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1.D大学非完全分散财务管理模式下的预算管理研究
[纺织业] [2019-06-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正面临着日新月变的新形势。高校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校的教学活动日趋复杂,办学资金的来源也日益多元化,与高校相关的主体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也越来越予以关注。与此同时,随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二级财务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首先,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高等学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研究目前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指出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下,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对高校未来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同时从不同的层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了相关学者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其次,本文对二级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目前三种与二级财务管理相关的理论。本文总结出我国高等学校二级财务管理的四种模式,即完全集中模式、非完全集中模式、非完全分散模式和完全分散模式;然后又分别从内涵、特征、适用范围、优缺点等方面对四种模式进行了介绍,使读者对我国二级财务管理模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再次,本文从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岗位津贴、以及奖励四个方面阐述了D大学二级财务管理的预算管理,又从经费的目标任务和经费的分配方法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分解设定。同时,本文又以以上四个方面为研究内容,对D大学二级财务管理进行了预算经费核算,从而得出其预算的划拨金额。最后,本文从预算管理考核原则、预算管理考核指标、预算管理考核指标权重的确定、预算管理考核方法及程序以及预算管理考核结果等层面介绍了D大学二级财务管理模式改革的预算管理考核体系,其中重点讲解了考核指标权重的确定。此外作者以纺织学院为例,将预算考核体系予以应用计算。最终作者根据D大学二级财务管理实施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二级财务管理;;非完全分散预算管理模式;;高等学校;;预算管理
-
1562.辽宁棉业现代化研究(1861-1931)
[纺织业] [2019-06-19]
棉业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工业现代化的象征。辽宁地区是近代中国比较特殊的一个区域,它曾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被长期封禁,又是东北最早开放的地区和中国最早沦陷的区域,而1860-1931年的70年也是殖民势力与军阀势力并存的时代。因而,辽宁地区的工业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并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而棉业也成为其最具代表性的部门。论文从19世纪60年代营口开埠写起,描述了辽宁棉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大致脉络,对其现代化发生的条件和所产生的影响作出了分析,以进一步探究辽宁棉业在东北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辽宁棉业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辽宁地区的气候因素和地理条件为植棉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成为棉业现代化的基础。劳动力的增加、交通和贸易的发展以及资金和技术的流入合力促进了本地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成为推动棉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而在市场经济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近代中国,政府政策的推动以及民间掀起的倡用国货运动也成为促成棉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辽宁植棉业、棉纺织业以及棉业市场的现代化过程。从生产和流通两大角度进行探讨,试图完整地展示1861-1931年辽宁棉业现代化的全过程。第三部分论述了辽宁棉业现代化对当地经济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分别从促进棉纺织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变化、商业领域的发展以及城市的早期现代化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示工业、农业和商业三者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同时阐释了辽宁地区棉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近代辽宁;;棉业;;现代化
-
1563.人力资源分工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以纺织服装上市企业为例
