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31.荧光增白纺织品的白度评价
[纺织业] [2014-11-11]
为减少纤维材料中含有天然或因后续加工过程中形成的黄色杂质,需要对纤维进行化学漂白和荧光漂白。为提高生产效率,基于白度视觉评估开发出白度指数公式,用于仪器对材料的白度进行测量。通过讨论荧光增白纺织品白度的视觉评估与仪器测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影响荧光增白纺织品仪器测量白度的可能因素;提出了优化白度的视觉评估与仪器测量之间相关性的可行性方案,以提高荧光增白纺织品仪器测量白度的准确性。
关键词:纺织品;荧光增白;白度测量;恰可察觉差
-
7932.应用DMF加合结晶的涤纶碱减量废渣中对苯二甲酸回收
[纺织业] [2014-11-11]
为有效回收涤纶碱减量废渣中的对苯二甲酸(TPA),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溶剂,经蒸馏提纯后,在降温过程中使溶液中的TPA以加合结晶的形式分离出来,然后将加合结晶产物烘干,使其分离出来,实现对TPA的回收。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酸值滴定法分析了回收产物的基团、纯度和酸值等。当蒸馏温度为164℃、烘干温度为105℃时,回收的TPA产品纯度接近于标准试剂,酸值达到了标准试剂的96.82%。研究结果表明,烘干温度对回收产物TPA有较大的影响,采用DMF溶剂通过加合结晶能够有效地回收碱减量废渣中的TPA。
关键词:对苯二甲酸;回收;N,N-二甲基甲酰胺;碱减量;加合结晶
-
7933.碳纳米管导电蚕丝的制备及其性能
[纺织业] [2014-11-11]
利用碳纳米管改性蚕丝,以蚕丝体积比电阻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及正交试验确定制备碳纳米管导电蚕丝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碳纳米管导电蚕丝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液pH值3.0,浴比1∶500,反应时间1.5 h,碳纳米管质量分数0.07%,温度70℃,此时蚕丝体积比电阻为7.15×10-3Ω·cm,导电性大幅提高。耐久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导电耐久性良好;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纤维表面均匀分布有颗粒状导电物质;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导电蚕丝的α螺旋与β折叠结构均有所增加;导电蚕丝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均有所下降,但不影响织物服用性能;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导电蚕丝结晶度有所下降,但幅度较小;TG分析结果表明,其热稳定性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碳纳米管;蚕丝;改性;导电
-
7934.应用草酸的天然染料印花织物白地上媒染剂的去除
[纺织业] [2014-11-11]
为探寻一种能去除天然染料印花加工织物白地上媒染剂的方法,研究了以草酸为去除剂去除铁离子媒染剂的可行性。通过测试流变性分析了草酸对合成龙胶糊的影响,通过测试织物白度和强力探讨了汽蒸温度、时间、湿度和草酸用量对媒染剂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草酸对合成龙胶糊料的流变性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可较好地去除白地处残留的铁离子媒染剂;去除的最佳条件为草酸用量0.35%~0.40%,汽蒸温度100℃,湿度100%,汽蒸时间8 min。
关键词:天然染料;印花;底色;媒染剂;草酸
-
7935.ZnO/TiO2皮芯厚度比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纺织业] [2014-11-11]
为探究ZnO/TiO2皮芯厚度比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同轴静电纺丝,通过控制皮芯溶液纺丝流率比获得了一系列不同皮芯厚度比例的ZnO/TiO2纳米纤维,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获得的纳米纤维是以钎锌矿ZnO为皮层和锐钛矿TiO2为芯层组成的。以ZnO/TiO2皮芯纳米纤维膜为光阳极膜组装了DSSC。结果发现,当皮芯纺丝流率比为1∶1时,皮芯纳米纤维直径约为154 nm,芯层约为90 nm,其染料吸附量最大,DSSC的光电转化效率最高,达到了5.47%,比纯TiO2纳米纤维组装的DSSC高约22%。
关键词:同轴静电纺丝;ZnO;TiO2;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
7936.端丙烯酰基聚硅氧烷合成及其对聚丙烯酸酯的改性
[纺织业] [2014-11-11]
