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0078 篇 当前为第 208 页 共 1008

所属行业:纺织业

  • 2071.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研究

    [纺织业] [2019-03-2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蓝图。中亚经济带可以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重心,同时乌兹别克斯坦是中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的重要合伙国家之一,在“一带一路”的驱动下,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将会有所突破,中乌两国关系在未来也将发展的更为友好,同时,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也将会不断壮大。乌兹别克斯坦本国家和周边邻国皆为内陆国家,与其它国家的地理位置不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尽管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不是相邻的国家,但是两国农产品都是以出口为主。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可以实现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发展。自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进行产品贸易开始,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就,比如,农业交易、投入资金、人力和先进的科技创新等等。但是,目前两国农产品贸易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影响两国之间的良好贸易,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贸易产品不够多元化,没有对外资进行充分的利用,劳务合作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以及科学技术效率不高等。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过后,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贸易合作伙伴的关系。双方经贸合作能够以稳健的步伐向前发展,人们的农产品需求逐渐增大,市场的农产品需求也随之增大,乌兹别克斯非常重视农产品的贸易,提高对农产品投入资金总额超过以往,同时严把农产品的进口质量关,可以说中乌两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合作有着很大的潜力,同时两国之间也存在较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对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之间的贸易实际状况与贸易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详细描述,对两国贸易存在的竞争关系和优势补充关系进行探讨,说明了两国贸易的现实基础,并探讨了“一带一路”对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了中乌两国之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的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农产品贸易之间的相关因素。文章最后,针对中乌两国之间双边农产品贸易给予合理的建议与对策。本文的研究结构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叙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归纳相关资料,为本文的开展提出切入点,并介绍本文的中心思想和探讨方式。第二部分,介绍了相关农产品的内涵与基本的农产品贸易理论概述。第三部分,讨论了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农产品之间的贸易结构与贸易界限,从宏观进行分析,具体是描述中乌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往来发展的真实情况,基于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不同种类农产品贸易之间存在的竞争和优势补充的关系进行分析与讨论,对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合理建议。第四部分,文章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展开下,具体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乌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所产生的影响。第五部分,通过建立模型,对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给予相关的实证分析。第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从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契机、加强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展开双边农产品之间的贸易、消除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农产品之间的贸易壁垒及其促进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农产品技术合作等5个方面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农产品之间贸易发展的策略。有鉴于此,本文得出了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增长较为明显,并且两国在多种农产品贸易之间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模式,以促进两国经济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巨大并有待提高,同时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空间。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双边农产品之间贸易的潜力,为了促进中乌两国之间的贸易的自由和友好的合作,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开展双边农产品贸易,加强两国之间的政府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来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进而发挥合组织在农产品贸易领域之间的作用,从而可以更好地强化中乌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的联系密切程度。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
  • 2072.高阳纺织商贸城:继往开来,全新跨越

    [纺织业] [2019-03-21]

    高阳县位于保定东南部,紧邻雄安新区,地处京津石中心地带,距北京、天津、石家庄各约15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高阳县是中国著名的"纺织之乡",纺织业始于明末,兴于晚清,盛于民初,上世纪八十年代,高阳纺织再度崛起,进入新世纪,高阳纺织铸就了新辉煌。目前,高阳县拥有纺织企业4000余家,纺织专业村98个,各类纺织机械4万余台(套),从业人员近16万人,形成了棉纺、棉织、毛纺、毛织四大支柱产业,纺、织、印、染、整门类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纺织业年
    关键词:商贸城;
  • 2073.库尔勒开发区:勇当全国产业转移排头兵

    [纺织业] [2019-03-21]

    近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捷报频传,喜获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创新思维,锐意改革,不仅有力带动了园区就业和民生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更走在了全国园区建设的前列,成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这为开发区打造成为我国西部"纺织名城"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引领锻造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在库尔勒兵娟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现代化的产业流水线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忙碌状态。流水线作业工人麦日古丽.吾吉介绍道:
    关键词: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园区;产业转移;库尔勒;排头兵;
  • 2074.15-18世纪中国与西方技术发展比较分析

    [纺织业] [2019-03-21]

