正确.
关键词:主动导管;绳驱动;介入诊疗;运动学;工作空间
-
2949.灰度共生矩阵的快速实现和优化方法研究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0-15]
灰度共生矩阵计算具有计算量大、计算延时长等缺点,严重影响计算的实时性.针对此问题在充分分析灰度共生矩阵计算并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快速计算灰度共生矩阵的并行算法和并行体系结构,利用图像中像素之间计算的可并行性,设计多个Processing Elements(PEs)对多个像素进行并行计算,可有效地实现灰度共生矩阵的快速计算.由于嵌入式可重配置硬件平台资源有限,对灰度共生矩阵计算性能进行优化的同时还对资源消耗进行优化.通过对计算延时(latency)和资源消耗(area)的分析,建立新的优化目标函数,实现了性能和资源折衷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灰度共生矩阵;并行计算;优化设计;计算性能;资源消耗
-
2950.ATE可计量性信息流建模与分析研究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3-10-15]
针对许多测试设备无法进行计量校准的现状,以自动测试设备(automatic test equipment,ATE)为研究对象,在装备“五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计量性的概念,并对可计量性的内涵进行分析,提出了它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以ATE原位校准为例,按照仪器的精度等级确定计量链;参照测试性建模的思想,以校准信息流的方向建立ATE可计量性模型;通过分析ATE可计量性的超差——校准矩阵,对ATE可计量性指标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该理论的可行性.
关键词:自动测试设备;可计量性分析;信息流模型;相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