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0071 篇 当前为第 793 页 共 1008

所属行业:纺织业

  • 7921.聚乳酸/聚乙醇酸新型纳米支架载药体系研制

    [纺织业] [2014-12-23]

    以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相容性和降解产物无毒性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PLGA载盐酸四环素(Tet)纳米纤维膜,制备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构及细胞与膜的黏附、生长情况;用紫外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药物的吸光度,并计算其释药速率;通过改良的Kirby-Bauer方法观察其体外抑菌性能。结果显示:不同载药量纳米纤维膜的平均直径在360~470 nm之间,无显著差异;载药量为10%的纳米纤维突释最大,在体外可持续释药27 d以上。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纳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瞬时、长效的抑菌活性。SEM结果显示人成骨样细胞MG-63与纳米纤维膜在支架上共培养后生长良好,表明其细胞相容性好。
    关键词: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纤维;盐酸四环素;静电纺丝;药物释放
  • 7922.全聚纺涤棉混纺纱内纤维的径向分布

    [纺织业] [2014-12-23]

    为研究全聚纺混纺纱中纤维的径向分布情况,采用环锭纺、网格圈型集聚纺和全聚纺3种方法纺制28.1 tex涤棉混纺纱线,运用哈氏切片器切取3种混纺纱线样本,借助MOTTC B1型显微镜观察并采集样本中2种纤维的分布状况图,结合汉密尔顿(Hamilton)指数的方法分析,得到全聚纺混纺纱内涤纶和棉纤维在纱截面内的内外转移趋势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利用传统环锭纺纺制的涤棉混纺纱,涤纶有明显向纱芯转移的趋势,而网格圈型集聚纺,涤纶向纱芯转移的趋势较传统环锭纺弱,全聚纺相对于网格圈型集聚纺而言,涤纶分布更加随机,并且涤纶有向纱外转移的趋势。
    关键词:全聚纺;涤棉混纺纱;纤维转移;径向分布
  • 7923.泡沫上浆与经纱预湿协同工艺的浆纱效果

    [纺织业] [2014-12-23]

    针对传统上浆方法存在浆料消耗多、能耗高等问题,研究了泡沫上浆-经纱预湿协同上浆新工艺,并将其与传统上浆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传统浆纱工艺与经纱预湿-泡沫上浆协同工艺在纱线的质量指标、纱线形态和织造效率上的差异,揭示新工艺方法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泡沫上浆-经纱预湿浆纱工艺在纱线增强率、减伸率、耐磨提高率、毛羽降低率等质量指标以及织造效率方面与传统浆纱工艺相近,但其上浆率明显低于传统上浆方式,而且在节省蒸汽能耗,降低退浆废水排放量以及节省退浆助剂方面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泡沫上浆;经纱预湿;浆料;浆纱质量;织造效率
  • 7924.接枝阳离子茧衣对印染废水中染料的吸附

    [纺织业] [2014-12-23]

    研究了2,3-环氧丙基三乙基氯化铵对茧衣接枝阳离子的改性,并研究了改性茧衣对3支活性染料、2支酸性染料和1支直接染料的吸附作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2,3-环氧丙基三乙基氯化铵主要接枝在茧衣的氨基上。粒子表面电位分析表明,改性茧衣表面电位从-56.2 m V提高到-23.2 m V。改性茧衣对废水中染料的吸附速率很快,大量吸附都在前2~4 min完成;改性茧衣对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的脱色率很高,对活性染料的脱色率稍弱;改性茧衣阳离子接枝率越高,对染料的吸附量越大。接枝率为0.31%~2.70%的改性茧衣对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及活性染料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6.0%~81.3%、31.2%~50.6%、5.16%~32.4%。由此表明,改性茧衣对染料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关键词:茧衣;接枝阳离子;印染废水;染料;吸附
  • 7925.第196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技发展

    [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 [2014-11-28]

    关键词:工程;科技论坛;生物;医用纺织材料
  • 7926.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行业运行总体平稳

    [纺织业] [2014-11-17]

    关键词:纺织行业;运行平稳
  • 7927.羊毛交叉长度的数字化测试方法

    [纺织业] [2014-11-11]

    羊毛交叉长度是毛纺生产中确定各道工序牵伸总隔距的依据,牵伸总隔距最终影响纤维条牵伸后的条干均匀度,快速准确测得交叉长度对毛纺工艺的制定至关重要。为此,利用梳片式纤维长度分析仪测试原始数据,在理论分析和逻辑推导的基础上,运用Excel软件绘制羊毛长度分布数字排列图,并通过添加趋势线得到多项式曲线回归方程。该方程的拟合精度相关系数达到0.994,其测试结果与传统手工排图法相比,误差率只有0.77%,可以认为羊毛交叉长度数字化测试法方便快捷,准确高效。
    关键词:梳片法;羊毛交叉长度;数字化测试法;多项式曲线回归方程
  • 7928.碳纳米管/CeO2静电自组装制备及其抗紫外线性能

    [纺织业] [2014-11-11]

    织物中纳米粒子的团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混酸氧化法制备表面带负电荷的羧基化碳纳米管分散体系,与带正电荷的Ce3+进行静电自组装;以NaOH为沉淀剂,经煅烧制得碳纳米管(MWNT)/CeO2复合材料;通过改变碳纳米管与CeO2质量比,采用织物涂覆工艺运用于纺织品,研究其抗紫外线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光分度计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粒径为4~6 nm的CeO2粒子通过静电自组装均匀分布在碳管表面,包覆层厚度可达12 nm;碳纳米管与CeO2质量比为1∶25时,抗紫外线性能最佳,其紫外线吸收率比纳米氧化铈高30%。
    关键词:静电自组装;CeO2;碳纳米管;抗紫外线
  • 7929.施载方式对单向复合材料抗拉性能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纺织业] [2014-11-11]

    为探究施载方式对单向复合材料抗拉能力的影响,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根据拉力方向与纱线轴向平行或垂直这2种施载方式,分别建立单向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其在一恒速力作用下纵向与横向挠度随时间的变化历程、载荷分布以及渐进变形过程。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发现,施力方向对单向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显著。在拉力方向与纱线轴向平行的情况下,材料的抗拉性能较好。在设计抗拉性复合材料时,应尽量使材料受力方向与纤维或纱线增强相的轴向保持一致,以获得最优的抗拉性能。
    关键词:单向复合材料;抗拉性能;施力方式;有限元分析
  • 7930.基于HVI数据棉纤维品质指数模型的构建

    [纺织业] [2014-11-11]

    为用棉纤维性能指标预测成纱强度,运用路径分析法研究了原棉性能与成纱强度的关系,确定了影响成纱强度的关键指标为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纤维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等,并在国内外原棉性能与成纱强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出拟合效果较好的纤维品质指数模型IFQI,进一步提出了新的纤维品质指数模型FQI,再运用高维数据拟合法将IFQI模型改进为IFQIM。经过检验证明3个模型的预测精度都很高,拟合优度好。3个模型都具有自变量少、结构简洁、机制性强、通用性好的特点,可综合反映原棉的品质并预测成纱强度。
    关键词:棉纤维品质指数;成纱强度;大容量纤维测试仪;结构方程模型;数据拟合
首页  上一页  ...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