    科技作为科学技术的简称,大多数时候被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科学与技术之间仍然有着明显的界限和隔阂,科学多偏近于纯理论探索,而技术则贴近于生活实际。在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众多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中最出彩之处当属技术性成果,根据李约瑟先生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曾绘制出一张中国科学技术总和曲线图表(图205),可以很明显看出中国古代社会科学技术总和曲线几乎与技术曲线高低一致。西方社会一般将达芬奇时代作为过去技术时代的巅峰,将伽利略时代视为近代科学时代的开端,两个时代的转换期大约可以界定为15-18世纪,这段时间既是中国古代社会末期,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峰。西方社会在15-18世纪300年时间里,已经完全从达芬奇的技术时代蜕变进入科学时代,而中国虽然在技术领域有所进步,但始终未能迈入科学时代的门槛,这其中的缘由不禁令人困惑。探究这段时间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差距的原因不仅仅是对过往历史的总结,更是对今天中国社会发展原动力的探索,值得我们去深入发掘。本文从15-18世纪中西方五个主要社会领域技术的发展过程着手,分别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一方面通过探究两方在这三百年时间里具体改变历程,进一步深入了解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前进方向选择。另一方面通过二者发展过程的比较,从技术角度进行纵深和横向对比,找出此期间彼此技术交流情况,以及这种交流带给两方发展的影响,对比阐述中西方15-18世纪技术领域概况。通过对以上两方面辨析思考,寻找中国在15-18世纪落后的原因,评判其对今天社会的影响。为了能有针对性地了解中西方技术领域发展过程,文章主要选择了纺织、制盐、矿冶、水利、农业等五个领域展开:第一:纺织技术领域。宋时棉布还尚属珍品,从明朝开始我国纺织行业中棉花逐步取代过去的丝麻成为中国第一大纤维制品,松江成为全国性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开始盛行天下,原来的丝织品和丝绵反而成为珍品。本章节第一部分通过介绍元末和明清时期丝纺、棉纺、麻纺、毛纺领域技术具体发展过程,阐明这时期中国纺织领域发展变化动因,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纺织技术水平。第二部分介绍此时期西方社会纺织领域从麻纺和毛纺向棉纺具体过渡过程,着重叙述这段时间由于引入中国水利大纺车,丝纺业一度兴起,又很快衰落,但丝纺技术却应用到其他纺织领域,打破了原有的纺纱和织布之间的平衡,促使织布机器的进步,手工纺织也从此开始逐步实现机械化。15-18世纪是中国纺织业发展鼎盛期,但是这三百年时间中国的纺织技术相较前一时期也仅仅是略有提高,距离科学革命的天花板还很远,对比同时期西方社会纺织业发展过程,可以了解中国与西方技术发展的差距所在。第二:制盐技术领域。食盐是人类生存所需的最重要物质之一,在任何一种文明中,食盐都处于重要地位。我国古代食盐的主要来源以海盐、池盐、井盐三种为主,其它种类的食盐规模和产量都无法与之相比。明清时期海盐和池盐仍然沿用过去的生产工艺,但川、滇地区由于发明出撞子钎技术,使井盐的开采产量得以大幅提高,解决了当地百姓食盐匮乏问题。同时期西方制盐业与过去相比则发生了较大变化,在16-17世纪时期西方由于盐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食盐稀缺且价格昂贵,随着欧洲人口数量膨胀,这种不平衡性日益严重,西方因此开始了制盐业的第一次改革,采用多种方式提高食盐产量,并且卓有成效。18世纪西方人口继续快速增长,食盐供应压力依然存在,这时期随着科学革命进程的推进和中国井盐技术钻探的西传,西方制盐业开始新一轮改革。西方制盐业的发展在15-18世纪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极具代表性,与科学革命的发生相辅相成,互为共生,坚定了西方科学革命产生的物质基础。第三:矿冶技术领域。矿冶即采矿冶金,对一个文明而言,具备冶金技术是一个文明从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标志,表示这个文明可以更高效地改造利用自然,是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文明不可缺少的发展进程。中西方两个相对独立的文明社会,经过漫长发展,在15-18世纪,两方矿冶技术水平均达到彼此传统文明①的最高峰。明清时期的中国不仅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有所提高,还发明了竖炉炼铁技术和灌钢法,可谓古代社会集大成阶段。同时期西方社会矿冶技术发展主要得益于阿格里科拉的《论冶金》(也称《矿冶全书》),在15-18世纪的300年时间里,除了蒸汽机的应用,矿冶业大多仍然依照阿格里科拉的理论。而这期间由于传教士来华曾将《论冶金》一书带到中国,明朝政府将其翻译为《坤舆格致》,很可惜未能正式推广发行。中西方在15-18世纪矿冶领域发展方向不同,是由于两方社会背景和历史格局影响所致。第四:水利技术领域。15-18世纪正值中国古代帝制王朝末期的明清两朝,除去王朝更迭阶段,社会整体呈现稳定趋势,有利于国家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另外此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国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要,也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水利建设。此时期我国传统水利研究已经进入总结期,无论在理论著作数量,还是在新的治水理念上都远超前代,却由于技术条件所限没有能更进一步走向近代化。明清时期我国水利技术领域发展主要在治河、水资源的利用与治理、施工技术改良三个方面。15-18世纪的西方却在300年时间里突飞猛进,褪去了中世纪宗教的黑暗阴影,在供排水、堤坝、运河三方面快速进步,与同时期发生的工业革命相辅相成,彻底奠定了欧洲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中西方15-18世纪水利技术发展方向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中国明清两朝政府需要建设大型水利工程来保障百姓农田收成,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吃饭问题,西方则是解决工厂不间断运行和货物运输问题。第五:农业技术领域。本部分主要详述明清两朝古代中国农业发展方向,揭示此时期农业理论快速进步和江南地区弃用先进江东犁的原因,阐明两朝政府为了养育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作出种种努力。通过对比同时期西方社会在15-18世纪农业领域发展过程,并对三百年中两次跃迁性的农业改革进行分析,辩证地讨论中国文明对其两次进步的积极影响。最后引入理论模型探究方法,从资源禀赋、文化禀赋、技术、制度等四个方面,总结分析中西方农业在此时期发展趋势不同的原因。第六:总章。从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来讨论二者的互为促进关系,探讨西方科学革命产生的原因,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科学技术为何陷入停滞,并由此梳理科学技术为何能成为第一生产力。
    关键词:15-18世纪;;科学技术;;中西方;;对比分析
  • 2075.自阻燃家用纺织品的开发与性能研究