[纺织业] [2019-06-19]
以上市服装企业人力资源在分工结构方面不同的配置情况,提出采购仓储类、生产类、行政管理类、技术研发类、财务会计类、销售类以及综合管理类等七类员工比重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假设,并以沪深两市30家上市纺织服装企业2016年数据为样本,运用主成分法对30家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并以企业绩效为因变量,各种类别员工占比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行政管理类、技术研发类、销售类员工占比的提高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2)采购仓储类、综合管理类员工占比的提高具有负向影响。
关键词:上市纺织服装企业;;企业绩效;;分工结构
-
1564.ECFA框架下两岸经贸合作及其贸易福利研究
[纺织业] [2019-06-19]
自1987年开放贸易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大陆已成为台湾地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大陆与台湾地区不仅具有同文、同种的历史文化背景,更有血缘与地缘的天然联系,尽管仍有许多政治上的争议,海峡两岸经由香港的间接经贸交流发展速度增长仍非常迅速,两岸或称大中华经济圈经贸相互依存的关系十分紧密,就双边总贸易(含进出口值)而言,1990年起,台湾地区已成为大陆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美国和香港;而1993年起,大陆(包含香港)也已成为台湾地区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与日本。大中华经济圈从1980年到2000年间相互贸易的长期趋势,发现两岸整体的贸易区块已显存在。1987年以前,香港在两岸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角色,而1995年后两岸的贸易流量呈现超正常水平的关系,进而突显大中华经济圈彼此存在着高度的贸易依存关系。若把大中华经济圈视为一同文同种的经济体,其贸易依存度如此高,应该会存在较大的边界效果。在世界各国渐渐走向经济一体化及自由贸易,台湾地区又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因此台湾地区不可以自我封闭,必须与各经济体签订协议,以避免经济被孤立化。但台湾地区因政党轮退与更换领导人,使两岸经贸活动时而保守时而开放,后因台湾地区发生太阳花学运,以及台独势力抬头,造成ECFA协议进度受阻,包括服贸协议、早期收获清单的增加等。另外,台湾地区当局蔡领导人自上台以来不承认“九二共识”,也使两岸政治关系出现“冷对抗”的局面,使两岸关系遭遇无比的困难,两岸关系的困境也影响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虽然2015年因台湾地区正处太阳花学运后的一年与领导人选举期间,使两岸贸易额有稍微衰退的情形,但依据国台办最新统计数据表示,2017年的两岸来往人次达878万人次,其中台湾地区居民去大陆达587万人次,年增2.49%。2017年的两岸贸易额也达到1993.9亿美元,年增11.3%。两者都创下历史新高。由此可知,政治对两岸经贸的影响只是短暂的现象,且两岸贸易依存关系也达到难以分割的状态。综上所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回顾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与文献进行梳理,并且详加收集两岸三地之间的相关经贸资料与主要的贸易关系,本研究有两大目的,首先,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分别探讨大陆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及台湾地区政党轮替等阶段两岸三地贸易的依存关系;接着采用GTAP第九版数据库,套入RUN GTAP模型分析签订ECFA后两岸贸易是否有明显的差别;在此基础上,探讨在ECFA框架下两岸贸易福利得失。另外,本研究将更进一步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GTAP模型分别探讨与大陆、美国、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经贸合作下的影响及冲击,并设计8个仿真情境来探讨台湾地区成为自由贸易区一员后对台湾地区经贸的影响,有此推论出对台湾地区最适的经贸策略。具体而言,本研究将达到以下几个目的:首先、通过收集自大陆改革开放后两岸三地间的相关经贸资料论述两岸贸易依存度的现况及其对台湾地区经济成长的贡献;其次、整理两岸三地主要产业的贸易往来,探讨两岸在签订ECFA后对台湾地区产业的影响,并探究其原因;最后、通过本研究实证与仿真后,针对现存问题进行探讨,并在ECFA框架下为台湾地区当局经贸政策提出具体的建议。本研究采取文献探讨法及次级资料分析法,藉由收集国内外期刊论文、报章杂志、著作、政府统计数据等相关数据,撷取过去研究的精华,以增加研究的客观性及正确性。并探讨回顾及比较,以了解台湾地区在签订ECFA之后,对台湾地区的整个经济和各个产业的影响详加探讨及分析。本研究首先回顾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与文献并且详加收集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的相关经贸资料与相互贸易的长期趋势,通过“贸易引力模型”以1980年到2015年间的贸易与相关经济资料,来显现海峡两岸的市场规模和贸易密集关系。接着用GTAP第九版资料库,套入RUN GTAP模型以分析本研究所仿真的各种情境在签订ECFA后对总体经济变量、贸易、福利效果及台湾地区的个别产业的影响,并探讨其签约背后的优缺点。本研究内容安排如下:绪论。本章分析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与意义,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并简要论述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流程,最后提出本研究的研究难点与创新点。