以双端氨丙基聚硅氧烷和双端羟丙基聚硅氧烷为原料,分别与丙烯酰氯酰化反应,合成双端丙烯酰胺基丙基聚硅氧烷(diAAp-PDMS)和双端丙烯酰氧基丙基聚硅氧烷(diAOp-PDMS),并将其用于改性聚丙烯酸酯胶乳的合成。研究了合成因素对各自产率的影响,比较了2种改性有机硅单体合成产率及其改性胶膜和涂料印花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与丙烯酰氯发生酰化反应,双端氨丙基聚硅氧烷活性明显高于双端羟丙基聚硅氧烷。与diAOpPDMS相比,diAAp-PDMS合成产率高;改性胶膜疏水性高,断裂强度低,断裂延伸率大,断裂功略大;改性胶乳印花织物干、湿摩擦色牢度均可达到4级以上,手感柔软,其涂料印花性能总体优于diAOp-PDMS。
关键词: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酰化;印花
-
7937.棉纺细纱机后区牵伸力的在线检测
[纺织业] [2014-11-11]
为解决细纱牵伸过程中由于牵伸力与握持力不相适应而造成纺纱断头的问题,在分析牵伸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关于棉纺细纱机后区牵伸力的测定方法。运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棉纺细纱机后区牵伸力的数学模型及针对不同罗拉中心距时检测装置与纤维须条包围角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利用自主设计的棉纺细纱机后区牵伸力在线检测装置测得的后区牵伸力的变化曲线与Martindale J.G.的理论牵伸力变化曲线相吻合;能够真实反映后区牵伸力的大小及波动情况,可进行棉纺细纱机后区牵伸力的在线检测,为合理选择细纱牵伸工艺参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细纱机后牵伸区;牵伸力;包围角;在线检测;后区牵伸倍数
-
7938.气泡静电纺丝工艺与装置研究进展
[纺织业] [2014-11-11]
介绍了气泡静电纺丝技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学习与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综述了气泡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气泡静电纺丝原理、纺丝参数(电压、接收距离、气流流量、浓度/黏度、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电导率和表面张力)对纺丝过程的影响以及各种气泡静电纺丝装置的纺丝原理与优势。特别是气流气泡纺丝技术,利用气流代替高压静电的作用进行纺丝,更安全,简便,节能。研究发现,气泡静电纺丝技术具有设备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适用性广泛等优点,可推广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气泡静电纺;纳米纤维;气流气泡纺;蜘蛛纺丝;薄膜
-
7939.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对改性聚硅氧烷的影响
[纺织业] [2014-11-11]
为改善氨基硅油乳液漂油及其整理织物易黄变和疏水等问题,以双端环氧基聚硅氧烷和聚醚胺(ED-600)为原料,通过环氧基与胺基的亲核开环反应,合成一种嵌段型聚醚胺改性聚硅氧烷。研究了双端环氧基聚硅氧烷分子中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对环氧基转化率、乳液性能及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优化了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了改性聚硅氧烷乳液及其整理棉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当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为4 300时,环氧基转化率高;产物数均分子质量为1.73×10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改性聚硅氧烷乳液稳定不漂油,平均粒径为54 nm,粒径分布集中;与氨基硅油和侧链型聚醚改性氨基硅油相比,改性聚硅氧烷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性、亲水性以及较低的黄变性。
关键词:氨基硅油;聚硅氧烷;聚醚改性;柔软剂
-
7940.静电纺丝的模式
[纺织业] [2014-11-11]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静电纺丝模式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其中常规纺丝模式包括点-板、线-板、板-板静电纺丝;高效纺丝模式包括多喷头、无喷头静电纺丝;特殊纺丝模式包括同轴、近电场、离心静电纺丝。对各模式的纺丝特点、技术优缺点、适用性等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可为静电纺丝新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静电纺丝;常规纺丝模式;高效纺丝模式;特殊纺丝模式;离心静电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