    [纺织业] [2019-03-2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家用纺织,品被用来装饰和美化生活,与消费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根据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对现代火灾事业的调查,由纺织品燃烧引起的火灾占火灾总数的一半以上,同时床上用纺织品和室内装饰用纺织品造成的火灾占主要因素,因此对阻燃家用纺织品的研究刻不容缓。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阻燃家用纺织品都是通过后整理方法得到的,通过后整理得到的阻燃纺织品存在阻燃性不耐洗涤、透气性和透湿性差等问题,制约了阻燃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因此,开发自阻燃家用纺织品,使其具有永久的阻燃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为了研究自阻燃家用纺织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获得附燃效果最优的阻燃织物,首先在试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阻燃黏胶、芳砜纶、普通黏胶、阻燃涤纶为原料,纺制了不同混纺比、不同细度的芳砜纶/阻燃黏胶混纺纱、附燃黏胶/普通黏胶混纺纱和阻燃黏胶/阻燃涤纶混纺纱;对混纺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条干均匀度和燃烧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折;通过加权Borda数法对纱线的综合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芳砜纶/阻燃黏胶60/40(30tex)混纺纱的综合性能最好,芳砜纶/阻燃黏胶60/40(25tex)混纺纱次之,阻燃黏胶/阻燃涤纶50/50(30tex)混纺纱的性能最差。其次,将相同细度相同混纺比的混纺纱进行合股加捻后,在数字小样织机(机织)上进行试织,并对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进行测试,根据阻燃性测试结果,最终选择芳砜纶/阻燃黏胶混纺织物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最后,本课题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探讨混纺比、纱线细度、织物经密、组织结构对混纺织物的的阻燃性、透湿性、透气性和断裂强力的大小。结果表明:混纺比是影响芳砜纶/阻燃黏胶混纺织物损毁长度和断裂强力的主要因素,芳砜纶含量增加,芳砜纶/阻燃黏胶混纺织物损毁长度减小,断裂强力增加;经密是影响其透气性的主要因素,经密越大,芳砜纶/阻燃黏胶混纺织物透气性降低;组织结构是影响其透湿性的主要因素,在平纹、2/1右斜纹和3/1右斜纹中,3/1右斜纹组织的透湿性最好。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织物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最终选取芳砜纶/阻黏胶的混纺比为60/40,纱线细度为25×2tex,经密为300根/10cm,组织结构为3/1右斜纹的#2织物是9组芳讽纶/附燃黏胶混纺织物中综合性能最优的。
    关键词:芳砜纶;;阻燃黏胶;;混纺纱;;阻燃性;;舒适性;;断裂强力
  • 2076.帝人在泰国开设聚酯纤维研发据点