第一章,文献评述。本章首先对两岸经贸合作、贸易引力模型、GTAP模型及ECFA等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整理,两岸经贸关系的探讨是本研究重要的一环,故重点从探讨两岸经贸合作的相关文献开始,并阐述相关的研究方法,最后整理与ECFA相关的研究议题。文献综述为本研究后续章节打下理论基础,也是本研究模型构建的重要理论支持。第二章,论述本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全球的发展趋势,故本章主要阐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发展与现况,并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福利作用,最后分析台湾地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所遇到的障碍;第二部分为一般均衡模型下福利效果的相关理论,针对Harbinger(1971)、Huff与Herten(2001)等学者的理论详加论述,本研究以Huff与Herten(2001)所提出的一般均衡模型作为参考依据。第三章,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内容剖析。由于台湾地区内部政治因素,导致ECFA的签署面临许多的障碍,本章主要阐述签订ECFA的背景,分析两岸经贸发展的消长,整理两岸对ECFA看法的差异,最后,探讨ECFA实施可能带来的两岸贸易得失。除此之外,本章也对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和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之间的差异作一比较与分析。第四章,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本章阐述本研究拟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并通过贸易引力模型探讨两岸贸易依存度;紧接着通过Run GTAP仿真数据分析探讨八种情境下两岸签署ECFA后的福利得失。第五章,结论与对策建议,首先,本章全面综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其次,本章通过实证与仿真分析得到的结果,指出未来两岸贸易的新趋势,并对台湾地区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提出建议;最后,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本研究的主要实证结论如下:第一、本研究明显地验证现今两岸在政治的限制之下,透过贸易流量所反映出两岸三地高度紧密的经贸关系。另外,应用引力模型在检验两岸贸易流量上,反映出两岸的贸易密集程度,这种现象代表的是市场力量突破政府政策的管制。第二、在东盟加三生效之后,台湾地区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因此对台湾地区较好的因应策略为台湾地区分别与大陆、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或者台湾地区分别与大陆、日本签署自由贸易协议,而当台湾地区只和大陆签署自由贸易协议(ECFA)后,其他地区(国家)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对这些地区(国家)会产生和台湾地区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诱因,以减少负面冲击。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第一、现有文献中讨论两岸贸易依存关系时,通常以国际上经济事件,如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金融海啸等为分界点分析两岸依存关系;或是以两岸开放贸易事项的时间做为分界点分析两岸依存关系。本研究除将上述两项的重大事件列入外,同时以台湾地区当局更换领导人的时机点来探讨两岸贸易依存关系的变化,这是之前文献所没使用过的分界方式;第二、本研究以台湾地区作为自由贸易区的轴心,并通过以东盟加三后的可能的仿真情境同时探讨台湾地区总体经济与与产业的影响,对于这样的仿真情境设计也是之前文献不曾使用的。总而言之,两岸经济架构协议对于台湾地区是一个发展契机,也是台湾地区跨入区域贸易自由化的钥匙,唯有政府、企业以及人民三方面都有作好面对的措施,才能够真正开创“黄金十年”。台湾地区对中国早期收获列表中所开放的产品,绝大多数都属于原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就已经开放的项目,至于属于敏感性产业(意指容易造成就业率流失或厂商受影响最大的产业),尚未纳入早期收获清单内,不过在未来开放是迟早的事,因此台湾地区须要就此方面的产业进行辅导升级或转型。两岸产业除了竞争之外,也可以在投资保护协议基础下,进行产业合作,尤其在产品技术规格制定与服务业方面的合作。因为大陆本身市场庞大,足以自定义产品技术规格;但在服务业方面还在起步的阶段,台湾地区若能与大陆厂商共同拓展中国内地市场,势必对于台湾地区产业未来国际化的发展,将会有相当大的帮助。以下是本研究对台湾地区贸易政策所提出之建议:第一、台湾地区走出经贸边缘化困境必须要靠ECFA协议;第二、台湾地区当局提出的南向政策需与大陆合作,共同开展东南亚市场;第三、张开双手欢迎陆资来台;第四、两岸应共同解决统计数据差异问题。
关键词:ECFA协议;;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引力模型;;GTAP模型
-
1565.元代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分布
[纺织业] [2019-06-19]
