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0071 篇 当前为第 206 页 共 1008

所属行业:纺织业

  • 2051.“非遗”数字化展示与实现

    [纺织业] [2019-03-21]

    目前,傣族织锦技艺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各级政府也大量投入资金加以保护傣锦文化,但是在现代化工业的冲击下,傣锦技艺依然面临着消失的困境,为了让傣锦技艺得到传承与发展,本论文提出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要素和现状通过数字化手段加以呈现和表达,从信息技术角度探索“非遗”文化项目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文化遗产现状的研究分析和展示呈现提供信息支撑。本研究以傣锦文化为研究对象,围绕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曼峦典村以及西双版纳傣族园两个示范基地为调查范围开展傣族织锦技艺现状调研,以傣锦传承人及艺人为主要调查对象,将收集到的傣锦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并对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结合GIS提供的ArcGis软件、ArcObjects开发组件与多媒体技术建立专题数据库,利用Visual Studio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空间分析及多媒体信息展示,从而实现傣锦文化现状展示信息系统的开发。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傣锦;;数字化;;多媒体;;ArcObjects
  • 2052.羊毛差异化染整技术研究

    [纺织业] [2019-03-21]

    羊毛是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羊毛粗纺织物具有手感滑糯、丰厚有身骨、弹性好、光泽自然、保暖性强等特性,适合制作秋冬季高档服装。然而,几十年来按照传统方法生产的粗纺面料风格千篇一律,缺少创意和新颖性,以至于人们普遍认为羊毛呢绒服装朴实呆板、平淡无奇。本论文在羊毛粗纺产品中开发应用树脂防缩技术、直接印花技术、拔染印花、氯化改性技术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整合创新,或将某一技术用于不同目的,或将不同技术排列组合,并针对具体工艺要求做进一步的开发,研究羊毛织物的“差异化染整关键技术”,解决粗纺羊毛面料自主创新落后、产品呆板的行业共性技术问题,研发时尚化、个性化新产品。“差异化染整技术”的研发成功,对毛纺织染整技术的创新和推动毛纺织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意义。论文针对羊毛织物的“差异化染整技术”研究,主要工作成果及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羊毛呢面石洗风格差异化染整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研究了树脂优选、用量及整理工艺参数对羊毛面料石洗缩率的影响,从染整工序安排、石洗工艺及其设备选择等方面,优化了羊毛织物石洗风格效果,充分表现出花白、陈旧的复古风格,成功开发了羊毛呢面石洗风格差异化染整新技术和面料新产品。(2)羊毛呢面异色异收缩风格差异化染整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在研究树脂选择、印制浆料配方、树脂处理和未处理羊毛的染色性能差异以及染整工序安排的基础上,对羊毛织物进行局部防缩树脂印花处理后,经过后续水洗缩绒、染色等工序,成功开发了羊毛呢面异色风格差异化染整技术,和具有绒面与光面相互交错的外观效果、颜色深浅异色差异化的粗纺呢绒新产品。并且,通过进一步图案设计、无防缩面积和防缩印花面积对呢面收缩性影响的研究,优化了羊毛织物表面局部防缩印花处理及缩绒工艺,利用防缩树脂局部处理织物后羊毛纤维缩率的不同使面料呈现起拱皱缩的效果,成功开发了呢面异收缩差异化染整技术和羊毛呢面异收缩风格的粗纺羊毛新产品。(3)羊毛绒面草上霜风格差异化染整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研究了拔染剂和环保型偶氮类染料的优选和拔染剂施加方式、应用工序等的工艺,制定了对经偶氮类染料染色后的粗纺织物的表面绒毛进行无规则拔色处理工艺,或散点,或雾状,使其消色留白,使绒面羊毛粗纺面料呈现正反不同的颜色效果,表面呈现出隐隐约约的朦胧底色,成功开发了羊毛绒面草上霜风格差异化染整技术,和绒毛尖与绒毛根及底布不同颜色效果的绒面异色粗纺呢绒新产品。(4)羊毛呢面渐变色风格差异化染整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研究了 DCCA氯化剂的氯化改性作用对羊毛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对羊毛织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氯化改性处理,再通过匹染的方式使染料对羊毛面料纬向一边到另外一边进行不同程度的上染,成功开发了羊毛呢面渐变色风格差异化染整技术和同一呢面一侧向另一侧差异化深浅渐变色的时尚粗纺呢绒新产品。
    关键词:羊毛织物;;差异化;;染整;;防缩;;呢面效果;;石洗;;异色;;异收缩;;草上飞;;渐变色
  • 2053.顾秀莲看望中纺联职工,勉励纺织人要对行业发展充满信心