    [纺织业] [2019-03-21]

    日本帝人开拓公司,这次,面向聚酯纤维事业的发展,作为以在泰国聚酯纤维为中心的纤维研究开发据点,开设了帝人开拓泰国革新研究室(Teijin Frontier Thai Innovation Laboratory,以下称"TFTIL")。TFTIL,是帝人在泰国以聚酯纤维为中心的纤维研究开发据点,2018年1月,在面向泰国国立科学技术开发厅(NSTDA)管理的民间研究设施泰国科技园(泰国巴特乌姆塔尼县)内开设。
    关键词:聚酯纤维;
  • 2077.“发招”在即,3月上海滩风云再起 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

    [纺织业] [2019-03-21]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以下简称2018 yarnexpo春夏纱线展)作为纺织上游集专业性、前瞻性、权威性于一身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新尖"展览会,将于3月14~16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5.1号馆精彩亮相。纤维是纺织源头,而下游的需求对纤维的发展有一定的引领作用。高品质、多功能的纤维产品能够更多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生活需求,绿色纤
    关键词:纺织工业;流行趋势;中国纤维;纱线展;化纤企业;
  • 2078.竞展风范

    [纺织业] [2019-03-21]

    春三月,万物以荣。2018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等五大展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同时举办,呈现今年春天第一场行业盛会。从参展产品来看,生态环保和功能性是本届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的亮点;从采购商合作意向来看,有现货、能配合小批量开发是需求点。
    关键词:面辅料;小批量;需求点;国家会展中心;
  • 2079.改性硅溶胶对蚕丝织物的阻燃整理

    [纺织业] [2019-03-21]

    溶胶-凝胶技术由于操作简单,反应温度低,反应过程易于控制,符合当今时代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而被广泛应用。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具有一定阻燃性能的含氨基硅溶胶,并将含有不同阻燃元素的阻燃剂以及相应的硅溶胶整理到蚕丝织物上,获得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蚕丝织物。通过多种燃烧性能测试,研究磷/氮、硼/氮以及磷/硼之间的协同阻燃效应。以含有氨基的N-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EPTES)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含氨基硅溶胶,通过探讨前驱体、乙醇、水的用量以及溶液p H值对整理后蚕丝织物极限氧指数(LOI)的影响,得出制备含氨基硅溶胶的较佳工艺条件。将制备的硅溶胶与苯膦酸一起共同对蚕丝织物进行整理,整理后织物的LOI值可高达29.7%。燃烧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残炭量有所增加,最大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和烟密度显著降低,垂直燃烧性能达到阻燃织物B1级(装饰用)标准。其中氮元素和磷元素共同存在时有最好的阻燃性能,体现出氮、磷协同阻燃效应。以硼酸作为阻燃添加剂,对制备的含氨基硅溶胶进行改性。探讨了各物质的用量以及溶液p H值对整理后蚕丝织物LOI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硼酸作为阻燃剂对整理后织物的LOI值有显著地提升,提升幅度可达近10%;织物的LOI值随着溶胶p H值的增加而增大,前驱体、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醇对织物LOI值的影响不大。通过扫描电镜(SEM)发现织物表面已被一层比较完整的薄膜所包覆;织物的微燃烧、热重分析、烟密度以及垂直燃烧的测试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和烟密度显著降低,重量保留率增加了15%左右,织物的损毁长度由30 cm降到12.51 cm。综合来看,硼元素有较好的抑烟效果,当与氮元素结合时,可提高其阻燃效果,实现硼和氮的协同阻燃。将磷酸硼(BPO4)掺杂于工业级硅溶胶中,以整理后蚕丝织物的LOI值为指标,探讨整理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硅溶胶100 m L,BPO4质量浓度30 g/L,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3 min。以BPO4的最佳掺杂量为基础,再向其中加入柠檬酸、酒石酸和次亚磷酸钠(SHP),通过测试经不同配方整理织物水洗后的极限氧指数,得出各物质的较佳掺杂量。结果表明整理后的织物具有一定的阻燃耐久性,经30次水洗后,织物的LOI值仍有26.2%。红外测试和扫描电镜测试表明BPO4已被包覆在Si O2薄膜之中,且已与织物表面基团结合。燃烧测试结果表明,磷酸硼可以有效降低织物的热释放总量、烟释放量和损毁长度,实现硼和磷的协同阻燃效应。
    关键词:溶胶-凝胶技术;;蚕丝;;阻燃剂;;协同阻燃效应
  • 2080.弹力牛仔基于臭氧洗水的工艺及失弹机理研究