元代经济作物主要有桑、麻、棉、茶以及蔬菜、油料、糖料作物等,这些经济作物受自然环境、自身生长习性和社会需求的不同,分布的区域也存在差异,相互之间也会互相影响。本文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对元代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分布进行研究,进而讨论元代经济作物种植在我国经济作物种植史上的地位问题。正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元代桑麻的种植分布以及丝麻织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南北地区桑麻种植、丝麻织业发展情况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元代麻类作物的分布较广泛,基本形成了北方种植大麻南方种植苎麻的格局,同时麻类作物和麻织品由于棉花种植的兴起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桑树的种植和丝织业主要集中在以大都为中心的统治中心区和太湖流域的经济重心区,南方无论是在产丝数量还是丝织品的质量上都已经开始超越北方。第二章,主要梳理了棉花的传入、元代棉织业的发展、植棉区的分布等问题。元代是棉花种植在全国推广的重要阶段,经过元代的发展,不仅植棉的区域扩展了很多,棉织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得棉织品成为继麻之后又一个非常重要的衣着材料。元代棉花种植最北到达了大都地区,植棉最发达的是江西地区,棉织业最发达的是江浙地区。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元代茶叶的主产区和主要品种,元代的茶课制度和茶文化等。茶的分布主要还是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的福建、江浙一带,经过唐宋的发展到了元代各地都已经形成了比较著名的茶叶品种,如福建的北苑茶、武夷茶,江浙的顾渚茶、日铸茶,江西的双井茶等。元代饮茶进入了世俗化的阶段,更多的平民开始饮茶,使得茶的消费群体更加广泛。同时元代严苛的茶课制度,也是元代茶业发展的一个特殊表现。第四章,这一章主要介绍蔬菜、油料、糖料作物的种植和分布情况。蔬菜作为古代主要的副食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地位。元代蔬菜的种类在前代的基础上丰富了很多,而且人们找到了比葵产量更高可以四季食用的“菘”作为最主要的蔬菜,胡萝卜成为全国性蔬菜也是元代蔬菜食用的新变化。茄、萝卜等全国性蔬菜,葱、姜、蒜等调味性蔬菜也都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存在。在油料作物中芝麻依然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但在元代也开始出现了越冬型油菜的种植,所以在元代芝麻作为全国性油料作物的地位逐渐开始受到冲击。元代的糖料作物主要是甜菜和甘蔗,根据《农桑辑要》的记载元代大都地区也可以种植甘蔗。结语部分对几类经济作物的种植分布情况进行了总结,也对元代经济作物种植的整体水平进行了衡量。从整体上来说元代经济作物的种植是在宋代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的,其中几个重要的变化是棉花的传入,影响了麻桑的分布格局;菘取代葵成为最主要的全国性蔬菜;越冬型油菜的传入,逐渐形成了北芝麻、南油菜的分布格局。
关键词:元代;;经济作物;;地理分布
-
1566.10多名院士领衔,80余位专家参与 智能制造、废旧资源再生两项战略研究项目成果丰硕
[纺织业] [2019-06-19]
4月27日,在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和"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两项成果发布会相继举行。这两项战略研究项目均是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集聚了10多名院士、80余位专家学者的智慧。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蒋士成、俞建勇、周翔,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巡视员王元晶,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以及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
关键词:智能制造;纺织产业;纺织材料;纺织工业;废旧资源;
-
1567.纪录片《丝绸之路经济带》口译实践报告
[纺织业] [2019-06-19]
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著名口译专家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和M·勒代雷等学者以其丰富的口译实践和教学经验,结合神经心理学、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出释意理论,如今已发展成为国际口译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口译理论。该理论将研究的重心从翻译的结果转向译员的认知和思维过程,并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其目的是传递交际意义,而非语言本身。其功能是将原语意义成功传达给听者从而实现交际目的,同时强调运用“认知补充”的重要意义。该学派进一步提出了翻译的三角模型,提出并强调理解与再表达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即“脱离语言外壳”。只有通过“脱离语言外壳”,结合认知补充,译者才能摆脱语言形式的束缚,区分有效信息和冗余信息,并有效进行信息重组,从而实现准确顺畅的传译。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宣扬中国地理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由当下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一带一路”正在为中国与丝路相关国家带来越来越多的交流与合作机会。纪录片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我国与世界的连接越来越密切,对口译等语言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译研究对促进语言的“互连互通”有着不言而喻的现实意义。本篇报告以释意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作者所完成的纪录片交传实践的例证分析所运用的词汇、句子、语篇层面的信息重组策略,以及口译过程中脱离原语外壳指导记笔记的方法。力图证实所运用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总结不足之处,以期对其他学生译者提供一定的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交传;;释意理论;;策略