    [纺织业] [2019-03-21]

    2月11日,春节前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顾秀莲来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走访慰问,让中纺联办公大楼充满了浓浓年味。顾秀莲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会长孙瑞哲,原会长王天凯,副会长杨纪朝,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副会长徐迎新、孙淮滨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中纺联新近搬迁的办
    关键词:顾秀莲;孙瑞哲;
  • 2054.纱线性能对织物耐磨性和起毛起球性的影响及其预测研究

    [纺织业] [2019-03-21]

    耐磨性和起毛起球性是纺织品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其好坏会直接影响纺织品的使用寿命。纺织企业在完成织物的设计后,往往需要织造小样织物才能实现对织物的耐磨性和起毛起球性能的评价,该过程耗时耗力,并且,需要反复的织造并修改相关设计参数才能达到预期的品质要求。因此,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对织物耐磨性能的提前预估能够有效提高纺织企业的生产效率,给纺织企业带来更大的商机。本课题首次研制了能够通过测试纱线性能来预测织物耐磨性和起毛起球性的测试仪。该仪器可根据设定的排列密度将纱线均匀地卷绕到圆筒状测试平台上,并通过参数设置使摩擦件以不同运动轨迹对纱线进行摩擦测试。本文设计以PLC触控屏为主的控制系统,可使纱线排列间隔的精度为±0.1mm,绕纱圆筒转动速度的精度为±1r/min,幅度的精度为±1~o,频率的精度为±0.1HZ,摩擦件运动速度的精度为±1mm/s,运动幅度的精度为±1mm。以同一批次棉花纺制而成的环锭纺棉纱和由相应纱线作为经纱和纬纱的织物为研究对象,以传统ZweigleG552型纱线耐磨仪和马丁代尔织物耐磨仪为测试仪器,分别分析了纱线和织物的磨损破坏机理,研究了纱线耐磨性和织物耐磨性之间的关系,纱线性能与织物耐磨性、织物起毛起球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纱线耐磨性主要由纱线的基本特征参数决定,因此,以纱线的基本特征参数为自变量,以纱线的耐磨次数为因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高达0.997,同时发现,纱线的耐磨性结合织物的经纬纱密度可以较准确的预测估计织物的耐磨性,预测结果与实际织物耐磨性测试结果的相关系数高达0.994。从理论上验证分析了通过纱线的性能测试预测织物耐磨性和起毛起球性的可行性。将预测型纱线耐磨仪的预测结果与传统仪器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预测型纱线耐磨仪测试得出的纱线耐磨性和预测的织物耐磨性与传统纱线耐磨仪、织物耐磨仪测试得出的耐磨性规律基本一致,由此可认为,预测型纱线耐磨仪不仅能实现对纱线耐磨性的测试,还能较准确的预测织物的耐磨性。预测型纱线耐磨仪对纱线进行起毛起球测试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织物的起毛起球性。
    关键词:耐磨性;;起毛起球性;;织物;;纱线;;性能预测
  • 2055.家纺配饰产品的发展趋势研究——评《家用纺织品配饰设计与产品开发》

    [纺织业] [2019-03-21]

    毛成栋所著《家用纺织品配饰设计与产品开发》(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立足家纺产品发展趋势,从专业化角度综合分析了如何设计开发出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家纺配饰艺术品,旨在促进行业的长远发展和设计人才的不断进步。该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立足时代潮流,内容丰富具体,现实意
    关键词:配饰设计;家用纺织品;
  • 2056.刍议服装设计中纺织面料肌理再造的应用

    [纺织业] [2019-03-21]

    纺织面料作为服装的重要载体,对其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服装行业的发展也被其带动了起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开始对服装有了新的审美和实用要求,而纺织面料肌理的再造正好满足了人们这一高标消费需求,也是对经济市场的顺应表现,本文就服装面料肌理问题,在基本论述的基础上,展开纺织面料肌理再造应用措施和方法的具体研究。
    关键词:服装设计;;纺织面料;;应用
  • 2057.手工织布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纺织业] [2019-03-21]