    [纺织业] [2019-03-21]

    臭氧(O_3)洗水耗水量少、环保、高效,但弹力牛仔经臭氧洗水后,经常会出现不可逆的失弹现象。本论文探讨了臭氧洗水后三种牛仔用弹性纤维失弹机理及影响因素,并且研究了臭氧洗水工艺对弹力牛仔面料的脱色效果及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弹力牛仔臭氧洗水的最佳工艺,另外,采用紫外光(UV)协同臭氧对牛仔用弹性纤维及牛仔面料洗水,进一步提高洗水效率,并与传统洗水进行对比分析,为臭氧洗水作为一种高效节水的洗水方式推广到整个弹力牛仔服装加工行业提供了理论基础。选择聚醚型氨纶、聚烯烃弹性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三种牛仔用弹性纤维,研究其基于臭氧洗水的失弹机理。结果发现,对于氨纶纤维,强氧化性臭氧使纤维的软链段(-O-CO-NH-)氧化、断裂,产生纤维失弹,臭氧溶于水后产生羟基自由基(·OH)与纤维发生氧化反应也是造成纤维失弹的原因之一。臭氧处理氨纶的最佳工艺为:处理时间应控制在30min以内,含湿量应控制在60%左右,pH适宜在5~7之间;对于聚烯烃纤维,纤维在臭氧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大分子柔性链-[CH_2]_n-损坏,导致纤维失弹,聚烯烃纤维臭氧洗水的最佳工艺为:处理时间在20min以内,含湿量80%左右,pH值应在7~9之间;对于PTT纤维,臭氧破坏了PTT纤维的酯基(-CO-O-)及柔性亚甲基,引起纤维弹簧状“Z”字型大分子构象改变而失弹,PTT臭氧最佳洗水工艺为:时间应控制在40min以内,含湿量在60%左右,pH值适宜在3~7之间。对弹力牛仔面料进行臭氧洗水,研究了工艺条件(臭氧浓度、处理时间,面料含湿率及pH值)对臭氧洗水后FTIR、K/S值、力学性能(弹性、断裂强力、撕破强力、顶破强力、耐磨性)、透气性及耐汗渍色牢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臭氧洗水工艺能使弹力牛仔面料高效脱色,对其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而对耐汗渍色牢度影响不大,臭氧洗水后仍达4~5级。随臭氧浓度增加或臭氧洗水时间的延长,弹力牛仔面料的力学性能均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臭氧洗水处理造成纱线的破坏和强力损伤。织物在干态时(含湿量为0%),力学性能损伤较小。但当含湿量增加,力学性能下降十分严重。推测是含湿量越大臭氧在水中生成的羟基自由基(·OH)越多,对纤维的氧化作用越严重。在臭氧洗水的工艺中,pH值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大。氨纶弹力面料在中性环境下臭氧洗水,力学性能损失较小,但是在强酸或强碱环境下,力学性能损失十分严重,经向撕破强力损失率高达33%,耐磨性损伤甚至过半。弹力牛仔臭氧洗水的最佳工艺为:臭氧浓度50mg/L,时间30min,含湿量80%,pH值为5。研究O_3/UV协同洗水对三种牛仔用弹性纤维以及弹力牛仔面料的性能影响,并将其与传统洗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氧漂和氯漂相比,臭氧/紫外协同洗水对聚醚型氨纶、聚烯烃弹性纤维及PTT三种牛仔用弹性纤维的力学性能及纤维表面损伤均最小。其次为氧漂,而氯漂对三种弹性纤维的损伤最大。O_3/UV协同洗水对弹力牛仔面料的脱色效率更高,而对面料的弹性回复率、断裂强力、撕破强力、顶破强力、耐磨性、透气性损伤更小。
    关键词:弹力牛仔;;臭氧洗水;;氨纶;;聚烯烃;;PTT;;失弹
首页  上一页  ...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