-
1568.ZKB型直线振动筛的结构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
[纺织业] [2019-06-19]
随着筛分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不断融合与发展,直线振动筛作为重要的生产设备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随着对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振动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振动筛本身具有的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和工作寿命长等性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工况需求,还要求振动筛具有高效的生产力,优良的筛分效果等性能。本课题以某选煤厂使用的ZKB1548型直线振动筛为研究对象,利用SolidWorks建立筛机的三维模型,对ZKB1548直线型振动筛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分析其应力图和变形图,得出该筛机应力和变形最大点的位置。对筛机的前12阶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出第一阶频率接近筛机的固有频率,容易引起共振,需要进行局部优化。采用增加侧板厚度的方法来改变其固有频率,对筛机进行优化并验证,优化结果证明有效地避开了共振区域,提高了筛机的寿命。利用MATLAB对振动筛的振幅、振动方向角、抛射强度和筛面倾角等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ZKB1548直线型振动筛的单位生产量功率消耗有明显下降。提出一种基于拓扑优化的侧板加强筋位置布局方法。通过对侧板加强筋位置的优化,提高了振动筛的工作效率,使得ZKB1548型直线振动筛的结构更加合理,避免出现过大的应力集中和较大的变形,使直线振动筛的结构和性能得到优化。
关键词:直线振动筛;;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MATLAB
-
1569.基于柔性纺织材料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及其应用
[纺织业] [2019-06-19]
探讨基于柔性纺织材料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及其在可穿戴技术中的应用。介绍了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总结了柔性纺织材料在TENG的应用及其应用形式。认为:现阶段TENG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输出电流信号较大,应用局限性大;为了能够更好地结合纺织服装,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需要进一步研发匹配的储能单元。
关键词:可穿戴技术;;摩擦纳米发电机;;柔性纺织材料;;智能化;;电流信号;;储能单元
-
1570.嘉林药业借壳天山纺织上市的效应分析
[纺织业] [2019-06-19]
本文选取嘉林药业借壳天山纺织的案例,试图分析出借壳上市对嘉林药业的效应。文章介绍了借壳双方的情况、借壳交易的方案、交易过程中的定价以及交易前后双方的股权变化情况,并且采用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分析法、EVA经济附加值法对嘉林药业借壳天山纺织的效应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首先,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借壳上市该事件的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对该事件发生了明显的正向反应,在借壳之前没有出现内幕信息泄漏,且借壳成功之后上市公司累计异常收益率明显升高。其次,通过建立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横纵向分析了嘉林药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成长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嘉林药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在借壳上市之后均没有明显改变,但嘉林药业在借壳上市之后其偿债能力有着明显的提高。最后,文章采用了EVA经济附加值分析法,分析对比了企业借壳前后的EVA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嘉林药业通过借壳上市增加了经济附加值,创造了股东财富。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嘉林药业借壳天山纺织上市效应的分析,揭示借壳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并通过对上市效应的短期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EVA经济附加值分析,找出案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其他拟借壳上市的企业提供借鉴经验,帮助投资者进行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同时也丰富了借壳上市的研究素材。
关键词:借壳上市;;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分析法;;EVA经济附加值法