    2009年,红安大布传统棉纺织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手工织布的红安大布有着迷人的文化情感和审美情趣,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服装的审美要求从潮流性转化为文化性,人们的审美需求不再是表面上的视觉感受,而是服装中蕴含的文化意义,红安大布的手工技艺有着浓浓的情感,笔者通过对红安县的调研走访,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本课题将红安大布应用在现代女装中,目的是提高现代人对红安大布的认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论文共分为七章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明手工织布的的兴衰,作为手工织布的红安大布现在的发展状况,分析红安大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目的针对红安大布的相关情况最后制定研究内容和步骤方法。第二部分:红安大布概述,首先对红安大布的历史文化进行介绍,阐述它的发展现状及它的价值。第三部分:对红安大布的艺术特征分析包括它的面料特征、工艺、色彩搭配、图案的类别。第四部分:用图文的形式对比国内外手工织布在现代女装中运用情况,从而得出结论明确作为手工织布的红安大布在现代女装中的设计意义。第五部分:红安大布在女装中的设计实践分析,笔者通过实践和绘制效果图的方法将红安大布运用在现代女装中,从两部分进行研究:1.面料的直接运用、2.面料的再改造运用。第六部分:用红安大布完成笔者的毕业设计作品,对作品进行分析。第七部分:对红安大布研究课题的总结。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织布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开拓手工织布产品的多样性与可能性,也是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积累实践的经验,更好的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手工织布;;红安大布;;服装设计
  • 2058.纺织行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

    [纺织业] [2019-03-21]

    为了解决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执行效率低、不易追溯、汇总分析难等一系列问题,加强质量管理水平,结合ISO 9001质量体系的工作流程,以Delphi 7.0为开发工具,在C/S模式下,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质量办公界面。从系统开发目的、各部门职能划分、产品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入手,结合企业产品检验过程的数据记录,确定了系统功能模块划分、质量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功能模块,为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依据,确保企业质量工作持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质量问题;;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质量管理水平
  • 2059.我国纺织服装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

    [纺织业] [2019-03-21]

    本文就"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就纺织服装产业的具体内容和构架进行了提炼与梳理,以期为我国传统支柱—纺织服装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向着长远目标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一带一路”倡议;;作用
  • 2060.面向智能塑身衣的柔性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

    [纺织业] [2019-03-21]

    智能柔性可穿戴技术是一门多学科协同与结合的现代化创新技术。近年来,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对这个新兴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效和市场,在国内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以及研发前景。本课题结合我国对智能柔性纺织品研究匮乏的事实以及国内塑身衣的产业现状,对柔性应变传感器进行研究与开发,将传感器及其相关电子元件与普通塑身衣结合在一起制成具有能够随时测量用户体围功能的智能塑身衣。本课题分析并讨论了国内外对智能服装的研发近况,结合国内塑身保健行业的产品现状和产业痛点,以解决现阶段群众对塑身衣功能的需求以及提高我国可穿戴技术核心性为目标,对智能塑身衣进行了设计与研发。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下列工作的研究与分析:(1)为实现智能塑身衣在保留原本塑身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测量用户体围,本课题对智能塑身衣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将智能塑身衣分为柔性纺织材料、柔性传感器、柔性电源、柔性封装和信号接收等部分进行分块设计。对每个模块的功能以及组成材料进行了分析,并对非功能性纺织材料部分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设计。(2)根据智能塑身衣的功能需求选择了柔性应变传感器作为其传感系统的核心元件。设计出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案,选择以硅胶、导电炭黑、银粉为原材料的导电硅胶作为传感器的主要元件。(3)使用热硫化的方法将导电硅胶原材料放入恒温烘箱中进行固化,待导电硅胶制备成功后对其进行导电性和延展性的测试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将实验数据反馈并改善导电硅胶原材料之间的制备配比,最终得到了一个同时满足导电性与延展性需求的最佳配比。(4)在完成了本课题实验的基础上,在与课题合作的企业中进行柔性传感器的制备以及智能塑身衣样品的生产实验。同时根据本课题中获得的成果发明了几种柔性传感器。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并对课题后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规划。
    关键词:柔性传感器;;智能塑身衣;;导电硅胶;;硫化
首页  上一页  ...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